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1第5单元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对抗与牵制的世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基本框架:雅尔塔体系。 (1)内容 ①打败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 ③建立联合国;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 (2)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 (3)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 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1)西欧和日本衰落。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对抗。 显然,“冷战”主要是由美国发动的……苏联采取的反击是回应式的,但是,“冷战”的发生和加剧苏联方面也有责任。苏联对外政策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为美国发动“冷战”提供了借口,也使“冷战”具有美苏争霸的色彩。 ——刘芃、朱汉国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时间:1947年3月 (2)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3)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 (4)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成立 时间:1947年 经济 马歇尔计划 (1)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美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 (2)实质:以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3)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 经济互助委员会 (1)时间:1949年 (2)目的: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 北约建立 (1)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2)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3)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4)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华约建立 (1)时间:1955年 (2)影响: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史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思考] 根据史料一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解读] 史料一表明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的政策,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及西欧一体化进程,说明其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有相悖之处。 [试答] 试图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 史料二 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则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史料二中不符合史实的观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解读] 史料二说明苏联把马歇尔计划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 作者对该计划的历史评价不够客观。 [试答] 不符合史实的观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 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开始实施“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该计划扶持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壮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影响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探究2 正确认识两极格局 史料一 为了争霸世界,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两国掌握了大量的核武器在世界各地展开争夺,竭力控制更多的势力范围,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相继爆发了柏林墙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对抗事件。在中东战争等重大国际冲突的背后都有美苏插手。美国还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思考] 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美苏两国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转向敌对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认识两极格局的? [解读] 史料一分析了在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为了争霸世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侵犯他国主权,冷战和热战相互交织,导致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动荡。 [试答] 原因:以前合作主要是为了共同反抗德日法西斯势力;战后因为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两国间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两国由同盟转为敌手。 认识:争霸世界是美苏两极对抗的重要原因;两国在世界各地争夺势力范围,侵犯了他国主权;“冷战”和热战相互交织,导致了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动荡,加剧了亚欧某些地区的冲突;美苏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避免了战争的进一步升级。 史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史料三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思考] 根据史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解读] 两段史料从两个角度分析了美苏“冷战”,一方面美苏之间的争霸,使世界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试答]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做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积极影响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影响 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以唯物史观认识马歇计划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 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 《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 解析: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说明它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若选第一个观点,需从它当时的作用出发, 结合所学归纳;若选第二个观点,则需从长远作用出发,说明欧洲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答案:示例一: 论题:马歇尔计划促成两极格局形成和稳定。 论证: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区的安全稳定(希腊、土耳其)。 示例二: 论题:实施马歇尔计划冲击了两极格局。 论证:欧洲经济恢复,并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1)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较战前有很大增长。 (2)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缺乏而引发的限量配给局面中走出来,减少了人们对政局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3)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 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冷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此举显然是在丑化共产党的形象,故选C项; A项表述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D项表述与题目无关,排除。] 2.(2019·洛阳、许昌二模)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 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D [1961年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国会否决关于福利国家的立法方案,支持加强国防的方案,说明美国的政策受到与苏联争霸的影响,故选D项;题干不能说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项; 20世纪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总统提出的方案受到国会的制约,说明分权制衡原则未发生巨大变化,排除C项。] 充满变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②外部:美苏争霸的影响。 ③直接:法德的和解。 ④根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⑤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过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的联合。 ③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日本的崛起 (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结束 (1)东欧剧变 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2)苏联解体 ①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 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③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2.“冷战”后的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族、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③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泛滥趋势。 (2)表现:1999年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④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特点: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认识: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欧洲的联合 史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 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世界史》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 [解读] 史料一反映出欧洲有走向联合的可能性,欧洲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联合的重要性。 [试答] 欧洲统一的历史渊源;法国与德国的和解;战后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美苏争霸的威胁;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史料二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 ——《欧洲一体化:神话与现实》 [思考] 结合史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有何显著特点。 [解读] 史料二反映了欧洲走向联合和发展的过程。 [试答] 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成员国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水平较高。 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领域扩展。 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③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2)影响 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 ②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④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市场。 ►探究2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史料一 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 史料二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思考] 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中?决定这一走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读] 漫画表明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仍占世界霸主地位,但西欧各国随实力增强团结联合与美国展开竞争,谋求与美国平等的对话地位。史料二表明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此尚未定型。 [试答] 境况:“一超多强”,多极化成为趋势。根本原因: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多极化是指当今世界存在多个力量中心,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迄今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③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④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国地位的恢复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影响 ①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 ③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以家国情怀感受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八章 走向21世纪 一、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左右逢源的中国 三、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相对衰落的美国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解读材料,结合材料“走向21世纪”“矛盾重重的苏联”“相对衰落的美国”等信息判断,这一章叙述的是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形势,根据阶段特征得出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断加强,美苏面对着多极化的冲击;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做起政治大国的美梦;欧洲共同体力量逐渐加强;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外交上联美制苏。这就打开了解读材料的钥匙,找到了解题的角度和论述的方向。可以任意选取一个论题,运用20世纪后半期的史实,简要阐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但受经济体制、美苏争霸等的影响,苏联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直至苏联解体。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整体经济实力日益衰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或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或国际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角逐。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但随着西欧经济发展,特别是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推进,欧共体(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世界正朝多极化趋势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三 论题:大国兴衰的启示。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致使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削弱,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得出的重要启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侵略扩张;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对外开放,进行制度创新;善于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决策。(言之成理即可) 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正在加深,可利用的外部机遇更多,发展空间更大。 (2)世界多极化使大国关系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力量正在壮大。 (4)中国按照“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和“搁置争议”的原则, 同周围邻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5)各国携手应对环境污染、跨国犯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愿望普遍增强,通过协商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成为主要趋势。 (6)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发展对华关系、加强对华经济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各国和国际组织期望我国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德州一模)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表示愿同苏联“互相谅解和信任”,“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并声称要同东欧对话。同时,又强调该政策不会削弱联邦德国对北约承担的义务。该政策( ) A.推动了欧洲局势的缓和 B.表明了苏联逐步加强对欧控制 C.反映出两极格局开始解体 D.意味着德国外交摆脱了美国影响 A [题干信息表明,联邦德国主动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搞好关系,这有利于推动欧洲局势的缓和,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而不是苏联的措施,排除B项;两极格局解体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1969年“冷战”尚未结束,德国外交未摆脱美国影响,排除D项。] 2.(2019·凌源一模)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C.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 D.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A [由“好莱坞电影”“欧洲艺术电影”“日本新电影”“伊朗电影”“韩国电影”可知,国际电影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A 项;材料反映其他国家或地区电影对好莱坞电影超级地位的挑战,与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无关,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促进电影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2019·天津高考·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明立意:本题以美国军备竞赛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开展军备竞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防务合同”。 理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考虑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特点是“冷战”,然后结合一些大公司与政府签订防务合同的事实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选项的筛选得出正确答案A项。 练点1:美国扶植日本 (2014·山东卷·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信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结合起来理解。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需要,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从而实现其全球霸权, 而不仅是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故选A项,排除B项;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然在欧洲,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排除D项。] 练点2: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2016·全国Ⅱ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 [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经济实力无直接关系,故B项排除;C项与不结盟运动的时间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故排除。] 练点3:日美军事同盟的加强 (2014·海南卷·21)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D [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维持着这种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 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在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 练点4:欧洲局势的缓和 (2012·海南卷·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D [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之时,联邦德国总理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有利于欧洲局势趋向缓和,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无从体现,故排除。]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2018·全国Ⅰ卷·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明立意:本题从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切入, 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联合国成员国”“51个”“76个”“120个”“144个”。 理思想:解答此题最重要的是观察成员国的数量变化,能看出从1945年到1975年越来越多的趋势,再结合二战后亚非许多国家纷纷独立的史实即可得出答案为A项。 练点5:美国对苏联的遏制 (2017·全国Ⅰ卷·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D [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 练点6:日本的崛起 (2019·海南卷·20)20世纪5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1%,60年代为10.5%。日本经济的发展( ) A.强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奠定了日本民主改革的基础 C.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格局的改变 D.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促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改变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故选C项;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出现和发展,故A项错误;B项属于因果倒置,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1989年建立的, 与题干直接关联不大,排除D项。]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昆明一模)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 ) 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 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 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 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 A [由材料“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可知,美国通过特洛伊计划开展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的心理宣传攻势,实现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演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苏联而非对西欧盟友的态度,排除B项;美国的做法加剧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排除C项;题干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D项。] 2.有学者认为,虽然古巴导弹危机以赫鲁晓夫的“认怂”而告终,但苏联损失的只是运送导弹到古巴的运费,却得到了美国的如下承诺:一、保证不入侵古巴;二、以“体面方式”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苏联由此挣得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对该学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冷战”的优势在苏联 B.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是获利一方 C.苏联的综合国力已与美国不相上下 D.危机的解决使苏联安全得到保证 B [由材料可知,虽然赫鲁晓夫做出了退让,但却得到了美国的诸多安全承诺,并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获得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可以看出古巴导弹危机苏联是获利方,故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阶段“冷战”的优势在美国,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苏联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故C项错误;苏联安全得到保证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图一、图二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表明( ) 图一 图二 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 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中国 C.媒体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 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 A [“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均把第三方视为敌人的同盟来对付自己,显得疑心重重,故选A项;美苏争夺的焦点在欧洲,排除B项;“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均是讽刺双方怀疑第三国,没有涉及双方国家的利益,排除C项;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只是表达了对两个大国的讽刺,妖魔化对手不可能是“冷战”的主体方式,排除D项。] 4.(2019·长春三模)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联邦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C [“联邦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项;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局部战争依旧不断,排除;题干信息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但不能完全否定修昔底德陷阱,排除B项;经济与科技实力可以制止战争,但不可以取代战争,排除D项。] 5.(2019·泸州二模)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主要通过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 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这表明( ) A.雅尔塔体系源于五大国实力均衡 B.“冷战”的结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C.两极格局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继续存在 D.多极化趋势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 D [材料说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大国合作基础之上的,A项与此信息不符,故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这一机制……没有改变”不相符,故错误;题目中涉及大国合作、一致表决的运行模式,并未涉及冷战思维的变化,故C项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多极化趋势维持了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故D项正确。] 6.(2019·济南一模)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前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A [“新兴经济体……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和“我们将借钱给IMF”说明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中的作用加强,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发达国家仍旧占据优势,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排除D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