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亲戚朋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断绝来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 B.同文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 D.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窘境 答案 C 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学堂。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进入同文馆学习的学生们的家庭,这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困境,也不能说明同文馆学生的素质如何,故排除A、B两项;同文馆并不等同于近代中国的教育,且D项属于现象,排除。‎ ‎2.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 C 晚清时期,小说翻译多于创作,但1840—1899年翻译的外国小说只有7部,主要原因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使国人更关注西方的器物与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无关,A项错误;1840—1899年,西方科技、制度等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传播并未遭到顽强抵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人对西方文化关注重点的不同,而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问题,D项错误。‎ ‎3.(2019湖南永州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答案 A 据材料“立九官以治事……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只是看到了英国、美国决策的形式,但对于英国、美国的体制并不理解,因此他对于西方民主存在感性的认识,故A项正确。‎ ‎4.(2016课标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 D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 ‎5.(2019广东湛江1月调研)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 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答案 C 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变,故C项正确。‎ ‎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 C 《新学伪经考》倡导的变法维新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故B、D两项错误。‎ ‎7.(2018山西六校四联)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于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  )‎ 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 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 C.主张改变社会经济观念 D.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答案 B 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从材料信息看,谭嗣同否定了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其根本意图是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改变社会经济观念,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8.(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 A.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C.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 答案 B 据材料可知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有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这表明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来宣传西方思想,提倡变法维新,故B项正确。‎ ‎9.(2019陕西铜川一模)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 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 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即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D两项。‎ ‎10.(2018河北衡水中学3月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  )‎ A.创新精神 B.求真意识 C.时代情怀 D.全球视野 答案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信息反映了民族危机下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这反映了研究者的时代情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研究者的创新精神、求真意识和全球视野,故排除A、B、D三项。‎ ‎11.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B.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 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 D.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 答案 A 题干中“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有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阅读马、恩著作,故A项正确;中共指导思想形成是在1921年中共“一大”,故B项错误;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与题干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是在1921年中共成立后,故D项错误。‎ ‎12.(2018课标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 C 1920年初,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以失败告终。这让很多青年认识到,在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之前,一点一滴的部分改造很难行得通。于是,他们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生平并不以聪明见长,而是其治学方法论占了优势。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魏源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这就是“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 ‎——摘编自周兴旺《湖南人凭什么》‎ ‎  材料二 他(张之洞)曾经是西学的热诚拥护者,他的《劝学篇》用大量篇幅论证西方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循序”的基础上,按照“循序”之说,研究西方知识不论多么重要,都必须放在研习中学及其核心——经书——之下。因为中学之中含有传统的道德和制度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使人能认识到中国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特殊方向,而且也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须据以生活的真理。……在这基础上,张之洞形成了他的著名格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  材料三 “五四”以后的志士仁人,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曾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 ‎——冯伟林《壮国长歌》(人物·人性·人文散文丛书)‎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的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4分)‎ 答案 (1)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以其思想家特有的敏锐目光,发现了落后的中国与先进的西方的重大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其思想和见解充满着进步的近代意识,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性思想,尽管它没有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面貌,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促进了思想的启蒙,推动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14.(2018广东六校三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16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19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及其将来》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趋新。‎ 论证: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领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积极传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传统文化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变革趋新。‎ 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挑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趋新、融旧铸新。‎ 示例二 论题:中国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坚守传统。‎ 论证: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层面;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充满自信,认为无改革的必要;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甄别传统文化的糟粕与精华,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坚守。‎ 结论: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传统文化虽然遭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其价值内涵依然有颇多可取之处,并得到一众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坚守。‎ ‎(逻辑清楚,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