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潜山二中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1.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以得出,所述为法家的法治思想,故C正确;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与题干无关,故A不正确;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墨家的基本思想“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 关注民生的儒家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C. 主张节俭的墨家 D. “无为而治”的道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人民的忧愁,就是我想的,人民所想的,就是我应该去做的,这反映了一种关注民生的思想,这与儒家思想主张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改革在材料中没有具体的体现,故排除B;材料中未体现节俭的含义,故C错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材料中找不到对应点,故排除D。‎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追溯历史,我国古代思想家中在这方面有过主张的是 A. 老子和孟子 B. 孔子和荀子 C. 孔子和韩非子 D. 荀子和庄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分别对应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选项C正确;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D;孔子和荀子都属于儒家,排除B。‎ ‎4.天安门外华表上面的蹲兽名“犯”,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犯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罢黜百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天意和人事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君权,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权神授指的是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学说,有利于加强君权,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选项错误;三纲五常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董仲舒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大一统局面,与材料限制君权无关,故D选项错误。‎ ‎5.如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的文物可以看出,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五经书影即能看出这一点;从讲学图可以看出,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反映了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②③④正确,故选B;①中“唯一”表述太绝对,错误,故排除AD;C不全面,排除。‎ ‎6.“人性”是中外思想家一直讨论的问题,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关于中外“人性”认识上的这种差异,根源于 A. 道德标准大相径庭 B.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C. 文化教育差距甚大 D. 个人文化素质良莠不齐 ‎【答案】B ‎【解析】‎ ‎【详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期中西方“人性观”的差异根源是社会发展程度所致,因此选项B正确;道德标准是人性观的体现,而非决定因素,排除A;选项C、D都不构成根本原因,排除。‎ ‎7.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上述言论出自( )‎ A. 《藏书》 B. 《明夷待访录》 C. 《日知录》 D. 《船山遗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所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可知,材料中的思想家是黄宗羲,材料中的观点出自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体现了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B项;《藏书》是李贽的代表作,该书中李贽对盲目推崇圣人之言的儒学教条进行抨击,而对敢于舍孔子之法者大加赞赏,排除A项;《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书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排除C项;《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著作的汇编,书中阐述了作者的唯物思想,排除D项。‎ ‎8.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思想家们针对“明末的道德人心危机”,批评程朱、陆王学说,希望回归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等努力,体现了儒学在危机中的努力重建,D 选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约束道德,清代面临新的时代问题,当时的儒学发展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本源的回归,而是经世致用,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是官方正统哲学,ABC三项错误。‎ ‎9.“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 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 B. 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 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 D. 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可知,洞穴中代表的是感性世界,洞穴外则代表的是理性世界,走出洞穴才处于真正解放状态说明古希腊先哲们认为理性高于感性,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没有体现希腊人对外世界孤陋寡闻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希腊人思想受到束缚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反映了古希腊人追求理性的精神,没有体现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的问题,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 ‎10.如图是反映雅典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漫画,它能够说明 A. 在雅典言论和信仰自由 B. 两人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C. 雅典人文主义从此诞生 D. 两人对人的认识截然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两人都重视人地位和作用,故B正确;A不是漫画反映的实质,排除;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雅典人文主义诞生,但不符合漫画的主旨,C排除;两人都重视人地位和作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D错误。‎ ‎11.《蒙娜丽莎》和《大卫》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C. 赞美了人体美和人性的伟大 D.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蒙娜丽莎》和《大卫》两幅画可以看出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突出体现,答案为C;两幅作品没有涉及教会的虚伪和腐化,A错误;《蒙娜丽莎》是人物画,《大卫》是雕塑,都没有体现生活场景,没有体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B错误;材料看不出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的意思,D错误。‎ ‎12.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 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C. 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D. 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题干信息中可知,康德认为“革命”可能“实现推翻”专制和压迫的目的,但是实现不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偏见”会限制和控制人们的思想,所以他强调要解放人民的思想,就要学会批判和质疑,理性思考问题。故答案为C项。政治革命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是卢梭的思想,题干未体现,排除BD项。‎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3.阅读《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表》,由此可知 思想家 主要观点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思想。‎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法国思想家侧重人权 B. 他们都否定封建制度 C. 他们阶级属性相同 D. 二位思想家观点对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伏尔泰的主张可知,西方启蒙思想家侧重人权,选项A正确;黄宗羲并未否定封建制度,排除B;黄宗羲是地主阶级,伏尔泰是资产阶级,排除C;两人都反对君主专制,因此并不对立,排除D。‎ ‎14.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 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 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 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造纸和印刷术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助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造纸和印刷术对科举制的影响,不能体现社会转型;B选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C选项错误,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既是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技术进步不是科举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5.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位同学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你觉得以下哪个命题最适宜 A. 大秦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指南针——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D.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火药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有利于纸张的普及,故A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后,成为“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故C项错误;“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是指南针,故D项错误。‎ ‎16.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为了适应市井生活需要,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起来,所以答案选C;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皇权高度膨胀体现在政治领域,与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兴起无关,排除B;近代科学与世情小说兴起直接并无因果联系,排除D。‎ ‎17.如图(《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图中透露的历史信息是 A. 战国时期帛画造型艺术水平高 B. 题材广泛,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C. 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D.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商业繁华景象,选项C正确;该画作是北宋作品,排除A;画作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排除B;画作是风俗画,并未体现对外来美术风格的吸收,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清明上河图》基本信息的掌握。‎ ‎18.“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主要体现了汉字 A. 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B.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 象形文字成为主要的形式 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汉字的神韵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片显示古代汉字演变的趋势,汉字的起源是最早的刻划符号,即图画文字,后发展为象形字逐步发展而来。B正确;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A错误;汉字有六种造字法,并非都是象形文字构成,象形文字也不是主要的形式,C正确;D项说的是中国的文人画的特点。排除。‎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汉字的特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中国的书法等也需要掌握。‎ ‎19.“理性”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理性的力量,从黑暗进入光明。此概念的形成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直接影响?‎ 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渐完善 B. 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 C. 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巨大冲击 D. 工业革命兴起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人们对自己有了更大的自信,相信自己的理性,而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就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故B正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渐完善与材料中的理性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巨大冲击是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C错误;工业革命兴起与发展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直接原因,D错误。‎ ‎20.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是对神创论的有利挑战。这里的“它”是指 A. 达尔文的进化论 B.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 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是对神创论的有利挑战,故A正确;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不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排除B;CD是物理学成就,与生物科学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是对神创论的有利挑战”,联系所学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分析解答。‎ ‎21.有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说明了 A. 百度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 B. 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C.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既丰富了知识,又限制了思维,体现了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从材料信息看不出百度是人们生活的必需,排除A;材料不是强调互联网对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百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不是特别强调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排除D。‎ ‎22.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他”的学说 A. 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D. 促使中国迈开近代化第一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儒表西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引入儒学,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是借助经学外衣来否定君主专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并未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3.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孙中山说这话是因为 A. 满洲贵族的统治已被推翻 B. 帝国主义仍在压迫中国人民 C. 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D. 袁世凯复辟帝制已经失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的孙中山经过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实践的失败之后,认识到帝国主义是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因此其再次强调民族主义,意在反对帝国主义,选项B正确;孙中山此时的民族主义指向的并不是满洲贵族,排除A;选项C属于民权内容,排除C;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行动主要体现在对民权内容的冲击,而非民族主义,排除D。‎ ‎24.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这说明李大钊批判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 否定孔子思想权威 C.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信息可知,李大钊并非反对孔子,他真正抨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文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是鲁迅,不是李大钊;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并非反对孔子,而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大钊追求民主,反对专制,并未体现社会主义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5.下表中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的变化反映出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 D.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已解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中,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等成为流行话题可知,这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正确;表中五四运动前“孔教”、“贞操”、“礼教”等流行话题在五四运动后消失,这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减弱,排除A项;五四运动没有完成反封建的启蒙任务,排除B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解决是在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开辟后,排除D项。‎ ‎2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深刻研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捕捉和把握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构想,毛泽东的这一构想应出自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1956年提出的;B是1957年提出的;C项是井冈山时期提出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27.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阅兵式盛典,由2‎ ‎ 379名清华大学学生和935名武警战士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方阵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缅怀之情和历史地位的尊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 与时俱进 D. 科学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项B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排除A;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排除C;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排除D。‎ ‎28.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②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④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②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②,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 ‎29.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后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推动了革命发展,①正确;鉴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期间的重要作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形势,党对资本家生产资料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这是一项创举,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正确;邓小平在分析国情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A;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符合国情,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损失,③错误,排除BCD。‎ ‎30.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 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为人民服务”“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知,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B正确;邓小平的言论无法体现“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AC;三人的言论都无法体现“与时俱进”,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 ‎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 ‎【答案】(1) 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学者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9分)‎ ‎(2) 理想:治国、平天下。(2分)‎ 理论:佛教和道教理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关键信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等,结合所学“关于儒家思想的演变进程”知识,不难概括、归纳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体现在:汉武帝时代,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自此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形成“程朱理学”;ƒ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④清朝学者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对儒家思想大胆批判,批判继承儒学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的理想体现在:治国、平天下。这些理学家为打开“新风气”所借鉴的理论,与宗教密不可分,他们吸收、借鉴了佛教和道教的相关理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大学等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他们认为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应该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是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政变。‎ ‎——周琳《当代国学热的表现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和变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与现代国学热有何不同。‎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的认识。‎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变化历程:第一阶段,保存和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发展中国文化。第三阶段,重新重视国学,并具备国际视野。‎ ‎(2)不同兴起原因: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现代国学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力量: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受高等教育机构和精英学者的推动,现代国学热主要受大众教育和民间力量的推动。‎ ‎(3)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道德秩序的变化,促使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提升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解析】‎ ‎【详解】(1)背景: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先进的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资产阶级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变化历程:据材料“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可知,第一阶段,保存和捍卫国学。据材料“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人们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中国的文化”可知,第二阶段,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发展中国文化。据材料“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大学等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可知,第三阶段,重新重视国学,并具备国际视野。‎ ‎(2)不同兴起原因:据材料一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三个阶段可知,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三个阶段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有关;据材料二“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可知,现代国学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力量: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国学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受高等教育机构和精英学者的推动;据材料“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是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原因,……”可知,现代国学热主要受大众教育和民间力量的推动。‎ ‎(3)认识:据所学可知,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因此人们积极弘扬传统道德,提倡传统文化;同时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提升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三、论述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而否定了统治西方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布鲁诺(1548-1600),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继承并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可以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徐光启(1562-1633),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负责的修历工作乃是“熔西人之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定气整度,从西不从中。”‎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 阐述:西方古代科学遗产为其提供了学术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兴盛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即文艺复兴使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的精神独裁,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勇于探索的科学家辈出。成果累累,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答案示例二:‎ 论题: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推动了西方文明结构与走向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阐述: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度;西学东传,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均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拟定具体论题进行阐述,因此可以确定“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的论题,然后从西方古代科学传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来论述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背景;也可以拟定“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从对启蒙运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文化,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过程必须有史实依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