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课件(83张)
PART 2 模块二 模块二 近代世界与中国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六 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专题七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专题八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体系建构 宏观把握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体系建构 宏观把握 体系建构 宏观把握 线索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 , 科技进步 , 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 ,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 , 就是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 ,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体系建构 宏观把握 线索二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 ,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 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体系建构 宏观把握 线索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 , 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 知识回扣 发展历程 具体内容 新航路开辟 (15 — 16 世纪 ) (1) 根本原因 :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 过程 : 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 ( 印度 ) 的航路 ; 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 影响 ① 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 ,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续表) 发展历程 具体内容 早期殖民扩张 (17 — 18 世纪 ) (1) 荷兰 ① 特点 : 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 , 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香料贸易 ② 结果 :17 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 荷兰人号称“海上马车夫” ;17 世纪中叶 , 新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 英国 ① 过程 :17 世纪 , 进行商业战争 , 打败对手 ;18 世纪中期 , 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 方式 :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黑奴贸易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深化拓展 1. 新航路的开辟与文明交流 (1) 推动各地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 促成人类文明的交融 , 各地文明日益多元化。 (2) 打破世界原有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 一定程度上体现文明趋同。 (3) 促进商品、人口和物种的全球性流通 , 族群混合与物种混血现象较为普遍。 (4) 日益丰富的物品 , 改变世界各地人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 如欧洲饮茶之风 )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5) 对世界各地资源的掠夺和开发 , 导致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6) 人口和物种的全球流动 , 也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 天花、麻疹等造成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大量人口死亡。 ( 疾病的传播 , 也是欧洲能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地的重要原因 ) (7) 烟草、雪茄等传播也带来全球健康问题。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2.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 总体影响 : 传统统治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 ; 客观上带来社会进步与转型契机。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2) 政治 ①新航路开辟后 , 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 , 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 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也由此开始 ( 葡萄牙侵占澳门 , 荷兰入侵台湾 ), 传统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受到挑战。 ②中国海防危机初步显现。 ③西方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 , 引发了“禁教”事件 , 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冲突加剧。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3) 经济 ①为保护小农经济和防止外来侵略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 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 ②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 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联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 推动了中国贫瘠地区的开发 ,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④新航路的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 , 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 , 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传入 , 也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一环。 ( 茶、丝、瓷器出口欧洲 , 外国白银流入中国 , 澳门成为世界航路重要据点 )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4) 思想文化与科技 ①西方思想文化随着传教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 , 第一股“西学东渐”的潮流兴起。 ②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 , 引发剧烈的文化冲突 , 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③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 , 对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④随着传教士的到来 , 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 有利于科技进步。 ⑤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文化的传入 , 尤其是地理知识的传入 , 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和眼界 , 对传统思想带来一定冲击 ,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改观 , 传统的华夷观念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5) 社会生活 : 世界各地商品和物品传入中国 , 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 如西洋镜等 ),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小题验知 1. 下图直接反映了 ( ) A.“ 价格革命” 1500—1557 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 B. 商业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交通革命 A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解析 ] 由题干中文字“ 1500—1557 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和柱状图可知 , 英国物价不断攀升 , 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 , 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 , 使得物价上涨 , 可知 A 项正确 ; “ 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 , 排除 B 项 ; 工业革命发生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中期 , 排除 C 项 ; 交通革命会使得运输成本下降 , 从而降低物价 , 排除 D 项。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2.16 世纪以来 , 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 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 1 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 ) A.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B. 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 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A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解析 ] 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 1 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 , 欧洲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 , 造成当地土著居民大量死亡 ,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 故选 A 项 ; 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 排除 B 项 ; 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 1 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 , 欧洲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 , 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 , 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分布 , 排除 C 项 ; 根据材料“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 1 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可知 , 欧洲疾病传入美洲 , 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 ,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 , 排除 D 项。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3. 新航路开辟后 , 英国人从 《 圣经 》 中找到依据 , 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 , 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作祭祀的习俗 ,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 , 因此黑奴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这可以用来解释 ( ) 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B. 葡萄牙等国家的衰落 C. 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找借口 D. 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 C [ 解析 ] 题干表明 , 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从 《 圣经 》 中寻找依据 , 这其实是一种借口 , 故选 C 项。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主要是其在军事实力强大的基础上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 排除 A 项 ; 西班牙、葡萄牙之所以衰落 , 主要是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来王室的挥霍 , 没有用来资本扩大再生产 , 排除 B 项 ; “ 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 , 排除 D 项。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 ■ 知识回扣 1.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范围 从英国一国到多国 在几个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能源 以蒸汽机为动力 , 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内燃机为动力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行业 主要在轻工业 ( 棉纺织业 ) 部门 重工业 ( 钢铁工业 ) 部门占据主导地位 (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 技术 发明者主要为技工 ,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 ,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结果 实行工厂制 , 中小企业占多数 出现垄断组织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2.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工 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 ; 巴黎公社 国际工人运动呈现新特点 ; 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 , 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 , 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 , 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续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 ; 商品输出 ;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瓜分世界 ; 资本输出 ;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萌动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导致 19 世纪末整体世界的大竞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1) 经济特征 ① 19 世纪后期 , 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一个新阶段 , 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 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大变化。一方面 ,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 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 ; 另一方面 ,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 大量的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到 19 世纪晚期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英法经济发展趋于缓慢 , 工业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三、第四位 ; 美、德后来居上 , 赶上并超过了英、法 ; 俄国也有所发展 ; 日本开始崛起。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2) 政治特征 ①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②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 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随着垄断资本的扩展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③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 , 就是一种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交错的局面 , 英、法、美三国所走的都是政治民主化道路 , 在德、俄、日三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专制主义道路和军国主义倾向。 ④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力的变化 , 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 从而改变了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 , 造成了新的矛盾 , 形成它们加紧争霸、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在斗争中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 , 其扩军备战不断升级 , 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 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体世界的大竞争演变成了战争。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小题验知 1. 经济史学家认为 , 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无意向性的、群众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 , 它不是由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组织和推动的 , 这一自发经济现象首先兴起于英国 , 当然有其社会人文因素。他们的依据是英国 ( ) A. 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B. 市场需求的增长 C.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D. 君主专制的削弱 B [ 解析 ] 根据题干“英国工业革命基本上是 …… 自发的社会经济现象”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直接得益于本国市场需求的增长 , 故选 B 项。 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原因 , 排除 A 项 ;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加速工业革命的进程 , 但不是其兴起的原因 , 排除 C 项 ; 工业革命兴起于 18 世纪 60 年代 , 这时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排除 D 项。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2. 下表是 1784—1836 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 ( 单位 :%) 。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 , 这一时期英国 ( ) A. 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C. 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 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D 年份 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784 — 1786 年 43.6 82.2 1814 — 1816 年 51.6 83.6 1834 — 1836 年 67.8 91.1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解析 ] 原料进口与制造品出口的比重在总进口与总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英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 , 故选 D 项。 表格中只是英国本国进出口数据的对比 , 并没有体现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 无法得出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 排除 A 项 ;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 , 据表格无法推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 排除 B 项 ; 重商主义的基础是出口要大于进口 , 题中侧重点是原料进口在总进口的比重 ,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 而不是进口与出口的对比 , 排除 C 项。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3. 某一时期 , 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 , 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 , 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 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 ( ) A.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世界市场形成时期 C.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专题突破 考点吃透 [ 解析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世界分工日益明显 , 东方 ( 也包括其他殖民地 ) 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形成 , 故选 D 项。 新航路开辟时期 , 亚洲提供手工业品 , 美洲被欧洲殖民 , 排除 A 项 ; 世界市场形成时期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日本还处于幕府统治时期 , 与题干中“利润主要流向 …… 日本”不符 , 排除 B 项 ; 早 期殖民扩张时期 , 美国尚未成立 ,“ 利润”不会“主要流向 …… 北美洲” , 排除 C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真题研析 考向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2019· 全国卷 Ⅰ·33 2018· 全国卷 Ⅱ·33 2015· 全国卷 Ⅱ·32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例 1 [2019· 全国卷 Ⅰ] 有研究认为 , 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 , 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 , 推翻了殖民统治 , 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 , 而是发展停滞 , 究其原因 , 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 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D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美国与拉美独立后 , 美国经济发展快 , 拉美经济停滞 , 与“奴役掠夺土著居民”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拉美经济停滞与“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没有必然的联系 , 故 B 项错误 ; 美国与拉美国家独立后二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 为美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 项不是拉美国家经济停滞的原因 , 故错误 ; 拉美地区主要是封建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 , 在拉美地区推行封建经济模式 , 而独立前的美国是英国殖民地 , 英国在此推行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 宗主国的性质不同影响了被殖民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水平 , 故 D 项正确。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查角度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考查方式 以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不同发展程度为载体 , 考查近代早期西方的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分析思路 相同的遭遇 ( 遭受殖民统治 ) 、相同的结局 ( 取得独立 ) 、不同的结果 ( 一个进入现代化 , 一个发展停滞 ), 从二者被殖民统治的差异上寻找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素养体现 本题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英国殖民者在北美移植了本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而拉丁美洲基本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 西葡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非常低 , 以封建生产方式为主 , 在拉丁美洲也主要是移植封建生产方式 , 学生应正确理解上述现象并对其作出合乎唯物史观的解释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例 2 [2018· 全国卷 Ⅱ]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奴隶贸易 ( )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A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本题考查 16—18 世纪的奴隶贸易。根据柱状图数据 ,16—18 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大幅度增加 , 可以得出奴隶贸易为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财富 , 故 A 项正确。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 故 B 项错误 ; 英国通过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 获得了海上殖民霸权和大量殖民地 , 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 故 C 项错误 ;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是为了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不是仅为开采白银 , 故 D 项错误。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查角度 黑奴贸易 考查方式 以柱状图作为命题的材料依托 , 考查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题干材料主题鲜明、时间明确、变化清晰 , 容易得出答案 题型特点 柱状统计图分析类 素养体现 辩证地看待早期殖民扩张对殖民国家的影响 , 既要看到其破坏性的一面 , 也要看到其建设性的一面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向二 两次工业革命 2019· 全国卷 Ⅰ·34 2018· 全国卷 Ⅰ·34 2017· 全国卷 Ⅰ·33 2016· 全国卷 Ⅱ·33 2016· 全国卷 Ⅲ·33 2015· 全国卷 Ⅱ·33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Ⅱ·33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例 3 [2019· 全国卷 Ⅰ] 工业革命前 , 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 年 , 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 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 , 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 , 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 ,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A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由矿井抽水机到技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可知 ,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 , 故 A 项正确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与经验积累的结果 , 第二次工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 故 B 项错误 ; “ 取决于资金保障”与题干主旨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未体现“各阶层广泛参与” , 故 D 项错误。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查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瓦特改良蒸汽机 ) 考查方式 以蒸汽机的改进为切入点 , 考查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创造 题型特点 文字推理类 素养体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过程 , 离不开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 , 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思想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例 4 [2018· 全国卷 Ⅰ] 传统观点认为 , 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 , 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 ;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 , 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 又有学者提出 , 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 ,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对历史基本问题的认识。根据材料可知 ,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出现了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自然条件等入手得出的多种解释 , 研究视角趋于全面和深化 , 故 B 项正确。 A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C 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D 项说法本身错误 , 故排除 A 、 C 、 D 三项 。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查角度 史学研究方法 考查方式 以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为切入点 , 通过不同阶段史学研究的成果 , 说明史学研究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 素养体现 史学研究思维的养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考查角度 史学研究方法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例 5 [2017· 全国卷 Ⅰ] 综合下表可知 , 在工业革命期间 , 英国 ( )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年 约 1790 — 1793 年 约 1830 — 1835 年 数额 ( 百万英镑 )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 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 ,1851 年为 100 。 ) 年份 1755 年 1797 年 1835 年 指数 42.74 42.48 78.69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变化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本质的能力。据 1797 年指数为 42.48 、 1755 年指数为 42.74 可知 ,A 项不正确 ;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科技发展和机械发明 ,B 项排除 ; “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只从工人角度进行解释 , 与“国民总收入”中的“国民”这一概念的范围不符 , 且“整体上没有改善”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 排除 C 项 ; 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的幅度低于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故 D 项正确。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查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 首先 , 确定表格统计的项目 : 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其次 , 分析数据的变化 : 国民总收入持续大幅增长 , 而工人实际工资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最后 , 结合所学知识和社会背景分析问题 题型特点 表格数据分析类 素养体现 用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说明历史问题 , 体现了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 ; 随着工业的发展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 , 有违社会公平 , 体现了公平的价值导向 年代 1870 年 1896 — 1900 年 1913 年 比例 78% 74% 72%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例 6 [2015· 全国卷 Ⅱ] 下表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 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本题以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为切入点 , 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表明世界上四个经济最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小 , 这说明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取得一定的发展 , 故答案选 B 项。 A 项与史实不符 ; 英、美、法、德四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显著 , 拉大了与其他国家工业发展的差距 , 故排除 C 项 ; 材料与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无关 , 世界经济结构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 故排除 D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考查角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考查方式 以统计表格的方式呈现 , 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 , 结合历史背景推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 题型特点 数据表格推理类 素养体现 结合时间信息 , 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 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 通过对表格数据变化的分析 , 推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 , 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模拟题组 1. 新航路开辟以后 , 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 , 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 , 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 , 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 A. 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 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 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共同发展 B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B 项表述与题目中“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 , 经培育、改良成为 欧洲人的食物原料 , 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 , 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相符 , 故选 B 项。 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 排除 A 项 ; 题目中并未体现新航路开辟推动新旧大陆的发展 , 排除 C 项 ; 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表述不准确 , 排除 D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2. 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 , 他们将非洲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 , 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 A. 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 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 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D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通过题干可知 , 克里奥语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产物 , 这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 故选 D 项。 克里奥语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产物 , 它延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 排除 A 项 ; 克里奥语主要流行于美洲 , 与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无关 , 排除 B 项 ; 题干主要述及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 没有涉及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 排除 C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3. 据统计 , 从 1775—1815 年大约有 25 万人移居美国 ,1820—1860 年则有约 500 万人移居美国 , 比 1790 年整个美国的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 , 移民的涌入 ( ) A. 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 B. 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 C. 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D. 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 A [ 解析 ] 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 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 , 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 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 故选 A 项 ; 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 , 排除 B 项 ; 这一时期美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 大量移民的涌入对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 排除 C 项 ; 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 不是移民涌入的结果 , 排除 D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4. 据下图可知 , 该时期 ( ) A. 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 B. 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于英国 占的比重 (%) C. 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D. 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A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 19 世纪中后期在世界贸易的比重中 , 英国所占比重最大 , 占有优势地位 , 故选 A 项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工业水平超越英国 , 排除 B 项 ; 材料强调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 而非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 , 排除 C 项 ; 材料强调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 而非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 排除 D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5. 有学者认为 :“ 到 19 世纪中叶 …… 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 , 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 , 贫困不是客观规律 , 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 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D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材料认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 ,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 , 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 所以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 故选 D 项。 工业革命不仅要发展现代经济 , 还要关注社会公平 , 排除 A 项 ; 材料强调“贫困不是客观规律 , 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 排除 B 项 ; 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引发了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 , 排除 C 项。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6.19 世纪末 , 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 , 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 , 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 , 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 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B. 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 C. 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 D. 美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 C 真题研析 选择满分 [ 解析 ] 依据材料 ,19 世纪末 , 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谴责美国 , 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 , 根据所学知识 ,19 世纪末 , 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 美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 挑战了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经济中心地位 , 故选 C 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 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 但欧洲并未丧失世界经济领导权 , 排除 A 项 ; 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于 20 世纪 50 年代 , 而非 19 世纪末 , 排除 B 项 ; 材料反映的是美欧之间经济矛盾的激化而非政治矛盾激化 , 排除 D 项。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主题 5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 主题串讲 1. 世界工业化进程与环境问题 (1)19 世纪中期 ,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 , 实现了工业化。随后 , 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 掀起了一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蒸汽机的使用 , 煤炭与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 导致了环境污染 ( 如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等 ) 。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 随着石油、电力成为主要能源 , 重化工业发展迅速 ,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 二战后 ,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 尤其是 1973 年石油危机以后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三产业兴起 ,“ 新经济”出现 , 环境污染得到遏制 , 但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就全球而言 , 环境问题更加恶化。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2. 中国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1) 中国近代工业化探索 ①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是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 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 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没有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②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甲午战争后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 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 一战结束后 ,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 中国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 由于长期战乱 ,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 ,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2) 中国现代工业化探索 ①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 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实施“一五”计划 , 从而开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年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有成功的探索 , 如 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 但未能贯彻 ;1960 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但也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有重大的失误 , 如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大跃进”运动 ,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 强调数量忽视质量 ( 大炼钢铁等 ),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以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年 ):“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但此时期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一定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 : 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极“左”错误。 ④改革开放后 (1978 年至今 ):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实行对外开放 ,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 ,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3. 启示 : 借鉴历史 ,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 , 实事求是。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加快科技创新 , 科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 要想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 综合突破 试练 1 [2019· 全国卷 Ⅰ]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 单位 : 万吨 ) —— 摘编自 《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年 61 8785 2733 484 1955 年 285 10 617 4527 941 1965 年 1223 11 926 9102 4116 1975 年 2390 10 582 14 134 10 231 1980 年 3712 10 080 14 800 11 141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 ,1983 年达到 4002 万吨 ,1986 年达到 5205 万吨 , 至 2002 年达到 18 224.89 万吨 , 钢产量已连续 7 年保持世界第一。 2002 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1 年增长 39.30%,2002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 2001 年增长 33.82% 。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 , 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 摘编自 《 中国统计年鉴 》 等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15 分 ) [ 答案 ] (1) 趋势 : 美国 : 产量长期稳步增长 , 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 :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 ,20 世纪 70 年代放缓。 苏联 : 稳步增长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 : 快速增长。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原因 : 美国 : 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 受滞胀影响。 日本 : 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 , 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 :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 : 重视发展重工业。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0 分 ) [ 答案 ] (2)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 ,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 现代化建设加快 , 需求增大 ; 科技水平提高 ; 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 投资大幅增加。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 解析 ]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 1950—1980 年间中国工业化、西方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及“滞胀”时期的工业化、苏联工业化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成就等 , 都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 本题作为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 ,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第 (1) 问分两个层次 , 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一提取信息 , 要分别说明四国的钢产量发展趋势 , 语言表达要准确简练 ; 其次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 , 即回归教材所学知识。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第 (2) 问要求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 2002 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1 年增长 39.30%” 得出投资大幅增加 , 根据材料“ 2002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 2001 年增长 33.82% 。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得出科技水平提高 ,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得出现代化建设加快 , 需求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 :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 ,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 探究突破 试练 2 [2019· 全国卷 Ⅱ]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据 [ 美 ] 菲利普 · 费尔南德兹 - 阿迈斯托 《 世界 : 一部历史 》 ( 注 :“ 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 ;“ 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有史以来 , 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 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 ( 赞成、质疑、修改皆可 ), 并说明理由。 ( 要求 : 见解明确 , 持论有据 , 表述清晰。 )(12 分 ) [ 答案 ] 示例 : 在人文进程中应添加社会主义运动 , 如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理由 :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 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从此 , 中国结束了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战之后 , 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争锋 , 两极格局形成 , 新中国在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的背景下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国对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在人文进程中应加上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大事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