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A)卷·2018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试卷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共54题,每小题1分,共54分) 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以自守也。”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容易导致分裂割据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2、《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3、《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 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4、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提刑按察使司 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 A.司法性质 B.分割相权 C.抑制腐败 D.职广位重 8、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9、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10、《清史稿》感叹说:“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虽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基本仿此制)尚不及也。”这表明清代( )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军机大臣品级不断提高 C.军机处获得内阁的控制权 D.亲王与大学士彼此牵制 11、“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中书 B.门下 C.尚书 D.内阁 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13、钱穆说:“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下列符合钱穆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 B.中国传统政治是宰相专制 C.中国传统政治不是专制制度 D.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 14、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 15、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人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16、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17、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的意义是( ) A.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8、 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 ) 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D.政治运动波及到经济领域 19、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A.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0、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1、“1734年,只有一艘英国商船到达广州,一艘去厦门,但厦门的勒索比其它港口厉害,该船只得撤回。”这最能说明 A.英国走私鸦片 B.英国商品没有竞争力 C.中国推行海禁政策 D.政府的腐败 2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4、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 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 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25、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26、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 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 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 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 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 27、1861年清政府设立抚夷局,局设未久,即改为总理衙门,其办事人员及轮班入值方式均仿照军机处办理,择满汉各二员作为总办,二员为帮办,办理奏折、照会、文移、关税等事。但它一直被视为一种临时性的机构,终晚清之世,君臣朝野之间,士大夫顾清议多耻于任职其间,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总理衙门任事者,独无年表。1901年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清末的总理衙门的设立与遭遇不能表明 A.清朝天朝大国观念遭到打击而动摇的事实,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B.它有被迫适应外国资本主义需要的一面,带有半殖民地化的印记 C.为结束作为临时性机构的尴尬局面,总理衙门后被改为外务部 D. 其职权太过有限,且带有屈辱色彩,士大夫普遍对其持排斥态度 28、下列各项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清政府不公正地解决国人与洋教势力间的矛盾 B.西方在华教会活动猖獗肆意欺压中国人民 C.各国侵略军公开抢劫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D.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29、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30、在保卫台湾的斗争中,率领黑旗军进行抗日斗争的将领是 A徐骧 B刘永福 C邓世昌 D丁汝昌 31、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是由彭德怀指挥的大规模对日作战 B.百团大战是相持阶段中敌后战场上发动的大规模作战 C.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D.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新四军的威望 32、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的诞生 ④维新变法 ⑤南昌起义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33、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 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34、美国历史学家罗素说:“我相信,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危险。”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走问“两个极端”的是( ) A.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5、从1821年到1848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B. 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 C.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 D.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36、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 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C.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37、唐朝时己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 A.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亨誉世界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工业发展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38、“在‘新政’以前,讲‘立宪’、论‘三权分立’,还是见于民问的舆论,而在‘新政’以后,这类字眼不断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这反映了 A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 B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 C.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 D.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 39、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风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芜湖等地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 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 A包干到户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农业放弃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C当时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D分散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40、某个学者说:“4世纪时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己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己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 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了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作者强调的是 A大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B.自然经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公平公正选拔官吏关系国家存亡 D商品经济逐利导致罗马的分裂 41、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42、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43、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诡异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A.遵义会议 B.国民大革命 C.重庆和谈 D.社会主义改造 44、“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45、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4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47、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48、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 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成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潮流 C.推进了晚清“预备立宪”进程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49、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50、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体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5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 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 52.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这主要是由于( ) A.我国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个体经济不符合中国国情 53、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萧伯纳的《苹果车》 54、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是中国人民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下图是当年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对其各阶段南迁的背景说法正确的 路线说明 背景表述 ①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 A.日本侵占东北,进退华北危及平原 ②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运往四川 B.武汉会谈结束,日军占领华中重镇 ③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 C.重庆谈判进行,国共达成一致意见 ④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 D.北平和谈破裂,国民党败退至台湾 Ⅱ卷(共46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 满分46分) 5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洪武后期开始,明代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即便是在“仁宣盛世” 时,官方的户口统计教字也只有900多万户,5000余万口。较洪武十四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事实上,明代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中叶后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使明代的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从洪武二十六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50年中,北方五省的实际人口即1550万人增至267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4‰。南方地区虽然农业可开发土地的数量不如北方,但由于农业生产力的相对提高、商业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并促进了人口的潜在增长。 ——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 年时的3倍以上。此时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农、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俄国以西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饥荒己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此外,死亡率也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 接种疾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障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因而,欧洲的人口从1750 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 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以致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平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西方人口变化的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引发中、西方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启示。(15分) 56、(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嫦娥奔月”的神话,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1920年,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描绘了一幅“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远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你对“中国梦”的看法。 (要求:针对问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7、(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 ——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 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 ⑴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6分)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6分) 河北冀州中学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A卷 1------5CBCAB6-----10BDBCA11---15ACDBA16----20ADCBA21----25DACBA 26----30CCCCB31----35DBACC36----40CCACC41---45BBADB 46---50ADCCB51----54CCAA B卷 1——5BCCAB6---10BDBCA11---15CCDBA16---20BDCBA21----25BACBA 26---30CCCCD31---35DBACC36---40CCACC41---45ABADB46----50ADCCB51---54CCAA 55、 (1)中国: 明朝前期人口变化不大而中后期增长较快;南北方人口增长速度不均衡。 西方:工业革命后人口大幅度增长;死亡率不断降低;向海外移民较多。(10分) (2)中国:明朝前期经济尚处于恢复期;而中后期受社会稳定、经济政策、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农业生产力提升和商品经济发展,刺激了人口增长。(6分) 西方: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农业、工业)大发展;政策和社会环境宽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人口素质和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6分) 启示:人口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的适度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应协调。(言之成理可给3分) 56、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整整走过了109年,从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终于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57、(1)朱熹:知行相辅相成,知先行重;知行二分;知需要不断向外求索,实践才能得到,知行自然相互启发(6分) 王阳明:知是先天就有的,是一种先验的内在的本质属性,知行合一。(3分) (2)积极:有助于挽救道德危机,维护统治秩序,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继承发展的儒学 消极:强调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性。(3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