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杭高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 (历史)试题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1899年的一个夏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生病了,就去抓了服药,他惊奇地发现抓回来的“龙骨”药材上有一些奇怪的划痕。对这些“划痕”划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神权王权相结合 B. 里面可能有祭祀蚕神的内容 C. 能印证中国文字的起源 D. 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信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抓回来的“龙骨”药材上有一些奇怪的划痕是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是中国历史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文字,但早在远古时期的半坡氏族的“人面网盆”上的符号可能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故C符合题意;因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文字记载中体现了商朝神权王权相结合,A不符题意;商朝时期丝织业较发达,有“妇工”一职,故甲骨文里面可能有祭祀蚕神的内容,B不符题意;因为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信史,D不符题意。 2.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知此思想家是荀子的性恶论,荀子主张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天命而用之”也是其观点,D正确;“事异则备变”是韩非子的观点,A不符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B与题意不符;“仁政”是孟子的观点,其主张性善论,C与题意不符。 3.古代某学者读古书,见“宇宙”两字,别人解说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顿然大悟说:“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后来他有作诗感慨“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此人最有可能的言论是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 剥落“物欲”,扫除“意见” D.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顿然大悟……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后来他有作诗感慨“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等信息可知,这是陆九渊的观点,尤其是其诗句“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是讽刺朱熹埋首于支离破碎的经书以参圣道,而不知圣道在人心中。而其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故C符合题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北宋张载的言论,与材料不符,A错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B与题意不符;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故D错误。 4.历史的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指南鱼、相国寺、水转翻车 ② 北门学士、釉下彩、道统 ③ 宣政院、国师、《汉汲黯传》 ④ 田庄、侍中、起绒锦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指南鱼、相国寺、水转翻车出现于宋代;北门学士、釉下彩、道统出现于唐代;宣政院、国师、《汉汲黯传》是元代时期;田庄、侍中、起绒锦是汉代时期的;故选D;A、B、C均错误。 【点睛】侍中: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 5.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由朱元璋亲阅;永乐时,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C.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D.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力,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B项错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内阁从参与商议机密到具有了起草批复的权力,由此可见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D项正确。 6.有学者说:“明清变迁时期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社会转变就是‘士’与‘商’的关系。约在16世纪开始,就流行一种‘弃儒就贾’的趋势,而且渐渐地这种风气愈来愈明显。”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人不得为官制度废除 B. 士贵商贱观念收到冲击 C. 明清八股取士弊端显现 D. 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明清变迁时期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社会转变就是‘士’与‘商’的关系。约在16世纪开始,就流行一种‘弃儒就贾’的趋势,而且渐渐地这种风气愈来愈明显。”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下,商人的地位很低,但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16世纪开始,就流行一种‘弃儒就贾’的趋势,而且渐渐地这种风气愈来愈明显,B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汉代规定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直到宋朝才开始转变,A表述不准;材料强调的是“明清变迁时期“士”与“商”的关系,没有涉及“八股取士”,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D错误。 7.20世纪30年代,“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A. 全盘西化 B. 中西合璧 C. 官方主导 D. 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知是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由材料“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可知河南政府限制西方服饰,倡导传统服饰;故这些现象表明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新旧杂陈,D项正确。全盘西化与材料中河南官方的态度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习俗变迁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而是强调新旧杂陈,排除B。C项官方主导的信息,与材料上海流行的生活方式不符,排除。 8.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中指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并非一场连续的、计划周详的政变,而应该被看作各省脱离帝国掌控的系列活动。辛亥革命是一系列始于19世纪50年代、为了回应内忧外患活动的最高潮。这些活动包括:地方武装的发展、乡村经理阶层的兴起、士绅进入地方政府等。作者意在强调 A. 辛亥革命缺少组织准备 B. 地方离心倾向促使清廷瓦解 C. 近代史应关注中外关联 D. 多重偶然因素导致清廷覆灭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并非一场连续的、计划周详的政变,而应该被看作各省脱离帝国掌控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地方武装的发展、乡村经理阶层的兴起、士绅进入地方政府等”可以发现,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统治的崩溃是由“地方一系列事情发展造成的”,而辛亥革命是回应内忧外患活动的最高潮,故B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清王朝瓦解的过程,而不是强调辛亥革命的问题,A错误;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社会发展规律是优胜劣汰,清廷的灭亡符合历史规律,而不是偶然因素导致,D说法错误。 9.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祟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极端化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独秀意在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南昌起义的意义 C. 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 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经过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经过积极宣传和鼓动,广大革命群众纷纷参与到革命中来,使其逐渐接受了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革命理想,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国民大革命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队伍逐渐壮大,在群众中造成了更广泛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的影响,C正确;中共二大的召开没有“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排除A;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但不符合“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排除B;红军长征时,共产党已经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并非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联系所学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1.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B. 五十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C. “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D.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看出,“1978—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此时属于新时期,结合所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取得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D正确;一五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A错误;从表格数据看出,B项中“逐步提高”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不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 12.1986年,广西电影厂摄制《血战台儿庄》,对李宗仁、白崇禧以及其他国军将领抗日的贡献都持肯定态度,台湾方面蒋经国和宋美龄都观看了影片,看完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随后台湾当局做出的调整是 A. 实现两岸真正停火 B. 首倡两岸尽快通航 C. 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 实现两岸“三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86年……大陆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大陆方面的欢迎,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C正确;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国民党据守的岛屿,从而实现了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A与材料时间不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尽快通航、通邮,B与材料不符;2008年实现两岸“三通”,D与材料不符。 13.斯塔夫里阿诺斯曾描写一个时代的某个城市:“这是一个喧嚣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及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全城人口相当大一部分是直接靠毛纺织业为生的,该业雇工达三千余人。”他笔下的这个城市最有可能是 A. 宋元时期的杭州 B. 文艺复兴初期的佛罗伦萨 C. 大航海后的伦敦 D. 工业革命时代的曼彻斯特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这是一个喧嚣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及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全城人口相当大一部分是直接靠毛纺织业为生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发生于商业贸易繁荣的意大利,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符合题意;“宋元时期的杭州”与材料“以繁荣的工业及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不符,A错误;大航海后的伦敦“以繁荣的工业及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不符,C错误;据材料“……全城人口相当大一部分是直接靠毛纺织业为生的,该业雇工达三千余人。”可知,与工业革命棉纺织业发达不符,D错误。 14.《哲学通信》是世界政治学说史上最著名的经典文献之一。该书的作者是 A. 启蒙运动的领袖 B. 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C. 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D. 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哲学通信》是世界政治学说史上最著名的经典文献之一,该书的作者是伏尔泰,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故选A;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主张人民主权,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排除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排除C;孟德斯鸠著作是《论法的精神》,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排除D。 15.这是小马同学梳理的某一时期的知识框架图,有四个地方是空缺的,自左至右依次应该填入的是 A. 电磁学、炼钢炉、电力、西门子 B. 量子理论、电话机、采煤、本茨 C. 微积分、纺纱机、钢铁、爱迪生 D. 相对论、电影放映机、冶金、巴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表格中的部分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据所学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的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作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方面的新材料风行全球,故炼钢炉和电力应是正确答案;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随着电的广泛使用及垄断组织的出现,发电机行业也出现了垄断,故西门子公司成立,A正确;采煤业是传统部门,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就是主要能源,B错误;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重工业,C错误;冶金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D错误。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企业家吉姆瓦拉托斯曾表示“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已宣判了死刑”,为了照顾当时人的这一情绪,美国出台了什么措施? A. 大规模救济 B. 以工代赈 C. 蓝鹰运动 D. 最高工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已宣判了死刑”并结合所学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既发挥了救济作用,又使人们精神上聊以自慰的措施是“以工代赈”,B正确;大规模救济不能起到照顾人们自尊心的作用,A错误;蓝鹰运动是复兴工业的措施,与材料不符,C错误;最高工时是调节劳工关系、缓和劳工矛盾的措施,与材料不符,D错误。 17.如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中国、欧洲、美国、印度四个国家(地区)某一数据发展趋势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判断以下哪项对应是正确的 A. 美国的海关关税税率 B. 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 C. 中国GDP占世界比重 D. 欧洲各国平均失业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表信息“C”代表的曲线属于中国,依据是工业革命前尤其是新航路开辟前百分比占有率居世界领先,而19世纪中叶后开始下降;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曲线又上升,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曲线与其他曲线发展持平,据此推测这是“中国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情况,C正确;A曲线代表的是欧洲,依据是西欧经过新航路开辟及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领先世界,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欧洲普遍衰落,A说法错误;B曲线代表的是美国,随着美国独立,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加之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状态”,80年代以后复苏,B说法错误;D曲线代表的是印度,新航路开辟后印度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二战后印度独立经济开始发展,D说法错误。 18.如图为一副1938年的宣传海报,四十五度高举的手上面写着“伟大德国”,底端写着鲜红的JO(赞同),最下面的时间写着4月10日。与这张宣传海报反映之事不符的是 A. 这是对《凡尔赛和约》的公然破坏 B 英法等大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C. “民族自决”原则会被希特勒利用 D. 之后德国此处建造最大集中营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在二战时期建造的最大集中营,位于波兰境内;而据材料“1938年的宣传海报”可知,此时二战还没有爆发,波兰还是独立的国家,“德国海报宣传处一定不是波兰”,D说法符合题意;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了德国,其目的是削弱和限制德国,而材料“宣传海报”上“伟大德国”,这是对《凡尔赛和约》的公然破坏,A不符题意;据所学可知,二战前对于德国法西斯的挑衅,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B不符题意;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式,大肆活动和积极扩张,他们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日益广泛的支持,C说法不符题意。 【点睛】“绥靖政策”是一战后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 19.有学者认为:“区域集团化不能孤立地理解为单纯的经济现象。……各主权国家形成区域集团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自身经济,以增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区域集团间的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使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主体……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改变着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格局。”据此分析,该学者强调区域集团化 A. 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B. 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C. 有助于平等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 D. 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并助推国际关系民主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区域集团化不能孤立地理解为单纯的经济现象”,说明该学者强调区域集团化并非基于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关系,排除C;由材料“区域集团成为国际关系主体……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改变着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格局”,可见该学者强调区域集团化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并助推国际关系民主化,故选D。 20.《尚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由于此条记载的残酷性、反常识性,同时也与儒者对周制的推崇格格不入,所以历代学者多以考证的方法试图弥合,孟子率先质疑其真实性,并由此发出“尽信《书》不如无《书》”,开启了后世对“血流漂杵”记载与解释的种种争议。但西北大学白立超老师指出,这一记载很可能与一场持续性的暴雨以及周人的临河布阵直接相关。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史籍文献经历代学者的删减修订难以反映历史真相 B. 历史记载多有错厄,质疑精神是史学研究的出发点 C. 后人对历史史实的解读深受自身所处社会深刻影响 D. 原始记载的真实性远大于后世学者对其整理与分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尚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由于此条记载的残酷性、反常识性,同时也与儒者对周制的推崇格格不入……但西北大学白立超老师指出,这一记载很可能与一场持续性的暴雨以及周人的临河布阵直接相关。”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武王伐纣的惨烈,由于此条记载的残酷性、反常识性,但以孟子为代表的儒者认为这种说法与“周制”不符;但西北大学白立超老师指出这一记载很可能与一场持续性的暴雨以及周人的临河布阵直接相关,这反映了后人对历史史实的解读深受自身所处社会深刻影响,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历代学者的删减修订史籍文献”,A说法与题意不符;据材料无法体现 “历史记载多有错厄”,B说法与题意不符;后世学者对其整理与分析是要还原其原始记载的真实性,而不是“原始记载的真实性远大于后世学者对其整理与分析”,D错误。 21.【加试题】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注重本籍问题,“占籍”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在侨寓地拥有田地、坟墓达一定年限,才可入籍参加科举考试。明代新安镇(今苏北灌南县地)的形成就与徽商求田问舍存在密切的关联。这些徽商的行为 ①得益于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 ②有助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③体现了他们贾而好儒的传统 ④有利于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稳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明清时期中国自然经济尚未逐步解体,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要利用排除法去做,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要明白这些徽商的行为不可能有助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自然经济尚未逐步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事情,。 22.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形容某地是“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然而,眼前又是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这说的是 A. 大昭寺 B. 避暑山庄 C. 木兰围场 D. 颐和园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管理边疆而建造的一片寺庙群。非常奇特的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具有的政治功能,被消解在一片浓浓的艺术氛围之中,他的美景甚至可以令你陶醉地忘却他的政治与军事功能而流连其中,只有你抬头仰望,低头思索之间才能感到其内蕴的深邃,这正是这座园林的独到之处,B正确;大昭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与材料不符,A错误;木兰围场是皇家打猎之处,与材料“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大本事。……”不符,C错误;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与材料不符,D错误。 【点睛】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管理边疆而建造的一片寺庙群。非常奇特的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具有的政治功能,被消解在一片浓浓的艺术氛围之中,他的美景甚至可以令你陶醉地忘却他的政治与军事功能而流连其中,只有你抬头仰望,低头思索之间才能感到其内蕴的深邃,这正是这座园林的独到之处。 23.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英宣战。法国参战的原因包括 ①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势 ②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而失去大量殖民地 ③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④拿破仑“大陆封锁令”激化了英法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英法在1756年-1763年间发生了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法国的殖民地被夺去,因此一直伺机寻找机会;萨拉托加大捷让法国看到了美国获胜的希望,因此萨拉托加战役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故①②正确。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加入了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与题意不符,③错误。“大陆封锁令”是拿破仑在1806~1814年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治措施,与题意不符,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 24.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 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 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第一张《火星报》在莱比锡出版,故①符合史实;“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故②不符合史实;《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是在德国的莱比锡,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是在莱比锡,故③④符合史实。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完全正确,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一个城市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按,即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盛,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其他省为优。 ——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 材料二:2019年8月2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主办的“新中国外交70年:回顾、启示、前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有学者在会上表示,上海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进程。 ——据中新社等报道整合 (1)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例证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说上海见证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进程。 【答案】(1)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开国人办报之先例;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重要代表;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为推翻清朝做出重要贡献;北伐战争期间收回汉口英租界鼓舞了反帝斗争,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1996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探索出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解析】 【详解】(1)据所学可知,1873年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开国人办报之先例;据所学可知,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重要代表;1911年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为推翻清朝做出重要贡献;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鼓舞了反帝斗争;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2)本问可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1996年的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探索出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等方面回答。 26.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民法大全》(公元529年到534年之间颁布)为框架体系。《民法大全》分三卷,即人、物和行为,它则分为四卷,即人、财产、财产的取得和民事诉讼。 在世界各地法律条文中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瑞士、丹麦、波兰、拉丁美洲各国、北部非洲各国、所有曾是法国殖民地的国家、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以及亚洲很多国家的民法都借鉴了它,比利时等国家甚至是直接把它拿来使用。 材料二:《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第2条:共和国总统,有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3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有共同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实行。……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第8条: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第9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1)材料一中“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总结主要意义。 (2)材料二中法律条款主要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一主张?结合材料及所学,从内阁的角度具体阐释之。 【答案】(1)《拿破仑法典》/《民法典》,是对古罗马法律的继承与发展,保护了私有财产,把大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及其他地区。 (2)限制公权力,权力制约与平衡。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内阁对参议院负责;与此同时内阁成员副署总统命令又对总统形成制约 【解析】 【详解】(1)法律:据材料“……所有曾是法国殖民地的国家……都借鉴了它,比利时等国家甚至是直接把它拿来使用”可知,“它”指的是《拿破仑法典》(《民法典》)。主要意义:据材料“它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民法大全》(公元529年到534年之间颁布)为框架体系。《民法大全》分三卷,即人、物和行为,它则分为四卷,即人、财产、财产的取得和民事诉讼。”可知,《拿破仑法典》是对古罗马法律的继承与发展;保护了私有财产;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法典》的意义还可从把大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及其他地区等方面回答。 (2)据材料“第3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有共同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实行。”可知,材料限制公权力,权力制约与平衡。阐释:据所学可知,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内阁对参议院负责;据材料“……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可知,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内阁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内阁成员副署总统命令又对总统形成制约。 27.20世纪20年代初,中外仁人志士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探索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3、4月,陈望道在家乡浙江义乌开始从英日文本翻译本书。据陈本人回忆: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第一版印千把本,奉送,有很多地方翻印”。同年9月再版。一些想买得本书的人,还多方打听“社会主义研究社”的社址。沈玄庐回忆说:“因为问的人多,没工夫——回信”,所以他就借《民国日报·觉悟》,作一个总的答复 1936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 材料二:自欧战以后,俄国人自己推翻帝国主义,把帝国主义的国家变成新社会主义的国家,世界上又生出一个更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成功不过六年,他们在这六年之中,改组内部,把从前用武力的旧政策,改成用和平的新政策。这种新政策,不但是没有侵略各国的野心,并且抑强扶弱,主持公道,于是世界各国又来怕俄国。现在各国怕俄国的心理,比从前还要利害,因为那种和平新政策,不但是打破俄国的帝国主义,并且是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演讲录 材料三:在《论粮食税》中,列宁认为,在宗法式的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中,占优势并对社会主义形成威胁的是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这种情况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以实行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为重要途径。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1920年夏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客观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演讲的主要用意,并分析为何此时孙中山的思想会有此转变?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列宁在工业领域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新经济政策实质。 【答案】(1)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大量学术团体和进步刊物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新途径,寻求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2)宣传联合苏联,促进国共合作。原因:历次维护共和斗争失败的教训和反思,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让孙中山意识到工农群众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 (3)表现: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租借或租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最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解析】 【详解】(1)据材料“……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可知,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大量学术团体和进步刊物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据材料“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了,在这项工作中我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的指引”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新途径,寻求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主要用意:据材料“种新政策,不但是没有侵略各国的野心,并且抑强扶弱,主持公道,于是世界各国又来怕俄国。”可知,宣传联合苏联,促进国共合作。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历次维护共和斗争失败的教训和反思,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让孙中山意识到工农群众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帮助等方面回答。 (3)表现:据材料“……这种情况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以实行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为重要途径。”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租借或租让的形式转给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 实质: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最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8.守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无南腔南字者佳,要顿挫。有数等,五方言语不一,有中州调、冀州调,有磨掉、弦索调乃东坡所仿,偏于楚腔。唱北曲宗中州调者佳。伎人将南曲配弦索,直为方底圆盖也。……右《南词引正》凡二十条,乃娄江魏良辅所撰;余同年吴昆麓较正。情正而调逸,思深而言婉,吾士夫辈咸尚之。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今良辅善发宋元乐府之奥,其炼句之工,琢字之切,用腔之巧,盛于明时。 ——《<南词引正>校注》 材料二:亚纳切克继承了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德沃扎克的传统,并受到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强烈影响;法利亚师从西班牙民族乐派奠基人F.佩德雷尔,他与I.阿尔韦尼斯、E.格拉纳多斯一起建立了西班牙民族乐派,并取得最卓越的成就;沃恩·威廉斯继续推进了E.埃尔加等人开创的英国民族音乐复兴运动,成为这一运动中最杰出的代表;埃奈斯库继承了19世纪罗马尼亚民族乐派的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获得国际声誉。 材料三:上游大宗商品的上涨传导到下游的生活用品,通胀马上就起来了。而工厂等则因为油价原材料 价格大涨而缩减开工,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失业率升高。这种独特的经济状况,如果采取传统发源于英国的凯恩斯主义,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是反作用。这种状况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只是英国由于国内的其它一些原因而表现得更加严重,被称作“英国病”。 ——撒切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良辅为昆曲发展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乐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3)为解决材料三中的“英国病”,撒切尔夫人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有学者认为这一政策是对亚当·斯密的“回归”,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将二者划等号,你支持哪一观点,给出你的理由。 【答案】(1)曲调演唱上吸收北曲长处,将唱腔研磨的精致细腻,形成水磨腔。曲调运用上借鉴北曲结构严谨长处,使昆曲闲雅整肃、清俊温润。乐器伴奏上增加弦乐。改造后昆曲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2)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逐渐淡化了自然地理界线东欧和北欧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艺术家们要求拜摆脱国文化控制。 (3)政策: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 支持观点一:撒切尔夫人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撒切尔夫人改革后私人资本、市场作用、自由竞争得到加强。 支持观点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而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认可国家干预的作用国家干预是英国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撒切尔夫人致力于国家干预和市场作用的合力及平衡。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曲调演唱上吸收北曲长处,将唱腔研磨的精致细腻,形成水磨腔。曲调运用上借鉴北曲结构严谨长处,使昆曲闲雅整肃、清俊温润。乐器伴奏上增加弦乐。改造后昆曲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等方面回答。 (2)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逐渐淡化了自然地理界线;世界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开始接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东欧和北欧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民主意识觉醒;艺术家们要求拜摆脱国文化控制,发扬和创建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他们以民族题材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音乐,其作品的旋律、节奏都带有民族特点,形成了民族乐派音乐。 (3)政策:货币主义/新自由主义。 支持观点一:据所学可知,撒切尔夫人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支持观点二:据所学可知,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自由放任,而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认可国家干预的作用,国家干预是英国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英国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撒切尔夫人致力于国家干预和市场作用的合力及平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