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学家评价某位航海家的远航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描述的是(  )‎ A.商路受阻    B.殖民扩张   C.商业革命   D.价格革命 ‎3.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一史观,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 ‎1570年 ‎1670年 ‎1780年 甲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 C.荷兰、英国  D.英国、荷兰 ‎5.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由此引发的殖民战争是(  )‎ A.英葡战争     B.英西战争  C.英法战争     D.英荷战争      ‎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 A.人员交流的频繁         B.东西文明的交汇 ‎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科技发明的推广 ‎7.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运用 出口棉纺织品价格(英磅)‎ ‎8.下图描述了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状况,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 ‎6 000 000‎ ‎5 000 000‎ ‎4 000 000‎ ‎3 000 000‎ ‎2 000 000‎ ‎1 000 000‎ ‎ 0‎ ‎1765年 1780年 1785年 1790年 1800年 A.工业霸权地位已经确立      B.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D.生产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9.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过程 C. 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D.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 ‎10.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 A.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 C.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D.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11.“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 A.源自实践经验积累       B.体现科学技术结合     ‎ ‎ C.促使现代工厂诞生   D.宣告信息时代到来 ‎12.据统计,美国钢铁工业在1870—1905年间产量增加了9倍,企业数却减少了2/3;1880—1905年间造船吨位增加了1倍,而造船厂减少了1/2;农机制造业在1860—1905年产值增加5倍之多,工厂数减少了1500多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改良蒸汽机的开始推广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 ‎ C.国家干预以防止生产过剩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1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出大企业模式的美国和德国更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本密集的技术及其后续的创新,从而保证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最多的国家 B.大规模的投资必然会推动技术的进步 C.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集中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14.19世纪末期,苏州地区商店里经常能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玻璃等洋货,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但是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4%,穷苦的城乡居民都穿土布。这反映了该地区(  )‎ A.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自然经济的固守与抵抗        D.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 ‎15.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1873年唐廷枢上任,在短短三年间,招徕商股、整章建制、购买洋船、开拓海内外航线,使招商局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这表明洋务企业(  )‎ A.一定程度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B.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求索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16.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简章》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D.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 ‎17.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 A.洋务运动已走向失败        B.政府限制发展近代企业 C.工业发展受到列强制约      D.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 ‎18.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 ‎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它收入 ‎ 总收入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衰退严重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D.财政问题得到解决    ‎ ‎19.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 C.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奖励商勋章程》,第二年,又先后颁行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这些章程(  )‎ A.适应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表明清政府抵抗侵略的决心 C.旨在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       D.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1.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从广告语中反映了当时(  )‎ ‎ ‎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A.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 C.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D.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22.从1927年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  )‎ A.对近代化的推动收效甚微     B.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威胁 C.在国内缺乏发展壮大的机遇 D.受帝国主义压迫难以发展壮大 ‎23.下表为日本全面侵华前,中国矿业发展的情况(单位:万吨),造成这种状況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代 ‎ 煤 ‎ 铁矿 ‎ 生铁 ‎ ‎1935 ‎ ‎36,091,747 ‎ ‎3,331,817 ‎ ‎787,061 ‎ ‎1936 ‎ ‎39,902,985 ‎ ‎3,359,830 ‎ ‎809,996 ‎ ‎1937 ‎ ‎37,230,469 ‎ ‎3,919,691 ‎ ‎958,686 ‎ A.近代中国矿业开采技术的领先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2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B.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      D.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 ‎ ‎25.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 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赫鲁晓夫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 )‎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 ‎26.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权巩固    B.盛世华章   C.改革创新   D.曲折探索    ‎ ‎27.一首首老歌都是一个个时代风貌的缩影。有首歌这样唱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与该首歌曲创作直接对应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成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 ‎28.2014年,习总书记强调:“‎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由于群众的“积极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初突破始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 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在本世纪内最后的十六年,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也有一半是社会主义的。……不要怕,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邓小平的这一讲话发表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之时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初      D.“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3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1979年 ‎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1984年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 ‎1992年“南方谈话”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992年中共十四大 ‎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 B.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C.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32.1980年8月,美国《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此报道中的“轰然鸣响”是指(  )‎ A.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        B.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 C.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        D.对外开放的正式确立 ‎ ‎33.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 A.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D.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34.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 A.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 ‎ 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  ‎ ‎ D.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35.1933年4月,罗斯福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美国旨在(  )‎ A. 完善福利体系      B.增强商品竞争力 C.改变生产关系          D.扩大进出口贸易 ‎36.1933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方法与措施,罗斯福政府(  )‎ A.实行美元贬值策略           B.建立失业保障制度 ‎ C.颁布工业复兴法             D.签署劳工关系法 ‎3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强化社会保险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38.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39.1985‎ 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此做法(  )‎ A.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B.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C.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              D.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  ‎ ‎40.十三五期间我国要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对此,以下最具借鉴意义的是(  )‎ A.罗斯福新政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B.1921年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 C.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的“混合经济” D.1990年后美国兴起的“新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题40分。‎ ‎41.(13分)大生企业的兴衰成败极为发人深思,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张謇选拔人才重才学,重品行,而“不问贵贱,不问年龄,不问所操何业,不问男女”。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大生纱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种种外延式的多元化扩张,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六十多家企业。大生企业始终奉行的是“厚利股东”“得利全分”的分配策略,严重堵塞了大生企业集团资本自我积累的途径,使企业“严重失血”。大生企业利用张謇的特殊身份地位和与达官显贵的密切关系,交通官府,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竭力加以排斥和阻止外地企业和商人在通海地区与大生企业进行竞争,力图保持大生企业在通海地区独家经营的特权。然而,由于多年独家垄断经营无人竞争,大生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日益削弱。‎ ‎ ——摘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7分)‎ ‎(2)据材料二,分析大生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3分)‎ ‎(3)据上述材料,大生企业的兴衰历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4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2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6分)‎ ‎4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 材料二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 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 材料三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979年-1990年)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 ‎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英法美国家发展经济的各自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5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措施。(5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5 BCACD 6-10 CBDDC 11-15 BDDCA 16-20 DDCAD ‎ ‎21-25 ABDCC 26-30 DCAAC 31-35 BCDDB 36-40 CDBCD ‎ ‎41.(1)制度创新:实行股份制;重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重视选拔人才;发展与实业相关的教育。(4分)有利因素: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3分)‎ ‎(2)原因:盲目多元化发展;分配政策不当,不注重自我积累;借助官府垄断市场、排斥竞争,削弱了企业竞争力。(3分)‎ ‎(3)启示:企业经营中要注重制度创新;要勇于竞争,善于竞争。要着眼长远,积蓄发展后劲(要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恰当地结合起来)。(3分,言之有理即可)‎ ‎42.(1)变化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2分)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分)‎ ‎(2)表现:“制度安排”: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2分)‎ ‎(3)表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2分)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2分)‎ ‎43.(1)疾病:经济大危机。(2分) 转变:“自由放任”政策为主,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 ‎ ‎(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3分) 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 ‎ ‎(3)表现: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2分) 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