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人教版必修2测试题:第26课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人教版必修2测试题:第26课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是(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等个人的作用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中国传统 的社会生活习俗开始发生变化,故选 A。 2.以下饮食现象在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的是( ) 解析:C。本题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A、B 两项均为中国传统食品,D 项也并非“鸦片战争后 传入我国”的,而是古代就有的,C 项是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的西餐。 3.“女学士周 XX,现年 28 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北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 之日起,至民国 8 年 1 月止,某男士如有与周 XX 有同等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 6 时,为 会谈期。”对上述广告评论正确的有( ) ①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 ②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③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 ④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广告说明了当时的婚姻自由思想,再根据“北京”“民 国”等信息,可判断①②③④都正确。 4.有关下图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 19 世纪末期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图中所示的服装为中山装,它是由孙中山 在 20 世纪初期综合中西服装的优点设计的。 5.(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进了近代中国“断发放足”习俗变迁的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 解析:C。辛亥革命前后,开展了“断发放足”等活动,尤其是“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 色彩,故 C 项正确。 6.(2016·浙江学业水平)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解析:C。甲乙两图分别反映的是清末婚嫁和民国婚照,无法反映日常服饰的变化,故 A 项错 误;材料仅反映婚姻礼俗的变迁,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表述以点代面,同时 B 项“已 取代”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 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 C 项正确;图片不能反映婚姻自主的观念,甲图与乙图也无法反 映“流行”的“普遍”程度,故 D 项错误。 7.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 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解析:B。解答本题注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对应着“头上和脚 上的变化”,故选 B 项。 8.(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宣统三年(1911 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 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 D.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析:D。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为彻底反清,上海军政府发动剪辫运动,以风俗改革来推动 反清斗争的进行,故 D 项正确。 9.(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 洋装显细腰。”这表明( )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解析:B。从材料中衣裳变瘦显出细腰的变化趋势可知,反映的是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故 B 项正确。 10.(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吕思勉曾认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 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该观点反映出( ) A.近代服饰已中西合璧 B.西装不合时宜将被淘汰 C.传统服饰更具生命力 D.服饰变化源于列强侵略 解析:C。根据材料“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可知,吕思勉 个人认为传统服饰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故 C 项正确。 11.1859 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 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 出”。这反映了( ) 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 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 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 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B。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故 B 项正确;A 项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 年)已过 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解析:A。材料表明清末北京的汉族妇女缠足之风仍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人极为普遍,传 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故 A 项正确。 13.(2017·北京海淀期末)如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 是 ( ) 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 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 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 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析:D。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 A 项错误;男女平等画面 无法体现,故 B 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化,故 C 项错误;女性走出家 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14.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 ) 图一 图二 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 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 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 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 解析:A。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 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显示了从传统到开放的表现,故 A 正确。 15.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如图是一张“月份牌”,它 可以用来研究近代( ) ①服饰变革 ②交通变化 ③女性地位 ④礼仪革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据图中女性都穿旗袍可得出民国初年服饰变革,故①正确;据图中木船无法得出近 代交通变化,故②错误;据材料“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可以用来研究女性地位,故③正确; 礼仪革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④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16.(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 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 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 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 解析:B。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是辛亥革命后的“断发易服”, 17.(2018·汉口高一检测)上海石库门住宅(如右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石库门的出现 反映了( ) ①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 ②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 ③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 ④近代 中国社会的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根据题干中“上海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可知①近代中国建筑的 完全欧化表述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 B。 18.(2017·达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简要说明。 (2)以上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以“礼仪”为代表的社会习俗的改变,材料二反映了以“服饰” 为代表的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第(2)问,这两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近代的物质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的官员从跪拜礼到作揖礼的转变。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服饰的变 化。 (2)本质问题: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说明:外来文明冲击 着近代的生活方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