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仙桃市汉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仙桃市汉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命题人:王雅琴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论语》当中的名言:“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荀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故选C;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老子》,故可排除B;孟子和荀子虽是儒学代表人物,但与《论语》无关,故可排除BD。 点睛:《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 《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属于 A. 宗教画 B. 山水画 C. 风俗画 D. 文人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回娘家》这一剪纸作品的主题主要反映了民间的风俗人情,故选C;《回娘家》这一剪纸作品与宗教没有联系,故可排除A ;《回娘家》这一剪纸作品也不属于山水画,故可排除B;文人画的特点是集绘画、文学、书法和篆刻与一体,与材料中的《回娘家》这一剪纸作品特点不符,故可排除D。 3.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段材料 A. 反映的是神学思想 B. 认为人是无理性的 C. 认为人是卑贱的 D. 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段材料体现出的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人文主义 点评:人文主义的含义:基本含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和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与财富,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与蒙昧主义。 4. 以医学著作中,成为中医学奠基之作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不仅总结,还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辨症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因而被称为“万世宝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是一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5.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 蒸汽机 B. 火车 C. 电灯 D. 轮船 【答案】C 【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此时属于19世纪中期。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C项不属于魏源能够知道的“长技”,故答案为C项。蒸汽机、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属于当时的西方“长技”,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实际上是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知道《海国图志》的出版发行时间的前提下,本题也就很容易作出正确选择。 6.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A. 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 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 C.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 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C。 考点:苏格拉底 点评: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他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7.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孙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孟子,故选A;孙子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材料中的思想不是他的思想主张,故可排除B;董仲舒提出的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可排除C;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的集大成者,材料中的思想不是他的思想主张,故可排除D。 8. 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因为宗教改革宣传 A. “因信称义”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因此选A。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传播进一步打开通道。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主要是在 A. 戊戌变法后 B. 辛亥革命后 C. 国民革命后 D. 五四运动后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此题应选D项。AB发生在五四运动前,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排除;国民革命后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排除C。 点睛:本题要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一是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最广泛的传播对象。二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大部分都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工作,帮助工人提高觉悟,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从而转变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最坚定的传播力量和坚实后盾。三是宣传新思想和社会主义的进步刊物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工具。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后的学习要认识到新思想的出现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 10. 黑格尔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 A. 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 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 C. 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 D. 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有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拉塔格拉提出的,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BD两项错误,C项对其评价超出了其实际作用;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评价: ①积极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②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11.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A. 达官显贵 B. 知识分子 C. 市民阶层 D. 社会游民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小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所明清小说主要适应的读者是市民阶层,故选C;达官显贵、知识分子和社会游民虽是读者,但不是明清小说的最主要读者,故可排除ABD三项。 12. 在宏观世界中,看起来相同的物体总是可以区别的,但在微观世界中,同一类粒子却无法区分。例如:所有的电子的一切性质都完全一样。下面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 B. 相对论的提出 C. 量子论的提出 D.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答案】C 考点:量子论 点评:此类题型属于概念型选择题,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题干中描述一种特征,选项则是几个不同的概念。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界定历史概念 13.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zé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 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 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 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 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梁启超的言论为切入点,故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朝廷由正式。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可知反映的是一种契约精神。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14.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AD两项表述是中国的三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均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三大发明传到西方以后,为西方战胜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做出了巨大地贡献,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未能推进社会的根本变革,B项正确。C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故选B。 15.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 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 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D. 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文学家布鲁诺因挑战了教会的权威而被教会烧死,李贽因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而遭到迫害,故选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两人思想产生的根源,而不是两人悲剧发生的原因,故可排除A;这两个的事件都是人类为争取思想解放而做出牺牲的伟大事件,不是偶然现象,故可排除C;当时中国并没有出现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C的说法违背史实,故可排除。 16.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反映了 A. 德国进入了蒸汽时代 B. 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 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 德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问题。材料反映的是德国进入了电气时代而非蒸汽时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德国进入了电气时代而非信息时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工业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电力工业工人人数的剧增其实从侧面反映了电力工业已经成为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故本题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 17.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障人耳目,改易其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 进化论 B. 日心说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知道“企图毁灭上帝”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西方盛行已久的上帝造人说,这就扰乱了西方人对神的信仰,其实这才是科学的东西,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学说 18.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 公民意识淡漠 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 缺乏民本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和“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说明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如抽签制、轮流制的弊端,故答案为C项。苏格拉底并非反对民主制,排除A项;苏格拉底积极关注城邦事务,说明公民意识强烈,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9. 《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故答案选D。其他三项均不是社会根源。 点睛: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20.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 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B. 突破了洋务思想的局限 C. 实质是呼唤新一轮的政治革命 D. 对西方社会缺乏全面认识 【答案】B ........................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郭嵩焘的思想 【名师点睛】“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主体、本质;“用”: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的根本。“西学为用”即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 21. 董仲舒认为,“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以持一统。”为此,他主张 A. 君权神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合一 D.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答案】B 【解析】由“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可以判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指导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B。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由此两者合为一体,A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宋明理学的观点。 22.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 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 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可知这是在追求个性解放,因而选择A;B中普及错误;C中动摇制错误;D与题干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23.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 尊儒抑法 B. 儒法并用 C. 尊法抑儒 D. 去法尊儒 【答案】B 【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表达了儒为本,法为末,儒法并用的思想主张,故本题应选B;尊儒抑法、尊法抑儒和去法尊儒都与材料的意思不相符,故可排除ACD三项。 24.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才被汉武帝采用的,故选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就包含一定的法家思想,故A的说法违背史实,可排除;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是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文化政策所产生的作用,而不是目的,故可排除B;C项的说法违背史实,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24分,26题28分共计52分。) 25. 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3)体现: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4)评述: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归纳能力,比较简单。从材料一中“国家应该分权治理”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可以得出孟德斯鸠的思想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洛克只主张“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而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孟德斯鸠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和主张,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4)学生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方面,启蒙思想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思想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6.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主张:礼。目的:维护统治。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思想:理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 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形式:文人(写意)画。 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内涵:民本思想。 (4)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等信息可以得出以礼为标准,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学生回忆“诗”的相关内容解答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程朱理学,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从四大发明等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应该是文人画,结合画面信息及所学可得出其特征及内涵。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据所学可知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