【历史】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 ‎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以姬姓贵族为主体,故B项正确; A项,题干与宗法制无关,排除;C项,禅让制是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权力继承形式,排除;D项,世袭制并非一种具体制度,题干无法体现,排除。‎ ‎2.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 A. 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 最高权力尚未集中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来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郁神权色彩,故A选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宗法制无关,故排除B、C两项;D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 ‎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打击贵族势力 ‎【答案】B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权力较大,难以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郡县制度下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是明秦朝实施郡县制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实施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此时已经是封建社会,奴隶已经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打击贵族势力也不是实施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4.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 B.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D. 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次大变革”指的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故C项正确;A项,传位贤能为禅让制,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体现了商周之变,排除。B项弄反了,应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错误。D项,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为人治,并非法治,故排除。‎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工作就是除了整理奏章,还有监察百官,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征召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为依据,世族门阀垄断仕途,唐代实行科举取士,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故C项正确;A项,世官制为先秦选官制度,排除;B项,察举制为汉代选官制度,排除;D项,征召制为汉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排除。‎ ‎7.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为此洪武皇帝 A. 建中朝机构参与军国要务 B. 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C.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明初太祖时期,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中朝制度是西汉时建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的机构。明太祖废丞相后,政务繁多,力不从心,不得不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故应选C。‎ ‎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说明上发现这样的信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 丞相权力的削弱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 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C项错误;明朝就已废除丞相制度,故A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9.《哈佛中国史》中写道:“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 侯国 B. 郡县 C. 九州 D. 行省 ‎【答案】D ‎【解析】元朝疆域辽阔,元朝对地方管理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所以对材料中“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行省而非侯国、郡县以及九州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0.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管理体制更完备 ‎【答案】C ‎【解析】依据题中秦代监察权由副丞相即御史大夫掌握,到了唐代监察权从相权中分割出来设立独立机构可见唐代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表象,排除;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1.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先由中书省草拟方案,再由门下省审议,审议通过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此事性质,具体下放给工部执行。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在议会与国王之间实现了逆转。所以B项正确。A、C说法错误,D不符合材料。‎ 考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13. 2010年初,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其后有26个州反对该法案,提请违宪诉讼。2012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医改法案大部分条款合乎宪法。这反映了美国 A. 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国会和总统 B. 各州的权力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C. 国会与总统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D. 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是分权与制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2010年初,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2012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体现了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是分权与制衡。所以答案选D。‎ ‎14.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邦联制原则 ③分权制衡原则 ④民主共和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均没有体现联邦制的内容,所以排除掉②,选B。‎ ‎15.英美两国通过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国家元首都有行政权 B. 两国权力中心不同 C. 议会行使立法权力 D. 都体现一定民主精神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国王为虚君,并无实权,故A项符合题意;英国议会权力中心,行使立法权,美国总统为权力中心,国会为立法机构,两国政体都均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体现了民主精神,故BCD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需国会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 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 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民主共和制,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需国会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故A项正确。‎ ‎17.在欧洲各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处理君主制的经验常常为人称道。17世纪末,这个国家用法治的方式与君主划清权限关系,找到了一个既保留君主又让君主服从于议会控制的巧妙办法。“这个国家”指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7世纪”“既保留君主又让君主服从于议会控制的巧妙办法”可知是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此制度下保留国王,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A正确;法国经过大革命摧毁王权势力,B错误;德国保留的是皇帝,皇帝权力至高无上,C错误;俄国是保留沙皇专制,D错误。‎ ‎18.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摸,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 A. 三权分立制 B. 民主共和制 C. 责任内阁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反映独立之初的美国各州相对独立的弊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威,美国实行联邦制,故选D。三权分立制反映的中央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A;民主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与材料无关,排除B;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C。‎ ‎19.“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 君主立宪制 B. 议会中的“第三院”‎ C. 责任内阁制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的“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新的经济利益”等关键词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渐入佳境,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并未获得较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故选D。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不存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排除A;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垄断资产阶级,议会的权力和作用逐渐缩小,而内阁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至上,成为议会中的“第三院”,此时不是新兴资产阶级了,排除B。英国是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不存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排除C。‎ ‎20. 下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形势示意图(局部)。 图中①④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由于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图形信息的能力。根据地图可知,①宁波④上海,《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答案选A。‎ ‎21.“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一一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金陵定鼎”“京曰天京”“国为天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答案选A。‎ ‎22.“在国家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这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它表达了先进中国人要求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强烈愿望。”符合这一评价的文献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C ‎【解析】材料“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在经济上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中国农民革命史”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正确;《海国图志》由魏源编写,并不属于农民运动,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并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D错误。‎ ‎2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 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题干中提到“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为,故C选项正确;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所为,而不只是英军,故A选项错误;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联合发起,故B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1900年,与火烧圆明园无关,故D选项错误。‎ ‎24.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答案】A ‎【解析】根据“夺我东三省”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九一八事变有关,故A正确。‎ ‎25.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D.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答案】D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先后割让香港岛和九龙,香港人民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抵抗活动,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B项;北京是清王朝的首都,与“据为岛国”不符,故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就此掀起了反割台斗争,符合题意,故选D项。‎ ‎26.1894年11月《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作者列举佐证其观念的有力史实 A. 日本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野蛮侵略亚洲邻国 B.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野蛮侵略中国 C.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大片国土 D.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惨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894年11月”、“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可以知道这是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批评,ACD三项都是在20世纪,应排除。故B项正确。‎ ‎2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革命 A.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2132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D项正确。‎ ‎28.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由于我们过去军事上的错误领导使我们没有能够在中央苏区内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使我们的主力红军不能不退出苏区并遭受到部分的损失。”该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洛川会议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教训的会议是遵义会议,B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时,红军还没有建立,A项错误;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以后召开的,主要讨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洛川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确立全面抗战路线,D项错误。‎ ‎29.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日本侵略者多行不义必自毙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C. 中国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D. 日本侵略势力付出了沉重代价 ‎【答案】B ‎【解析】漫画中表现了军民共同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寓意,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抗战力量,终将会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B正确;漫画中没有涉及日本侵略者多行不义、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的相关内容,排除AC;漫画也只是表明中国军民共同抗战,将会使日本侵略势力付出代价,不能直接得出日本侵略者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结论,排除D。‎ ‎30.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抗日战争中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场战役是 A. 百团大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徐州会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史沫特莱所报道的为1940年发生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故A项正确;B项,淞沪会战爆发于江苏上海地区,排除;C项,太原会战是中国第 2 战部队与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排除;D项,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 ‎31.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 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 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 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 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故B项正确;A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C项,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排除;D项,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发生于1931年,排除。‎ ‎32.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 C. 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在湘赣边界地区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 A项,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 B项,发生在秋收起义之后,排除; D项,处于华北地区,排除.‎ ‎33.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第五次反“围剿”‎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来看,“伟大传奇”是指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实现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答案为C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不是战略转移,排除A、B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排除D项。‎ ‎3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下列哪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有力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④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①②③④说法正确,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5.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七月底的大会”“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等信息说明这次大会是中共一大,故A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8月7日,故B项错误; 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春,故D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二所表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2)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材料二、三分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变的趋势。‎ ‎【答案】(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秦朝,元朝。‎ ‎(2)变化: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材料三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表述时应当注意史论结合。)‎ ‎(3)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丞相最终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为秦朝创立,图三为元代中央与地方制度。‎ ‎(2)根据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及材料三“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明代废除丞相制度,清代设立军机处,变化结合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进行回答。‎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相权与皇权的演变进行阐述。‎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政治建设中的什么原则?这部约法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3)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原因。‎ ‎【答案】(1)移风易俗,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价值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原则:三权分立性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3)成功:①推翻了两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解析】(1)根据材料一“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从风俗改变及思想解放进行分析。‎ ‎(2)一问根据材料二“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结合所学可知为三权分立制度;二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三问结合所学从旧制度灭亡及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 ‎(3)赞成成功结合所学政治民主化、思想影响及打击帝国主义进行分析;赞成失败结合所学从革命果实被窃取及中国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三、问答题 ‎ ‎38.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纪念碑碑文写到:“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解放军连续发动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请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 ‎(2)“三十年以来”,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案】(1)辽沈、淮海、平津 ‎(2)第一次: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第二次: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发动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故从国民大革命的任务及抗日战争的结果进行回答。‎ ‎(3)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