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南岸区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考历史试题

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集权政治的趋向 B. 宗法观念的消亡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礼乐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青铜器上对生产官员及工匠姓名的记载和量器的简介”可知政府对生产领域的严格控制,体现的是集权政治的加强,A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材料未体现,B选项排除;政府在青铜器上的记载与生产力发展无关,C选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礼崩乐坏的时代,D选项描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 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C. 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D.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氾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的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是服务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的季节性,A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不是其本质,排除C;“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播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本质反映了”,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特点分析解答。‎ ‎3.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A. 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 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C.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出唐朝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D正确;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科举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唐后期政局动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材料信息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C。‎ ‎4.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A. 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 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 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可见朝廷凸显文官的地位,而文官的来源是科举制度,可见,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可见国家机关的官职分类发生变化,但不能看出其行政效率提高,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北宋官员权力的分化,B选项排除;贵族政治主要是依靠血缘关系世袭官制,而材料中没有提及,D选项排除。‎ ‎5.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休闲旅游之风盛行 B. 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C. 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D. 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统路程图记》。该书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及主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夷、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人们外出时可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可见,当时人们出行较为普遍,结合所学可知,商人是进行长途贩运的主体,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明确指出是旅行指南图而非休闲旅游图,A选项排除;社会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与材料不符,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南北文化经济差距缩小,D选项排除。‎ ‎6.下表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 国家 兵力 国家 兵力 日军 ‎21634人 法军 ‎7080人 俄军 ‎15570人 奥地利军 ‎429人 英军 ‎10653人 意大利军 ‎2545人 美军 ‎5608人 德军 ‎8401人 A.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 C. 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 D. 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侵华的列强数量已然达到了八个之多,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已相当严重,故A正确;兵力的绝对优势并不能代表日本已是当时的侵华主谋,B错误;兵力的多寡不能代表列强的侵华利益已达成一致,C错误;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D错误。‎ ‎7.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 A. 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 B. 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 C. 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 D. 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可知,英国面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出台了《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即对中国的修改条约问题,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排除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不可能获得外交事务的主动权,排除D。‎ ‎8.据刘澜涛《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1945年1月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确保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B. 壮大了党员队伍及人数 C. 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 D. 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和抗敌后援会等群众组织,涵盖了根据地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注重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主要是为抗日斗争服务的,不是维护社会稳定;B选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并非都是共产党员;C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都是抗日团体,与提高生产积极性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由此可知 A. 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 B. 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 C. 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主旋律 D. 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C正确;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也就是说他也肯定学生大多数的爱国行为,只是反对不合乎理性的爱国,A错误;材料中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已产生,B错误;材料中是反对不合乎理性的爱国行为,并非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因此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阻碍了社会发展,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联系所学五四运动的史实分析解答。‎ ‎10.从1949年至1955年4月,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在亚非,同中国建交的仅5个亚洲国家。亚非会议后至1959年,同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达到15个,增加了6个亚洲国家和4个非洲国家。这表明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A.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空间 B. 实现了外交战略根本转变 C. 完全摆脱了外交孤立困境 D. 意在为重返联合国作准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后与亚非国家的建交数量明显增多,这说明亚非会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A正确;1955年中国外交仍以“一边倒”为主,虽然在尽力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B错误;中国的外交困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造成的,当时此困境并没有改变,C错误;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确实为后来重返联合国提供了条件,但当时并非为了重返联合国而进行的,D错误。‎ ‎11.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 A. 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 B. 讲究法律实践的公开公正 C. 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法律实施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法律审判不代表执政官个人主观意见而是公平公开,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及法律注重形式,A选项排除;题干中未提交身份不同的人进行同等的法律审判,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审判的公平公开,主观随意性说法错误,D选项排除。‎ ‎12.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之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二、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三、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三权分立 D. 权力制衡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三项规定,体现了总统和国务卿的互相制约,故D项正确;“共和”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联邦制指的是在保证中央绝对权威的前提下,地方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互相独立, 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国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材料二 ‎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并分析这些观念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案】(1)演变:西周时,“国”为诸侯封地,秦以后为“王朝国家”;西周时,“天下”为周天子统治区域,秦以后为政治辖区及影响力所及的地域,并不断扩展。‎ 原因:分封制的瓦解,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疆域的开拓,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2)内涵:顾炎武思想中“天下”,已经不再具有传统意义,而是包含了民众之天下;严复的“国”,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孙中山将排满发展为民族平等、统一;章太炎强调了“中华”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影响:改变了传统的君主专制下的国家观念(朝贡体系),建立了富有近代色彩的、具有民主、平等理念的国家观念,有利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推动近代民主革命与民族复兴。‎ ‎【解析】‎ ‎【详解】(1)演变,根据材料“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范国也在不断扩展”即可从诸侯封地到王朝国家、周天子统治区域都秦汉不断扩展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瓦解、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疆域开拓等方面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 ‎)内涵,根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即可从民众之天下、主权在民、民族平等、文化共同体等方面指出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近代国家观念、民族共同体形成、民主革命与民族复兴等方面分析这些观念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武则天评价变动的部分情况 ‎706年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1929年振之《我国女权运动者武曌》‎ 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示例:‎ ‎(1)时代需要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2)角度立场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3)历史观念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4)社会思潮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5)史料占有程度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示例一 论题:时代需要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论证:武则天执政时期,重用人才,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合,因此,崔融对其持积极评价;南宋时期理学盛行,倡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武则天作为女性登上皇位,不符合南宋时期的伦理纲常,因此朱熹对其持消极评价。民国时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理学,倡导男女平等,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武则天作为女皇帝符合当时进步女性要求平等的诉求,所以振之对其持积极评价。‎ 结论:‎ 总之,对武则天评价的变动折射了时代发展的变化,以满足不同时代的需求。‎ 示例二 论题:社会思潮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 论证:唐代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思想开明,武则天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因此,崔融对其持积极评价;南宋时期理学盛行,倡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武则天的形象不符合南宋时期的统治需要,因此朱熹对其持消极评价。民国时期,民主共和思潮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男女平等,武则天的形象符合当时进步女性要求平等的诉求,所以振之对其持积极评价。‎ 结论:‎ 总之,对武则天评价的变动折射了时代发展的变化,以满足不同时代的需求。‎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对武则天的评价,可提出论题:时代需要不同会影响对武则天的评价。论证:结合所学,说明崔融对其持积极评价的原因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合;说明朱熹对其持消极评价的原因是受理学影响,认为武则天作为女性登上皇位,不符合南宋时期的伦理纲常;振之对其持积极评价的原因是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武则天作为女皇帝符合民国时期进步女性要求平等的诉求。最后,得出结论:对武则天评价的变动折射了时代发展的变化,目的是满足不同时代的需求。‎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消防安全是永恒话题。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除沿用唐代消防法规外,还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汁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卿筒、麻搭等),奔赴失火地点;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秋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 ‎——摘编自庚晋《中国古代消防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火灾增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消防制度的特点。‎ ‎【答案】(1)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多、居住稠密;“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市民文化活跃;建筑材料以木质为主,防火等级不高。‎ ‎(2)特点:注重预防;成立专职防火机构,组织严密;防火技术水平高;措施完备;奖惩分明;成效明显。‎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可知,建筑材料以木质为主,防火等级不高。再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多、“市”时空限制被打破、市民文化活跃等都是增加发生火灾的概率因素。‎ ‎(2)特点:根据材料“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可见宋代政府注重预防;根据材料“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可见成立专职防火机构,组织严密;根据材料“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可见当时防火水平高,措施完备;根据材料“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可见奖惩分明,成效明显。‎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年初,英德海军已进行了多轮海上霸权角逐。德方大洋舰队司令官决心打一场会战,摆脱英国海军封锁给徳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而英方也想重创德国大洋舰队,然后全力对付德国潜艇。日德兰海战中,德军共击沉英军3艘战列巡洋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自己损失了2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英国海军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镇在港口,使其在战争后期毫无作为,从而赢得战略上的胜利。《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说:“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仍然被关在牢中”。此后德国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后发展为无限制潜艇战,“哪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英国海军无力摧毁德国海军,从而粉粹了协约国把波罗的海向俄国开放的一切希望。‎ ‎——摘编自刘健军《回望世纪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德兰海战的爆发是英德争夺海上霸权的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德兰海战的影响。‎ ‎【答案】(1)说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一战爆发后,英国舰队掌握着制海权,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后,陆军陷入持久作战的困境,企图在海上扭转被动局面,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为了保障海上运输,企图解决德国的潜艇威胁。‎ ‎(2)影响:英德海军均遭受重创;战术上德国赢了,战略上英国赢了;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借口;客观上加速了俄国沙皇政府的垮台。‎ ‎【解析】‎ ‎【详解】(1)说明:根据材料“1916年初,英德海军已进行了多轮海上霸权角逐。”再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根据材料“德方大洋舰队司令官决心打一场会战,摆脱英国海军封锁给德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而英方也想重创德国大洋舰队,然后全力对付德国潜艇。”再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后,英国舰队掌握着制海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为扭转陆地战场的被动形势及英国为了保障海上运输也是海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2)影响:根据材料“日德兰海战中,德军共击沉英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英国海军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港口…从而赢得战略上的胜利。”可知英德海军均遭受重创、战术上德国赢了,战略上英国赢了;根据材料“哪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可知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德兰海战也在客观上加速了沙皇政府的垮台。‎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 20世纪20年代初,长江上驶过的船只几乎都挂着外国旗帜。卢作孚决心创办自己的航运公司,收回各国公司手里的内河航运权。1926年6月,卢作孚在重庆召开了民生公司的创立大会,确定公司的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卢作孚信仰“三民主义”,“民生”这个词,就来源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而“实业”,即以发展祖国实业为目的的综合性事业。靠“艰苦创业,努力改进航运服务”,卢作孚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并在长江航运夺得优势。1938年初卢作孚担任交通部次长,负责战时全国水陆交通运输。在10月至11月的40天里,他率领民生公司抢运人员、物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及若干文物撤向大后方,这一壮举被称为“宜昌大撤退”。‎ ‎——摘编自刘重来《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卢作孚实施宜昌大撤退的意义。‎ ‎【答案】(1)背景:近代列强控制中国内河航运权;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国民革命运动兴起,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卢作孚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爱国精神。‎ ‎(2)意义:抢运了大量战略物资,支持抗日战争的战略产业建设;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内迁,保住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有利于恢复战时大后方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保存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长江上驶过的船只几乎都挂着外国旗帜。”可见近代列强控制中国内河航运权;根据材料“而“实业”,即以发展祖国实业为目的的综合性事业”可见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和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根据材料“卢作孚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可见当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卢作孚担任交通部次长,负责战时全国水陆交通运输。…这一壮举被称为“宜昌大撤退”或“东方的敦刻尔克””可见卢作孚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爱国精神。‎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作孚实施宜昌大撤退属于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工业内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需要从支持抗日战争的战略产业建设、保住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恢复战时大后方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保存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