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历史试题
开来中学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 A. 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 B.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 C. 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 D. 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可知,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经济基础变化的客观反映。禅让制是建立在原始公有制的基础上,生产力水平低;随着生产力大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阶级对立和国家,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代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由此可以得出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周王室;根据所学可知是周朝实行的分封制,故B项正确;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故A项排除;西周并未推行郡县制,故C项排除;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排除。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周分封诸侯国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室、功臣、先代贵族,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属于先代贵族;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是功臣;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是王室;甲、丙、丁均可能被封为诸侯王,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被封为诸侯王”,联系所学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分析解答。 4.2011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新政举行拜祖大典。这种祭祀先人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井田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祭祀先人、尊祖敬宗体现的是宗法制,故A正确;分封制、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井田制是土地制度,三者与祭祀先人的情结无关,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拜祖”“祭祀先人”,联系所学宗法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5.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县制,所以正确的是B项;AC是在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在先秦存在,在秦朝以后的皇帝也是世袭,但不是秦统一以后才开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 6.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属于嫡长子,所以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③,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不是嫡长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不是嫡长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嫡长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 7.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进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是 A. 军功授爵 B. 察举制或征辟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西汉中期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和征辟制,他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或征辟制,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军功授爵是在战国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隋唐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汉中期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和征辟制。 8.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答案】D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D。 A和B项错误,兵部属于六部,属于尚书省下属机构,故C项错误。 【点睛】 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宋朝的通判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10.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不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 C. 宋朝的通判 D. 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秦朝的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 ,负责监察百官,汉朝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宋朝的通判是用来监察知州的,故排除ABC;清朝的军机处是最重要的中央权力中枢,不是监察机构,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熟记中国古代的常见官职和机构的职权所在。 11.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 宰相制度 B. 内阁制度 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因此选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自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及其趋势 12.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1160件,共计3 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立殿阁大学士 B. 设立中朝 C. 设立内阁 D. 设立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造成皇帝事务繁忙,为有效处理政务,朱元璋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发展成为内阁,故C正确,排除A;西汉武帝时设立中朝,排除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D。 13.“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 “不许立丞相”始于 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明太祖 D. 雍正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设置中外朝,但并没有废除宰相,与题意“不许立丞相”不符,故排除A项;宋太祖设置了枢密使、三司使和参知政事等分割了宰相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没有废除宰相,与题意“不许立丞相”不符,故排除B项;明太祖鉴于宰相对君权的威胁,“废丞相,权分六部”,并要求大臣不得奏请设立宰相,符合题意,故选C项;雍正皇帝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故排除D项。 1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明朝废除宰相制 B. 元朝设中书省 C. 唐朝设政事堂 D. 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A 【解析】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指皇帝越过宰相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此时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作为皇帝秘书机构的内阁出现,故A项正确;元朝中书省相当于宰相,属于负责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唐朝设政事堂时宰相办公场所,故C项错误;军机处绕过六部直接办事,不符合材料中内阁含义,故D项错误。 15.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一制度是 A. 监察制度 B. 科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判断,这一制度的选官依据是考试成绩,B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选官依据分别是门第和孝廉,排除CD;监察制度不属于选官制度,排除A。 【详解】 16.“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军机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权力的三分……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可知,这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和相权 17.公元,即公历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公元前209年应表达为( ) A. 公元3世纪初 B. 公元3世纪末 C. 公元前3世纪末 D. 公元前3世纪初 【答案】C 【解析】 【详解】世纪是百位数加一,每世纪初30年为世纪初,每世纪最后30年为世纪末,公元前209年应为公元前3世纪末,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 皇帝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答案】A 【解析】 【详解】秦始皇掌握全国最高军权,虎符是调兵之信物,分为两半,皇帝掌握一半,将帅一半,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这是皇权至上的体现。故选A;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治事务,B错误;太尉负责军事,秦始皇从来没有设置过,C错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D错误。 19.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此官职是负责监察百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故C正确;丞相是辅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主要掌管行政,与题意不符,排除A;太尉是掌管军事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郡守是郡县制下地方的最高长官,管理地方的行政,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联系所学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20.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内、外朝制度 ④内阁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西汉实行内、外朝制度,明朝实行内阁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 从1840年开始,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是( ) A. 三元里人抗英斗争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黄海海战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故A正确。 【详解】 2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 赔款两亿两白银 B. 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割让台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 2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一逞”,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战争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故A正确;1856年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联系所学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分析解答。 24.下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这场侵华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片的识别能力。图片是被毁灭后的圆明园的残迹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并对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焚烧和洗劫,结合所学本题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5.“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反割台斗争 D. 虎门销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拳民运动”、“山东直隶两省”可知,这是兴起在山东的义和团运动, 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兴起于广西桂林金田村的农民运动,与材料不符,A错误;反割台斗争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台湾爆发的反对日本殖民侵略的运动,C错误;虎门销烟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领导的领导的禁烟运动,D错误。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3)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制度:分封制。特征: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王族(或本姓子弟)、功臣、旧贵族。 (3)保证贵族享有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封建子弟之制”是分封制。根据“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得出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旧贵族。 (3)根据“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得出保证贵族享有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27.阅读下面材料: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可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导致明朝皇帝事务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2)为了解决皇帝“事务繁多”弊端明朝哪位皇帝采取了何种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在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又设立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1)废除了丞相,繁多的公务集中于皇帝一人。 (2)明成祖;设立内阁。 (3)机构:军机处。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 【解析】 【详解】(1)根据“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得出废除了丞相,繁多的公务集中于皇帝一人。 (2)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皇帝“事务繁多”问题,明成祖设立内阁。 (3)机构: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具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等特点。 28.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条约的签订割让了中国那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答案】(1)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此问为基本知识的考查。《南京条约》是在1842年签订,是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问,此问可结合教材内容作答。《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问,《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加重人民的负担,也大举借债,导致海关主权完全丧失,税收受列强控制,清政府成了列强在华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