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 考试时间:2017.12.29‎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C ‎【解析】“孝悌”“血亲之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说明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体现,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信仰,故A错误;仁是维护等级秩序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错误。‎ ‎【点睛】.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 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是源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从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是源自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思,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老子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排除B;孔子希望通过“礼”重建等级社会秩序,排除C;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是源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是顺应自然法的思想,排除D。所以选A ‎3.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A.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文字的大体含义是不要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孔子所言未必正确,普通人言论也有可取之处,判断是非的标准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所以结合备选项中材料含义与此相符的只有B项,A和D明显错误;心学是儒学发展;C材料没有提及该主张。‎ ‎4. 清学者戴震说:“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 B. 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成为主流 C. 封建统治秩序遇到未有之危机 D. 天理人欲对立观受到理性批判 ‎【答案】D ‎【解析】材料“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体现出作者对理学的批判,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理性的批判,而没有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危机,故AC项排除;明清时期,理学是主流,故B项错误。‎ ‎5.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一姓”指皇帝,即“天下为家”,指出专制统治是维护极少数人的利益,从而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提到民主政治,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对清代制度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排除D项。‎ ‎6.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A. 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 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C. 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 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体现了文人画借物抒情、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反映了西方立体画派反对追求形似,而突出个人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的风格。综合可知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故D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不以形似为重,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点睛:材料“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 “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7.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上反映了当时 A.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 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意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D项是在明清时才产生的。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苏轼的书法 ‎8. 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政”,被誉为“至圣”‎ B.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C.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D. 杜甫——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仁政”是孟子的主张,不是孔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学生容易把孔子的“为政以德”与孟子的“仁政”混为一谈,孔子提出“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 ‎9.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下述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儒家思想 B. 儒家思想在晚清地位岌岌可危 C. 清王朝依旧坚持儒家为正统 D. 洪秀全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答案】B ‎........................‎ ‎10.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A. 颠覆孔孟学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C. 抨击顽固势力,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D. 顺应革命潮流,积极推进社会变革 ‎【答案】B ‎【解析】材料“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反映康有为把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扬维新变法主张,并非颠覆孔孟学说,排除A,选B;康有为属于维新派,反对暴力革命,排除D。由材料“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可见康有为并非要铲除封建统治基础,排除C。‎ ‎11.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A. 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 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 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维新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是列强欲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借鉴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号召中国人民自强保种,这与材料中“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观点相符,故C正确;“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是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中国近代,借鉴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明末清初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等等,他们主张限制君权、经世致用等等,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林则徐、魏源属于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用来抵抗西方侵略,与材料中“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观点不符,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并且斗争矛头指向的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与材料中“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观点不符,故D错误。‎ ‎12. 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 A. 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B. 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C. 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D. 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受社会根源、传统思想、个人经历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而产生的,故材料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BC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都属于社会环境中一部分,排除。‎ ‎1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在该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主张,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抗战时期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时间过之后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杰出理论贡献 ‎14. 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下表周年。25年前,88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改革动力的典范 C.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答案】B ‎【解析】南巡讲话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僵持阶段,排除A;南巡谈话主要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进行探讨,排除C;材料“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可见邓小平主张深化改革,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排除D。‎ ‎15.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 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文革”中折磨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其实是指“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故选D。A是1958‎ 年才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双百方针提出是1956年,故C错误。‎ ‎16.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 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 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 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 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材料中的“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说明当时中国注重技术教育并注重工人的教育,和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当时一五计划方针有关,所以应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17.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可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是强调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故答案为B项。题干中未涉及寻找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及揭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排除AC项;D项中的“决定”的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 点睛:本题应当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把握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据此可以作出正确选择。‎ ‎18.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举出薄伽丘的观点,从“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看出反封建的思想,充斥着对封建阶级特权的不满。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封建贵族对平民的压制;B选项错误,薄伽丘只是对封建特权表达不满,并没有提出要推翻封建君主制;C选项错误,他的思想没有体现出理性的特点。‎ ‎19.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 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B. 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C. 理性主义摒弃人文主义 D. 启蒙运动开展的排它性 ‎【答案】A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对理性主义的谴责,谴责把人的个性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所以是对“理性之光”的启蒙运动的反思。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追求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故B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所以C项“摒弃”、D项“排他”错误。‎ ‎20. 在德意志,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在同教皇时而冲突时而勾结的过程中把自己降为一名诸侯。德意志不仅成为罗马的“乳牛”,而且也成为天主教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思想的、精神的、物质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矛盾,集中在德意志日益尖锐,1517年终于爆发了路德的宗教改革。可见,路德的宗教改革意味着 A.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统一力量的形成 B.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开始 C. 德国脱离罗马教皇的统治 D. 教会民族化,即德意志化 ‎【答案】A ‎【解析】“‎ 思想的、精神的、物质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矛盾,集中在德意志日益尖锐”说明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层面,还包含民族意识和民族统一的力量,故A正确;宗教改革并不是民主革命的开始,故B错误;当时德国并没有脱离罗马教皇统治,故C错误;教会仍然是天主教至上,故D错误。‎ ‎21. 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 A. 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 B. 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 C. 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 D. 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 ‎【答案】B ‎【解析】A项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不符,故排除;据材料“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可得出康德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故B项正确;康德主张要自由也要自律,即主张法律范围的自由,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2.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反映的科学理论是 A.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B. 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 C. 牛顿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 D.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C ‎【解析】“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日心说提出的时间是16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B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历史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23.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 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C. 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答案】D ‎【解析】A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资产阶级激进派,B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可排除;C的说法片面,进化论为资产阶级学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说成“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夸大之嫌。‎ ‎“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说明当时发生了社会变革,“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说明没有发生爆力革命,社会变革是有序的,所以本题就选D。‎ ‎24. 法国文学史家埃米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苹果车》‎ C. 《老人与海》‎ D.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B ‎【解析】由“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可以分析出是现实主义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符合题意;C项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D项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 点睛:材料“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这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5.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 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B. 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 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 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物质生活丰富,再结合材料“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年轻人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A项正确;材料现象与民权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即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不是自我调节,故C项错误;题目问题是背景,D项是影响,故排除。‎ 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嬉皮士文化正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度发展和年轻人信仰缺失的表现。‎ 二、材料解析题: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 ‎26.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下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有哪些,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根据“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得出以民为本;根据“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得出保留君主制。‎ ‎“新见”:根据“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概括得出: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可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和提供政治实践和制度借鉴分析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的影响;再从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分析总结。‎ ‎27.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答案】(1)变化: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 评价: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 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3)影响:培养近代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近代化的加强.‎ ‎【解析】(1)根据材料“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可知统经世之学的内容,“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可知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的内容为夷务。评价则着眼于它的出现背景、内容和作用来评价,结合所学作答。‎ ‎(2)从材料一中“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可知“除旧”与“布新”相连;从“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变化之事出矣”可知“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这两者都属于维新思潮,维新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维新派认为这不能救亡图存;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 ‎(3)本题考查了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在内容上废除了传统的经学教育,统一为近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推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推行以后入学人数和学校数量大大增加,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数学家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他开创性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按照启蒙大师们的看法,在治理国家方面,科学比宗教更适于当参谋。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新的科学方法”的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牛顿科学贡献的历史价值。‎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大师们”所设计的“完美的世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并说明其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内涵: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注重科学理论和自然规律的探索。‎ ‎(2)价值: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3)特征:政治民主;自由平等;崇尚科学;法律至上。‎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解析】试题分析:(1)提取材料信息“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概括归纳。‎ ‎(2)提取有效信息“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说明牛顿等人科学贡献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些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体现思想解放,要求摆脱宗教束缚和封建束缚,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3)审设问,“突出的特征”即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写出答案;说明其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即回答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影响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