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专题2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 高考预测:本专题仍是高考的重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以图片、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景,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能力,重点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对生物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影响。试题中会渗透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史观,从微观角度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和原因。‎ 考点:(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 大众传媒的发展   ‎ 高考真题回顾:‎ ‎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 ‎2.(2018·海南高考·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项正确。‎ ‎3.(2018.4·浙江高考·9)《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A而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B;D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 ‎4.(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表格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A最全面。B说法不全面。C说法不符合表格。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5.(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9)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答案】B ‎【解析】广告的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答案为B项。‎ ‎6.(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7.(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答案】C ‎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进行处罚,提现不出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 ‎8.(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在同一年,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得出①正确;“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并不能说明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②错误;“1899年初”说明是在戊戌变法之后,所以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而不是器物,③错误;答案是C ‎9.(2018.4·浙江高考·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电信成为“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与邮政并没有合一,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电信成为人们新的交流方式,但没有体现出人们心理距离的缩短,故B项错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新的交流方式,没有体现出城市化进程加速,故C项错误;电信成为“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11.(2018.4·浙江高考·28)【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影事概略 ‎1896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1927、1930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 ‎《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20世纪50、60年代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90年代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有戏剧电影,如京剧《定军山》,但不能推断戏剧电影的地位,故①错误;表中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故②正确;中国电影事业初期以进口片为主,到中后期以国产片为主,故③正确;材料“《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2.(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医学,A错误。“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统治者,B错误。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错误。‎ ‎1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答案】D ‎【解析】题干只是说《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并未提到其创办的时间,无法得出它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的结论,故A项错误。图表只涉及对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数量的年代变化,并不能说明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清政府关于革除陋习的事实,故C项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随着时代发展,其数量越来越多,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D项正确。‎ ‎1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说明各机关无权发布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材料体现不出新闻宣传网络,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B项错误;C项和材料无关。‎ ‎1.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下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 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 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可知,该评论感慨:中国传统上也有使用人力或马力牵引的车,但自与西方相通后,“以电运轮”的火轮车传入中国,快速便捷,尤为奇特,这反映了当时新文明与旧传统的碰撞交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并未涉及经济结构;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火车对当时中国民众出行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上海的经济中心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图是水下考古图片,这表明 A.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 B.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 C.通商口岸出现西式餐饮 D.军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已经全盘西化 ‎【答案】A ‎【解析】1894年甲午海战中,致远号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因此考古发现的致远舰上的餐盘标有英语,说明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故答案为A项。这一餐盘不是普通市民的生活用品,排除B项;从致远舰上发现的餐盘不能反映当时通商口岸的状况,排除C项;D项中的“全盘西化”说法绝对,排除。‎ ‎3.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 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 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C.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双百”方针促进新闻业持续发展 ‎【答案】C ‎【解析】‎ 从图中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的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1958年后随着“左”倾错误的严重,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文革开始后又呈严重下降趋势,这说明文化事业受社会环境影响,故C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故A错误;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变化也不能说明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故B错误;从图中可知,“双百”方针在一些阶段是遭到破坏的,故D错误。‎ ‎3.1906年7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 B.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 C.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 D.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 ‎【答案】C ‎【解析】材料“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从侧面说明当时汽水在社会上销量较大,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故A排除;“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并不能说明其就是外国企业,故B错误;材料中的福兴汽水公司并没有破产,故D错误。‎ ‎4.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 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 ‎【答案】B ‎【解析】成衣机器出售反映出西方的缝纫机在中国市场上开始流通,这说明西方文明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价值观的更新,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且材料体现不出耕织分离,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服装业还未实现西方化,故D项错误。‎ ‎5.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材料主要想说明 A.政治革命导致社会习俗迅速改变 B.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 C.社会革命比上层政治革命更困难 D.临时政府不尊重人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可知乡村剪辫的人很少,说明辛亥革命对乡村影响弱,社会革命比较困难,故C正确;习俗并未迅速改变,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底层民众对革命的不理解、不关心,特别是剪辫,不是临时政府不关心民众、不尊重人权,故BD错误。‎ ‎6.民国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但其内容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术荒废”,且无助于民生,从而引发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这说明当时 A.传媒业发展超出社会需求 B.有识之士已开始理性反思 C.政治思想大多不符合国情 D.学术研究已经陷入了困境 ‎【答案】B ‎【解析】由于报纸内容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导致了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说明有识之士已经开始理性反思,故选B。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因果关系。‎ ‎7.1882年,沪上富商张叔和在上海购得地,将其命名为“张园”。张叔和仿照西洋园林风格筑园,并在园内设茶室、戏台,设题诗壁供文人雅士舞文弄墨。不久,张园成为了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这说明张园 A.促进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体现了西方文化已占据主流地位 C.满足了晚清上海社会生活的需要 D.导致了近代中西合璧的风俗变化 ‎【答案】C ‎【解析】张园成为了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关联,A项排除;B项与材料“园内设茶室、戏台,设题诗壁供文人雅士舞文弄墨”相冲突,排除;张园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迎合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需要,故而才会成为各界集体场所,C项正确;张园一地推动近代中西合璧的风俗变化,显然过于牵强,D项排除。‎ ‎8.社会风尚打上时代烙印。以下社会风尚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的是 ‎①盛行西装革履 ‎②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③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 ‎④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歌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落后,人生生活水平不高,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传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皆为俄国歌曲,反映了当时的中苏关系。盛行西装革履现象出现于民国初年,港台电视剧引入在改革开放之后,根据题干所问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9.20世纪50年代初,春节期间各地报纸上出现更多的报道是有关过春节巩固农村速成识字学习,宣传婚姻法、努力生产、简省节约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A.人民政权注重改良社会习俗 B.政治变革服务于习俗变革 C.传统习俗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D.春节习俗呈现新旧交织性 ‎【答案】A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各地报纸报道过春节巩固农村速成识字学习,宣传婚姻法、努力生产、简省节约等内容,这些都是新风俗的体现,说明人民政权注重社会风俗的改良,注重树立新风俗,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变革和习俗变革的关系,无法推断出政治变革服务于习俗变革,B项错误。农村速成识字与新中国的扫盲教育有关、宣传新婚姻法等都是改良社会风俗的体现,而不是传统习俗带有意识形态色彩,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春节习俗的新旧交织的特点,故错误。‎ ‎10.“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材料突出反映了互联网具有 A.传播信息的功能 B.学习、办公的功能 C.娱乐的功能 D.生产、生活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具有网上购物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故选D。选项A、B、C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故排除。‎ ‎11.近年来社会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如4G、iPhone、电子书等新词汇,根本原因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大量新事物涌现 C.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人们追求时尚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D四个选项都是这些新词汇出现的原因,但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是应从经济角度分析归纳,故选C项。ABD属于次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2.根据美国研究机构发布的《2011年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用户花在各媒体上面的时间份额和各媒体获得的广告费份额情况如下表,这反映出 ‎ ‎ A.网络的广告影响被低估 B.用户最喜欢纸质媒体广告 C.电视广告的性价比最高 D.网购成为零售业发展趋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大众传媒。用户在网络上花的时间最多,所以用户最喜欢的应该是网络广告,故排除B项;用户在纸媒上花的时间最少,但纸媒得到的广告收入份额最多,所以最有性价比的应该是纸媒广告,故排除C项;表格内容与网购无关,故排除D项。虽然网络没有得到最多的广告收入份额,但用户在网络上花的时间最多,所以网络广告影响是被低估的,故选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收回路矿权的反帝声浪中,官办铁路也有了较大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于1905至1909年主持设计修筑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1公里,地形复杂,有相当长的地段需劈山、架桥、挖洞才能通过。当听说这条路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时,外国报刊就公然讥讽说:“中国造此路的工程师尚未诞生。”詹天佑不畏艰险,亲自勘查线路,设计线路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终于以四年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工款比预计的节省了4%,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京张铁路共开凿了总长为1645米的隧道,架设了125座桥梁,开挖了200多个涵洞,动用的土石方约200万立方。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评论说:“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要求:启示(论题)明确,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学生可以从政治层面分析提炼:收回路权的反帝斗争为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证(主权与现代化的角度);学生也可以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分析提炼:既要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又注重自主创新;学生还可以从思想(精神)文化层面分析提炼:如不要崇洋媚外,要自力更生(观念的现代化);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此外,从人物角度(人的现代化等)等方面谈启示。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和中国近现代铁路发展或经济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和新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具体说明。‎ ‎【解析】‎ 本题共包含2个步骤。步骤一,写出有关现代化的启示。从材料中“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可以得出的启示是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步骤二,说明有关现代化的启示。按照问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首先,材料优先使用。从材料中“当听说这条路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时,外国报刊就公然讥讽说:‘中国造此路的工程师尚未诞生。’詹天佑不畏艰险,亲自勘查线路,设计线路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终于以四年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工款比预计的节省了4%,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可以得出:清末,面对外国媒体的讥讽,詹天佑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发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克服技术封锁和地形复杂等不利条件,顽强拼搏,以极强的毅力,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工程,为国争光,为中国交通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其次,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胁,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发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和如期实现三大改造。鹰厦铁路等一批交通项目相继建成,为中国交通现代化奠基;最后,结合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共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交通建设成就显著,高铁自主研发和技术领先世界,成为中国名片之一,进一步推进中国交通现代化。‎ ‎1.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B.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商业发展迅速,推动广告业迅速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未体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并非迎合消费群体的需要,故排除。D项,题干中未体现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 ‎2.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 B.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C.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 D.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依据材料可知,当时革命党人的穿着既有新式的西装、中山装、军装以及和服,还有旧式的长袍马褂,说明这一时期的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新旧服饰同时存在的特点,并未体现传统服饰文化逐渐消亡;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新旧服饰同时存在的特点,并未表明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D选项错误,体现中西合璧特征的中国近代服饰是中山装和旗袍,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新旧服饰的共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 C.社会生活日趋现代时尚 D.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瓦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说明在中国近代革命及思想解放过程中同样注重女性力量,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故选B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才推动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且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不能体现民主科学观念,排除A项;材料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只能说明对女性的重视,不能体现社会生活的现代时尚,排除C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儒家思想,才使封建正统思想瓦解,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4.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这反映出当时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 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女人的行为由受到限制到可以男女杂处合坐,体现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部分地区,各地风俗趋向一致的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娱乐场所繁荣兴盛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女性地位的提高,D选项排除。‎ ‎5.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多地出现诸如洋教信徒“因为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被严重殴伤,部分信徒还被剥夺了祖产”,由此引发严重的教民冲突的案例。这主要反映出 A.国人普遍反感外来宗教 B.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 C.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 D.传统文化妨碍近代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教民冲突的案例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故C正确;A项中“普遍反感”,说法绝对,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故B排除;材料中只是说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提到妨碍近代化,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6.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两个新年,一是“民国新年”,在公历元旦;一是“国民新年”,在农历春节。《大公报》称该现象为“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由此可见近代中国 A.传统与现代的折中调和 B.官民之间矛盾渐趋激化 C.革除传统陋习进程艰难 D.民主共和观念名存实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官方与民间存在两个“新年”,两个“心理”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建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而民间仍旧使用原本的农历纪年,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传统纪年与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的并存共融,故A项符合题意。B项,官民矛盾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革除传统陋习的内容,排除。D项,材料信息显示了民间对新年的不同看法,也与民主共和无关,故排除。‎ ‎7.‎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谈到清除精神污染要注意的问题时说:“现在穿的衣服情况是好还是不好?我看不好,包括你们今天穿的。现在我们的衣着还不行,一个花色,一个品种,着衣并不好。什么奇装异服,这个话不好。外国人看我们的女同志总是穿长裤子,也认为是奇装异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奇装异服”属于精神污染 B.主张服装服饰要全盘西化 C.期望人民的衣着丰富多彩 D.表达对服装制造业的不满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胡耀邦认为当时人们的穿着不好,花色、品种并不好,期望人们改变衣着,故C正确。“什么奇装异服,这个话不好”说明胡耀邦反对把“奇装异服”当作精神污染,A错;材料中并没有要求服装全盘西化,故B排除。胡耀邦主要是表达他对中国人着装的看法,不是批评服装制造业,故D排除。‎ ‎8.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14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20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 A.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 B.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 C.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 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促进了金庸小说的大量出版,这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故B正确;“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而是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故C错误;文学产生时间远远早于电视,故D错误。‎ ‎9.“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民俗,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被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取代,进入21世纪,又被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等取代。这从根本上说明 A.中国完成了工业化 B.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突出 C.人们追求物质享受 D.社会生活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80‎ 年代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大件”的变化反映的是人们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的发展变化,因此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故B项正确;中国尚未完成工业化,故A项说法错误;CD项是人民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排除。‎ ‎10.下图是2016年12月12日在淘宝网上热卖的服饰,由此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传统服饰遭到了抛弃 B.韩服服饰已成为主流 C.传统与现代多元并存 D.西方服饰普及 ‎【答案】C ‎【解析】‎ 第一幅照片是民族风,中国传通服装样式,中有的穿着中国传统服装长袍,第二幅图片是韩版西服,第三幅图片是韩版休闲学生服,这反映了中西并存、古今同在,是一种服饰文化多元化的体现,C项正确;A项“抛弃”、B项“主流”、D项“普及”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排除。‎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通行的都是居家养老,并形成一整套的完备体系。民间社会通行的主导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因“孝”为“忠”之基础,故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治天下。自隋朝开始,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和奖励孝子,康乾时期还曾多次在宫中举行宴请民间老人的“千叟宴”。除此之外,宋、元、明、清时由官府举办的救助机构遍设于全国府、州、县,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 ‎——摘编自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 ‎ 材料二 中国现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比表 ‎——孙贵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居家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农村养老制度变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养老制度的历史价值。‎ ‎【答案】(1)内容:国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障;对民众进行儒家孝道的思想观念教育;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创造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 背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影响;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需要。‎ ‎(2)特点:养老方式的多元化;个人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政府作用日益增强;养老制度逐渐完善。‎ 历史价值:提高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经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 ‎(1)内容:根据“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得出国家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障;根据“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得出对民众进行儒家孝道的思想观念教育;根据“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和奖励孝子”得出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根据“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得出创造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 背景:根据所学,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据“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治天下”“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得出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需要。‎ ‎(2)特点:根据“土地养老”“集体养老”“新型农村养老”得出养老方式的多元化;根据“个人养老”到“个人、政府、地方分担的社会养老”得出个人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过渡;根据“政府引导”“政策引导”“中央主导”得出政府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中国现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得出养老制度逐渐完善。‎ 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养老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总结归纳。‎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57年国家开始发行肉票,随后,粮票、油票、煤票、豆腐票、肉票、蛋票、糖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只能凭借各种票证去供销社、合作社排队,才能购买到物品。‎ ‎1983年 北京兴起了中国第一家超市。随后,自选商场、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 ‎1992年 广东省的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电视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开始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2014年达到352亿多元。‎ ‎1996年 中国出现了第一宗网络购物,购物人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贝详,通过实华开公司的网点,购进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中国的“网络购物”由此起步 ‎2008年 中国手机购物正式兴起,迅速超越PU传统网购而成为更受青睐的网络购物载体。 ‎ 网购、团购逐步成为流行模式。‎ ‎2016年 ‎2016年,熊猫眼.TV开辟了互联网购物新纪元。视频直播互动加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模式,采用熊猫大侠的同城配送方式,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市场的强烈反响。随着“熊掌”“熊样”“熊出没”等新型场景式购物的不断创新,中国的网购也跨越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成就了一个新的群体 ‎——剁手党。‎ ‎——据《百年中国》等 请从上表中提取至少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逻辑严谨)‎ ‎【答案】评分说明:任,其中信息的提取,说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示例:‎ ‎①购物方式日益便利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只能凭票证在指定的国营或集体商店排队购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种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迅速发展,大大方便了居民的购物需求,加之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网络等购物方式更受青睐,现已成为流行购物模式。‎ ‎②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所有商品都只能凭票证在指定的国营或集体商店排队购买,方式单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熊掌”“熊样”“熊出没”新型场景式购物等不断创新,购物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计划体制下单一的购物模式被彻底打破。‎ 其他如:购物主体选择性越来越大、购物支付方式日益便捷等。‎ ‎【解析】‎ 本题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16年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例如:购物方式日益便利化、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体制的影响、凭票证排队购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超市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网络等购物方式等方面予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