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汪清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汪清六中9月月考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古书记载:“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反映出商朝王权( )‎ A. 与神权密切结合 B. 完全听命于天 C. 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被神权所左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是商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商王宣扬自己的血统是由天神赋予的,自己能通过“尊神”“事神”与上天沟通,从而神化和强化王权,以巩固统治。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王权的特点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分封制的具体内容。.A项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血缘关系的承继性,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国王把地方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民与财富分给诸侯,但与此同时诸侯必须承担具体的义务,诸侯带兵随同天子作战便是其中之一,“烽火戏诸侯”中的内容就是如此,故B项正确;至于郡县制则是中央严格管理地方的一种制度与题意不符;D强调王位的家族中传递,亦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 ‎ 评点: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四个概念的内涵。与之相关的知识有:西周封地的名称山东一带自古以来被称为齐鲁之地,河北称燕赵大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这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与宗法相关的有祭祀。‎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 A. 设置官员 B. 自称天子 C. 建立武装 D. 征派赋役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考查的是受封诸侯享有的权力,包括建立武装、设置官员和征收赋役,但是不能自称天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CDA排除。‎ ‎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 地域关系 B. 财产关系 C. 信仰关系 D. 血缘关系 ‎【答案】D ‎【解析】‎ 维系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故D正确;A是郡县制特点;B和C与宗法制没有关系。‎ ‎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 财产继承的原则 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 任人唯才的要求 D. 兄终弟及的传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是小宗。依次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反映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的理解:①含义:宗法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目的:为了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③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④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按照秦制,最终作出调兵镇压起义决定应是 A. 皇帝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卫尉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皇帝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因此,作出调兵镇压起义决定的应是皇帝,故A正确;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图籍章奏等,与调兵无关,排除BC;卫尉是九卿之一,是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没有调兵权,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按照秦制,最终作出调兵镇压起义决定”,联系所学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分析解答。‎ ‎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在郡县制之下,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以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内容:a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b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c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8.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 秦律严苛细密 D. 丞相大权独揽 ‎【答案】A ‎【解析】‎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中“上”即是指皇帝,说明皇帝独揽大权,故A正确;B属于中央中枢机构;C法律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丞相权力受到皇权制约,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最大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材料中“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性。‎ ‎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 秦简的记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考点:历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的史料问题。哪些是可信的,哪些需要佐证的,需要分清,考查的是历史研究能力的问题。‎ ‎10.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规模修筑长城 B. 颁行通行全国的秦律 C.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始皇认识到分封制是诸侯分裂格局的原因,可见始皇不赞成,结合所学,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度。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11.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 A. 丞相 B. 三公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秦代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掌管行政被称为“百官之首”,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主旨。‎ 点睛: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置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延伸皇帝处事能力和范围,故后续王朝也在不断地对此项制度加以完善,尤其是不断增设新的职权部门来削弱宰相权力和扩大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12. 我国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首创者是 A. 夏禹 B. 商王盘庚 C. 周公 D. 秦王嬴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根据所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D项符合题意。‎ ‎13.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地方实权的扩大 D. 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 ‎【答案】A ‎【解析】‎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而宋朝增设直辖于中央的一级监察区“路”,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进行监察,与秦朝相比这种变化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权力,故选A。B项体现的是专制主义,C项与材料信息相反,D项表述不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根据所学,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中央的权力不断增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本题的题眼是地方官员职权“变化”,即宋代相对于秦代地方权力的削弱,中央集权的强化,故选A。‎ ‎14.汉朝选拔官员主要实行 A. 三公九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皇帝直接任免 ‎【答案】B ‎【解析】‎ 汉代选拔官吏的方式是察举制,主要依靠品德和孝廉为标准。有地方官推举的形式进行,故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官制,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绘画、故C项错误;皇帝直接任免的是郡县长官,故D项错误。‎ ‎1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科举制的推行有关,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考生的来源,故D项正确;宋朝以科举制为主,并不推行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影响的理解。‎ ‎16.汉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后来封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中央。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A.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 在地方设通判 C. 颁布“推恩令”‎ D. 实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 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把王国的土地层层分封,让地方失去了对抗中央的财力,故C项正确;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故A项错误;通判是北宋时期设立管理地方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隋唐时期中央中枢机构,故D项错误。‎ 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 ‎17.汉武帝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选用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对重大朝政进行决策,而由丞相、御史大夫等大臣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变成为“外朝”。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完善选官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C. 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D. 体现废分封、行郡县制度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以后,分朝官为“中朝”及“外朝”。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为“外朝”,衙署在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之诏令则由此颁发。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的,在宫中皇帝左右听候意旨办事,称“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中朝官”往往假借皇帝之权,以牵制丞相等大臣。 东汉以后,宦官多操纵中朝大权,以挟制外朝。由此可见,汉武帝汉武帝设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外朝制度 ‎18.政论家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A. 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 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 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 三司掌管财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符合题意;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并非一人当宰相,故A项不符合题意;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权,三司掌管财政,故CD项不符合题意。‎ ‎19.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北宋时,州郡长官拥有地方行政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以此互相牵制。故C项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0.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重文轻武 B. 知人善任 C. 宋朝官员均为文人 D. 分化事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统治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其中大臣、近臣等官职都是任用文人,武臣鲜有,所以该时期政治的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 废丞相 B. 在中央设内阁 C. 创设八旗制度 D. 设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所学,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是军机处的设置,所以D项正确,AB项是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表现C项也不是君主专制发展顶峰的体现。‎ ‎22.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度成为以后历代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它的优点不包括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B. 选拔的官员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C.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D. 选拔官员的方式较为公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科举制选拔的的官员是服务于皇权的奴仆,考试科目及内容不允许超出儒学经典的范围,导致他们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故B符合题意;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结合起来,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故AC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精神,故D不符合题意。‎ ‎23.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 便于中央派遣官员到达各地控制地方 B. 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C. 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 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一方面为了确保在广大疆域法德国土里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另一个方面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故选C。A项说法不准确;B项错误,曲解了实行行省制度的意图;D项错误,元代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考点:古代的行政体制:元朝行省制度 点评:元代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学生需要准确把握: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 ‎24. 梭伦改革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 A. 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B.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C. 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D. 使雅典城邦达到空前繁荣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的民主,所以A项正确,雅典民主的确立是在克利斯提尼时期B项错误,雅典民主达到顶峰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所以CD项不符合题意。‎ ‎25.雅典民主政治顶峰时期,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五百人会议 B. 十将军委员会 C. 公民大会 D. 陪审法庭 ‎【答案】C ‎【解析】‎ ‎【详解】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故C符合题意;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十将军委员会是古希腊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BD不符合题意。‎ ‎26. 在雅典,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联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的主要目的是( )‎ A. 高薪养廉 B. 对为国家作出贡献人的一种补偿 C. 以吸引妇女参政 D. 为鼓励和保证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联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的主要目的是为鼓励和保证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故选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27.成文法确定之前,罗马贵族热衷于用习惯法裁判,这主要是因为 A. 习惯法是保护贵族利益法律 B. 习惯法是传统法律,不容修改 C. 习惯法是公平的 D. 习惯法可以随意解释,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答案】D ‎【解析】‎ 习惯法是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故选D。BC明显表述错误,A说法正确,但不足以解释与习惯法的关系,因此不是最佳选项。‎ ‎28.《民法大全》形成于下述哪个人在位期间 A. 屋大维 B. 恺撒大帝 C. 狄奥多西二世 D. 查士丁尼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元6世纪中叶的查士丁尼是古罗马帝国末期的杰出政治家,下令由法学家特里保尼安主持整理、编辑罗马法,编成《查士丁尼法典》等,12世纪习称《民法大全》。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29.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人民”表明参与政治的广泛性,而“人民”和“统治”合在一块就是“人民统治”,这表明民主政治是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管理,就是直接民主,A选项符合题意。“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同时材料中也没有体现这一点,B选项排除。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梭伦改革时期及以后),是审理各种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的机构,所以不是所有民事案件都由陪审法庭来判决,C选项排除。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于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不是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力,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抓住材料中“人民”、“统治”两个关键词并结合所学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30. 古代罗马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主要是通过 A. 建立强大的帝国 B. 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 制定完备的法律 D. 传播基督教教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古罗马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罗马法。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统治的秩序,调节了社会矛盾,一些法律原则和精神至今仍在采用。故选C。A项错误,帝国并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相反,帝国的建立社会矛盾更加突出,需要法律协调。B项错误,人文主义发端于古希腊时期;D项错误,基督教是在罗马后期确立为国教的。‎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最初是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制定《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的开端,其目的是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的,维护奴隶制度,后来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发展到万民法阶段,万民法依然在维护奴隶制度、巩固统治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进入完备阶段,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其为大宗。其他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祖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那种政治制度?由材料分析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答案】(1)分封制。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变化:地方出现郡县建制。特点: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解析】‎ ‎【详解】(1)材料“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2)材料“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根据材料“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可知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由材料“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可见地方出现郡县建制。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实行任命制,不得世袭,要绝对服从中央。‎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重大事务从决策到执行要经过哪些程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大体上先由中书省决策,再由门下省审议,最后由尚书省执行。‎ ‎(2)废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 ‎(3)清朝。主要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秉旨办事。‎ ‎(4)皇权不断加强。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被废除,军权不断加强。‎ ‎【解析】‎ ‎【详解】(1)由材料“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可见中书省决策,由门下省审议,最后由尚书省执行。‎ ‎(2)由材料二中的“(明太祖)罢丞相不设”可得出废除丞相:由“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可得出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由“殿图大学士只备顾问”可得出设殿阁大学士。‎ ‎(3)结合所学,军机处设置于清朝。由材料三中的“军机处是辅助呈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可以得出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秉旨办事。‎ ‎(4)综合以上材料,自秦朝开始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到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再到明朝废除丞相,最后到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达到顶峰,这一过程中皇权不断强化,可见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其发展焰势。‎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1)材料一中图一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表示哪些人会被排除在公民大会之外?结合材料一图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2)材料二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答案】(1)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实质: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2)奴隶主阶级。‎ ‎【解析】‎ ‎【详解】(1)雅典的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是没有民主权利的。在雅典,公民比例很小,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2)由材料“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可见材料二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