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答题要求: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Ⅰ 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3.历史学家吴晗在其著作中对唐代门下省官员的功能解释为:“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篡而奏还,谓之涂归。”材料主要体现了唐代门下省 A.是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 B.体现了互相制衡的原则 C.分散了皇帝的决策权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 ‎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 ‎《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注:经贴即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填空题。)‎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5. 宋神宗欲改革职官制度,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将其权力合并于兵部。但神宗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保留了下来,枢密使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这主要体现了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文武分权 B.守内虚外 C.重文轻武 D.分化事权 ‎6.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7.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8.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 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9.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 新约”‎ A.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0.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满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战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③开展洋务运动是满清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 ④“百日维新”是满清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遗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 B.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C.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D.说明“为匪耻学”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12.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1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还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4.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事件是:“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完全是背道而驰。”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 B.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合作 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 l949年的北平和谈 ‎15. 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以此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这种局面被打破始于 A.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B.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大三通”‎ ‎16.伯里克利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A.普选制 B.选贤任能 C.法治 D.群众监督 ‎17.罗马法规定:并不是法律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理论与实践严重地脱节 B.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1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 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 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C. 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 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19.自“闺蜜干政门”爆发以来,朴槿惠成为韩宪政史上第一位在位时接受调查的总统。三大在野党宣布将在国会启动总统弹劾案,青瓦台和朴槿惠宣布将尊重国会最终决议,但在此之前检方应暂停调查。主要体现的原则是 A. 代议制原则 B. 宪政原则 C. 总统权力至上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20.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B.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21. 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表明 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必然的 B.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D.巴黎公社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 ‎22. 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 A.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 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 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D. 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23.1917年,第二国际的领袖们疯狂地攻击列宁不顾俄国的“落后”程度,硬要“直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试图使一个怀孕的妇女生下一个完全没有成熟的婴儿”。这些批评主要是针对 A.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4. 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 A.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B.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 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有4小题,共52分)‎ ‎2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 第六条:‎ ‎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  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联省自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东军阀陈炯明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 ‎——摘自《中华百年祭·政治卷》‎ ‎(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制度)相比,其有何进步性?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及其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家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 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作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3分)‎ ‎(4)材料五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3分)‎ ‎2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 ‎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共同的历史价值。(2分)‎ ‎28.(1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称霸与对立,并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美国通过签订条约,直接插手盟国的内政,苏联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社会模式,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建立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同盟,进行军备竞赛,……极大地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引自高恒《对战后两极格局下国际秩序的历史评价》‎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美国在1973年提出“欧洲年”的主张,尼克松说:“这一年之所以将成为欧洲年,是因为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 ——引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 ——新华 ‎(1)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60、70年代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担心的“挑战”力量来自哪里?这些“挑战”力量对国际关系格局影响如何?美国在外交上又是怎样应对的?(8分) ‎ ‎(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4分)‎ ‎2017级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5 DCCCC 6-10 DCBBB 11-15 BBBCC 16-20 BDDDC 21-24 AACD ‎ 二、 非选择题 ‎25.(15分)(1)措施:推行郡县制。(1分)‎ 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历朝所沿用;(2分)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分)‎ ‎(2)背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松散邦联体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 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分)‎ ‎(3)原因:内忧外患下,知识分子为消除内乱割据和实现民主富强而大力宣传推动;地方军阀以“联省自治”为旗帜抗衡统一,力图割据自保;受欧美国家联邦制的影响。(3分)‎ ‎(4)认识:地方自治性过强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动荡不安;过度集权则使地方丧失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2分)‎ ‎26.(12分)(1)描述:材料一: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2分)‎ ‎(2)政治背景:第④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3)表现: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3分)‎ ‎(4)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分)‎ 外交活动:①2000年倡导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回答裁军、维和行动等方面的史实亦可)(2分)‎ ‎27.(6分)(1)特点:美国:两党制,两党轮流执政,相互竞争;两党本身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灵活性。(2分)‎ 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分)‎ ‎(2)历史价值:都符合本国历史与国情,都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28.(19分)(1)特点: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强权政治;军事对抗。(3分)‎ 影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两强相争不敢轻易动武,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分)‎ ‎(2)做法:西欧各国加强联合,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2分)‎ ‎(3)力量: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4分)‎ 影响: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 应对措施:与欧洲国家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 (4)主要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或推行强权政治)。(1分)‎ 演变过程:①“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③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或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