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二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押题卷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二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押题卷历史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二中2020届毕业班押题卷 ‎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 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 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 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 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25.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 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 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 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 ‎26.唐代中后期,节度观察使成为道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并拥有司法权。到五代时期,节度判官和观察判官并称为“两使判官”‎ ‎,代表节度观察使具体承担了对州县司法案件的审复工作,改变了唐初州县案件直接上报朝廷、由刑部进行审复的司法程序。这种变化 A.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B.扭转了武夫乱政的割据局势 C.适应国家法制化运作的需要 D.促进了司法审复程序的完善 ‎27.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 州县 坐落位置 创办/重建时间 创办人 通许县 旧在城北凤形冈 洪武年间 县丞范世英 杞县 县治东北 洪武六年 知县张淮 鄢陵县 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 嘉靖十四年 知县王时中 仪封厅 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 顺治年间 知县崔维雅 新郑县 在县治西北隅 康熙三十二年 知县朱廷献 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A.慈善事业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 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 ‎ 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 ‎28.以下是不同人物对魏源《海国图志》的评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 评语 郭士立(19世纪中期德国汉学家)‎ 全书塞满了对我们自己地图的可悲的模仿品,其世界地图是古老的,好像它们是一千年前画出来的。‎ 梁启超(维新派人物)‎ 其书在今日,不过束阁覆瓶之价值,然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皆为其书所刺激。‎ 李少军(当代北大教授)‎ 通观《海国图志》,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与其说是它作为外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的学术价值,还不如说是它通过介绍外部世界状况来提供“制夷”谋略的思想意义和实用特性。‎ A.历史事实的评价具有多元性与系统性B.学术价值是评价历史著作的唯一尺度 C.对历史著作的评价受政治因素的左右D.时代与眼界影响了对历史著作的评价 ‎2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价值观念崩溃 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C.新式教育体系成型 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30.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制定方针要求加大宣传“解放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随后,中共报刊在报道中共军队收复失地时注重强调“解放者”的概念。1946年,中共军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些做法旨在 A.调动民众参战的积极性 B.契合新的政治斗争需要 C.扭转解放战争不利局面 D.宣传民主革命的双重性 ‎31.表1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的变化(亿元)‎ 年份 合计 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1949‎ ‎140‎ ‎37.5‎ ‎2.2‎ ‎68.3‎ ‎32.2‎ ‎1950‎ ‎191‎ ‎64‎ ‎4.1‎ ‎72.8‎ ‎50.3‎ ‎1951‎ ‎264‎ ‎94.2‎ ‎8.0‎ ‎101.2‎ ‎60.1‎ ‎1952‎ ‎343‎ ‎153.8‎ ‎13.7‎ ‎105.2‎ ‎70.6‎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4)》‎ 上述变化 A.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 D.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2.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畸形怪状的婴儿,应即杀之”“同态复仇”“夜晚盗窃者可以杀死”“ 出丧时,妇女不得抓面毁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反映了罗马奴隶社会早期的状况 B.是对原有罗马习惯法的继承创新 C.反映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本质 D.主要体现出平民和贵族阶层的意志 ‎33.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B.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 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34.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规定科学家的最低工资为1200卢布,最高工资为4800卢布。同年,《关于改善科学家状况》还规定,供给科学家的口粮增加到500份,专家可以免去与自己业务无关的各种义务,如义务劳动和服兵役等。这些措施旨在 A.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B.配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缩小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 D.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5.1953年,艾森豪威儿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 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B.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 C.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 D.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救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扬《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 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与国家、民族联系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英国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演变 时代 故事梗概 春秋时期 故事原型为齐庄公袭莒,随征的杞梁战死,齐侯路遇杞梁妻,向她吊唁,杞梁妻不接受郊吊。‎ 两汉时期 故事的中心从“悲歌”变为“崩城”。‎ 隋唐时期 故事时间移至秦朝,“崩城”变成“崩长城”,与秦始皇挂上了钩。‎ 宋元时期 故事中的“杞梁妻”改为“孟姜”,有关孟姜女的故事话本大量出现。‎ 明清时期 故事演变为秦皇想娶她,她要求为夫造坟造庙和御祭,祭毕自杀,秦皇失意而归。各地兴起了孟姜女立庙运动,民间的孟姜女传说大量出现,得到文人学士的承认。‎ ‎——据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3‎ 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我国完成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1950年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确定高等教育的方针任务:“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吸收具备入学条件的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以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加入国家建设的行列。”1950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各系》,明确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共必修课。1953年10月,政务院又做出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强调“综合性大学和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为某一业务部门或主要为某一业务部门培养干部的单科性高等学校,可以委托中央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管理。”195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每学年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至少为2—3个月,参加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在学校举办的农场和工厂中参加劳动;二是参加学校安排的下厂、下乡劳动;三是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 ‎——摘编自陈磊、栗洪武《也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 ‎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04‎ 年,英法签订协约,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但,这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殖民利益。1905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突访摩洛哥港口城市丹吉尔,宣称德国要维护摩洛哥的独立,摩洛哥危机爆发。于是,法、德两国开始谈判。英国困惑于法德毫无进展的外交,一方面害怕卷入对德战争,对此采取事不关已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在静观其变,这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1911年春,摩洛哥爆发反法起义,同年5月,法国乘机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摩洛哥。德皇要求法国分割一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给德国作为补偿,并派遣军舰“豹”号开往摩洛哥,摩洛哥危机升级。面对可能的战争威胁和法德秘密谈判,英国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已的外交政策,外长格雷由静观其变转为明确支持法国而反对德国的强硬立场。这一举措不但稳固了英法关系,而且使得英俄靠近,保证英国的“不孤立”和欧洲的均势。‎ ‎——摘编自徐娴《从阿加迪尔危机看一战前格雷的对法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摩洛哥危机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摩洛哥危机中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889年,施洋出生于湖北竹山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幼年时,父亲在给施洋灌输《论语》等儒家经典时,也常给他讲《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屈原、岳飞、文天祥、洪秀全等人的故事。辛亥革命爆发后,施洋满怀豪情,回到家乡,创办了国民学校,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中国广大人民又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劳工神圣”,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汹涌澎湃的学生爱国反帝潮流的鼓舞下,施洋挺身而出,投入战斗。经过五四运动的锻炼和铁窗生活的严峻考验,施洋成为全国各界很有声望的领袖。施洋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罢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汉口香烟厂工人罢工和二七罢工,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利益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 ——摘编自李丹《论施洋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施洋革命思想产生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洋革命思想的内涵。(9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D A D D B D A B A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1.(25分)‎ ‎(1)特点:明朝:政府消极应对;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7分)‎ ‎(2)背景:明朝: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府腐败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观念落后、愚昧。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6分)‎ 影响:明朝: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6分)‎ ‎(3)积极作用:推动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近代化)(6分)‎ ‎42.(12分)‎ 示例:‎ 看法: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2分)‎ 说明: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故事反映了当时诸侯争霸的历史现象;两汉时期故事演变为孟姜女哭倒城墙,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儒家思想影响力的扩大;隋唐时期,故事时间推移到秦朝,并与秦始皇挂上了勾,反映了经历魏晋以来战乱的人民对暴政的控诉和反抗;宋元明清时期,话本和民间传说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孟姜女自杀的烈女行为和民间为孟姜的立庙运动反映了理学的发展和影响。(8分)‎ 由此可见,民间传说是特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2分)‎ ‎45.(15分)‎ ‎(1)内容:确定高等教育要面向工农大众、服务国家建设的方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顺高等学校领导关系,加强国家领导;加强生产劳动教育。(每点2分,共8分)‎ ‎(2)影响:改造旧教育,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新型人才;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高校办学的积极性。(每点2分,答出3点得7分)‎ ‎46.(15分)‎ ‎(1)历史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法签订协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德国在非洲积极殖民;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法德、英德矛盾的加剧。(6分)‎ ‎(2)原因:摩洛哥危机进一步升级,面临战争威胁;英国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持欧洲均衡的需要;法德矛盾的缓和;英国维护海上霸权的需要。(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促进英法俄的结盟;加剧了欧洲局势的紧张。(3分,言之有理即可)‎ ‎47.(15分)‎ ‎(1)因素:优秀传统文化的浇灌;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十月革命先进文化的滋润。(6分)‎ ‎(2)内涵:勇敢坚毅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追求救国真理的精神;始终不渝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英勇献身的精神。(9分,答出三点即可)‎ 评分细则:(1)学生在回答影响因素时,若答出“家庭教育的熏陶”亦可给分,若答出“中国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可酌情给分。若答出“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亦可给分。‎ ‎(2)学生在回答革命思想的内涵时,若能使用专业术语,与答案意思相近但表述不同亦可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