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段考文综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段考文综历史试题 1.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符合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故A错误;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不仅仅限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因素,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巨大历史价值,故B错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这一观点拓展了人们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故C正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发展的因素,故D错误。故选C。 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C.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不能选择。 3.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D. 官僚政治导致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三公九卿制之下的官员有可能有职而无权,也有可能有实权而无职位,是否授予实权全在于皇帝的信任,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巩固和强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官员选拔注重实践,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官僚体制受到了冲击,排除B项;材料中只强调了三公九卿的职无常守的现象,并未反映效率低下,排除D项。 4.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土地贵族掌握政权 C.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答案】B 【解析】 英国于17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在此之前的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仍是封建土地贵族掌握权力;中国封建社会由地主阶级掌握政权,这个共同点是当时中英两国的商人为晋级统治阶层而购买土地,B正确。18世纪英国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A错误。英国政府没有推行重农抑商,C错误。英国在农村进行圈地运动或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生产,经营方式并不落后,D错误。 5.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 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 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 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和联系。立宪派主张进行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A项错误;二者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故D项错误。 6.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在决议中对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几句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是 A. 维护中共政治路线的严肃性 B. 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 C.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 D. 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 【答案】D 【解析】 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面临敌人围追堵截的背景下开的,“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是为了解决最该解决的军事问题,而防止过多讨论其他问题,影响党内的团结,最终影响到长征,故选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7.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最后出现了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为此,我国政府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提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C. 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D. 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的“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等信息可知,单纯依靠政府调控价格会增加政府补贴负担,因此需要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故答案为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80年代初,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战略,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粮食统购问题,与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无关,排除D项。 8.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族专权的主要力量。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雅典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商业发展 B. 农业从业者是推动民主的基础力量 C. 工商业者受到贵族抑商政策的打击 D. 雅典民主是实现平民对贵族的专政 【答案】B 【解析】 “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等字眼意在强调农业从业者其实是推动雅典民主的基础性力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并未实行抑商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是贵族对平民的专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的辩证认识,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10.1415年,胡斯因反对天主教会拥有地产、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而被处以火刑;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同样的质疑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这表明 A. 思想变革是社会转型先决条件 B. 英雄人物的出现决定历史进程 C. 革故鼎新需契合社会演变时机 D. 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偶然性 【答案】C 【解析】 胡斯被处以火刑是由于质疑时的时机不成熟,马丁·路德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这是由于时机已经成熟,所以材料意在表明革故鼎新是需要契合社会演变时机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先决条件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决定历史进程的说法也过于绝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没强调偶然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1689年,英国议会在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英国王位后,就有意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法案》一同呈献给他们。由此,英国历史上出现了“双王共治”的局面。议会此举暗示 A. 双王制衡,稳定政局 B. 王权受限,议会主权 C. 议会扶持,继位合法 D. 议会控权,王位虚悬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 “有意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法案》一同呈献给他们”等信息来看,议会的目的是在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英国王位的同时,必须按照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的规定行使权力,从而王权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至上,故答案为B项;双王之间不存在制衡,只有《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理解片面,排除;国王仍然掌握一定的权力,只不过要接受法律的制约,排除D项。 【点睛】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来限制国王的权力和扩大议会的作用。《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同时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 12.“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C. 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可以分析出,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主要描述的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心,并没有强调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故A项排除;中美之间存在社会利益与制度的差异,所以两者之间的分歧是无法消除的,太平洋共同体建设仅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无法消除,故B项错误;当前世界格局还没有形成,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故D项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南京官府构建的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堤圩等构成。城外积蓄大小河流水而成赤山湖和后湖,且都通过秦淮河与长江相连。进城后,秦淮河分为两支,“皆与城外各河脉络贯通,既便客货往来,兼资居民汲饮”,在水患来临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排涝通道。为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城墙的某些地段建设有进出水关,用闸板控制启闭,依靠它们调配控制出入城水流。此外,南京沿江分布着大量面积不一的圩田,为阻止江潮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后因南京官府缺乏中央拨款、秦淮河淤塞、外湖逐渐被填为圩田、水关失修等原因,至道光年间,南京多次出现内涝…… ——选编自徐智《清代南京水患治理研究》 材料二1898年,德国通过《胶澳租借条约》强租青岛,其中在青岛划分华人区和德国人区两片分别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水利方面,德国人区给排水网系统采用环状配水方式,灵活调节城市用水量,且下水管道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防止了重复建设。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设置不同的雨水和污水地下管道,分流管理雨水和污水,先将污水汇集于市内的污水处理站,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用泵直接输送到海中。当时,德国殖民者在青岛沿海建立了座污水处理站,有些污水站至今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作用。华人区则采用雨污水合流制,并处在污水排泄的通道。 ——选编自谭文婧《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南京城市水利系统的设计思路,说明其与清代社会特征的联系。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特点,比较清代南京及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区别。 【答案】(1)思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防范水患 治水与保障城市交通、用水及农业生产相结合 联系:自然经济为清代经济基础,城市水利建设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之一;清代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建设兼顾了商品、人员流通;清代城市化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保障城市生活用水;清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方政府缺乏工程经费。 (2)特点:华人区与德国人区分开,优先建设德国人区 工程建设量大,避免重复建设 调节城市用水和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相结合。 区别:清代南京: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建设;目的是防止水患及保障农业生产;不具有持久性,不能根本杜绝内涝; 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体现工业化水平;目的是保障殖民者城市生活,具有殖民性质;能够根本解决德国人区城市内涝,但污水排向华人区。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提圩等构成”、“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保障农业生产”,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自然、交通、农业等方面指出清代南京城市水利系统设计思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目的、政治制度特征等方面说明其与清代社会特征的联系。 (2)本题结合材料“青岛划分华人区和德国人区两片分别进行城市建设……防止了重复建设……有些污水站至今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比较清代南京及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区别。 点睛:本题解题的难点之一在第二问,属于典型的材料比较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如华人区和德国人区的相关建设情况;再建立逻辑结构,一般从背景、目的、性质、过程、作用、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即可。 14.从大航海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贸易战关系着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1世纪初美欧历次贸易战 时期 发生背景 相关行业 相关举措 贸易战结果 20世纪30年代 大萧条前期 众多行业 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 并没有阻止大萧条的来临 20世纪70年代 石油危机带来经济滞胀 农产品、钢铁 在关税总协定的框架下通过“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等合法途径来变相提高进口关税税率 第三方市场受损,双方贸易状况改善,财政赤字明显上升 20世纪90年代 美欧多国经济下行 公共采购领域 规定商品自产比例限制及自产商品的采购优先权,丰富了贸易战的策略 美国损失显著低于欧共体 21世纪初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 钢铁 根据国内贸易法条款进行调查后制裁、提高关税税率、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向WTO申诉等 欧盟、亚洲钢铁行业受损显著,美国钢铁业受益 ——摘编自《西欧与美日之间贸易战的新发展》 请根据材料,探讨对“贸易战”的基本认识,并选取历史上任意一次贸易战加以论述。(要求:至少明确两点认识,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答案】阅卷说明:认识需要写出两点要素,;史实论述需要从贸易战背景、措施、结果三方面说明,;结论逻辑 示例 认识:贸易战又称“商战”,一般是在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爆发,国家通过建立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写出两点要素, 史实论述:以30年代危机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供需矛盾尖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壁垒,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但最终贸易战并没有使得欧美逃脱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相反全球贸易大幅度衰退。同时贸易战也使各国关系紧张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二战爆发。(需要从背景、措施、结果三方面说明) 结论:贸易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因此保护自由贸易,维护贸易的正常秩序,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解析】 认识:根据“发生背景”可得出贸易战一般是在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爆发,根据“相关举措”看出,贸易战是国家通过建立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 史实论述:可以30年代危机为例,从贸易战的背景、各国的应对措施和结果三个方面阐述说明。 结论:可从贸易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和维护贸易的正常秩序的角度分析得出结论。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失败后,孙中山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由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的政府来统一中国,并在强势政权整合下发展实业经济。而要使国民党具有承担强势政权的功能,孙中山走的第一步就是,使中华革命党内部讲究领袖崇拜,他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员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对孙中山本人效忠宣誓,以此来强化领袖的权威性。其次,从1923年起,孙中山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模式来进行国民党改组,借助于从苏联提供的物质支持、组织技巧,来使国民党集权组织化。第三,孙中山成功地在苏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党军。这样,孙中山成功地把国民党从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脆弱松散的议会竞争型政党,转变为以党军为实力后盾,以孙中山的个人权威为效忠对象,以列宁主义集权组织模式为基础的新型的权威主义政党。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事件。 【答案】 (1)特点:建立强势政权;强化领袖权威;仿效苏联建立集权组织模式;建立党军。 (2)评价:增强国民党的凝聚力;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奠定基础;推动国内革命的进程和国民大革命的到来;但为后来国民党建立专制独裁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解析】 (1)根据材料中“需要的是由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的政府来统一中国……要使国民党具有承担强势政权的功能”等能知道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目的是适应建立强势政权的需要,在具体的措施上表现为“要对孙中山本人效忠宣誓,以此来强化领袖的权威性”“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模式来进行国民党改组……使国民党集权组织化”“建立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党军”,概括可得强化领袖权威;仿效苏联建立集权式模式;建立军队。 (2)根据材料“脆弱松散的政党”,通过“党军为实力后盾”“孙中山的个人权威为效忠对象”可知有利于加强国民党的凝聚力;根据所学可知, 这也为后期国民党主导的国民大革命的顺利开展奠定军事基础和组织基础,促进了国内革命的发展。消极影响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史实可知为后来国民党建立专制独裁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16.【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列颠之战(BattleofBrita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1940年6月希特勒打败法国后,想与英国“和解”,遭拒绝后转而付诸武力行动,逼其就范。7月16日,希特勒正式下达《关于对英国实施登陆作战的准备》(行动代号为“海狮”)的第16号指令。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顺利实施,德军决定首先夺取制空权,故自8月13日起,德军拉开了大规模空袭不列颠的序幕。德军先以英国机场、雷达站为目标,继而以英国首都伦敦和其他大城市为对象实施猛烈轰炸。这场不列颠之战实为空战史上所罕见。但是,英国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并没有被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万众一心,坚持抗战,直到1941年5月,英国彻底粉碎了德国征服不列颠的企图,并打乱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原定战略计划,使英国成为西欧抵抗运动的领导中心和盟军战略反攻的基地。而德国在进攻英国失败后,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困境,在战略上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列颠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列颠之战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德国:希特勒拉拢英国方案失败,采取以战逼和的方案;希特勒制定并实施“海狮作战计划”;德国渡海登陆作战的条件尚未成熟。英国:丘吉尔政府抛弃绥靖政策(不妥协态度),拒绝与德国讲和。 (2)影响:不列颠之战是二战爆发以来德国的首次挫败,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粉碎德国征服不列颠的企图,打乱了希特勒争霸世界的战略计划;保存了英国实力;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从德国方面来看,“1940年6月希特勒打败法国后,想与英国‘和解’,遭拒绝后转而付诸武力行动,逼其就范”“7月16日,希特勒正式下达《关于对英国实施登陆作战的准备》(行动代号为“海狮”)的第16号指令”可知希特勒拉拢英国方案失败,采取以战逼和的方案;希特勒制定并实施“海狮作战计划”。根据材料“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顺利实施,德军决定首先夺取制空权”可知德国渡海登陆作战的条件尚未成熟。从英国方面上讲,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并没有被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万众一心,坚持抗战”并结合所学可知丘吉尔政府抛弃绥靖政策(不妥协态度),拒绝与德国讲和。 (2)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并没有被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万众一心,坚持抗战”“彻底粉碎了德国征服不列颠的企图,并打乱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原定战略计划”可知不列颠之战是二战爆发以来德国的首次挫败,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粉碎德国征服不列颠的企图,打乱了希特勒争霸世界的战略计划;根据材料“英国成为西欧抵抗运动的领导中心和盟军战略反攻的基地”可知既保存了英国实力又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莫定了基础。 17.材料 李悝是魏文候、武候时参加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李悝曾兼采各国成文法而作《法经》。规定大盗要戍边守卒,重者则处以死刑。甚至还禁止道路拾遗,认为这是有“盗心”的表现。“贼”指伤人、杀人,“杀人者诛”,其家属没入于官。《法经》中规定一人越城者诛,“十人以上夷其乡及族”。“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三日以上要处死。 李悝做《尽地力之教》。他认为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即要农民加强劳动强度,以增加国库收入。李悝又作“平籴法”,即在丰年时向农民多征粮食以作为储备,供荒年时调剂之用,农民遍不至因饥馑而破产、流散。这样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保证封建国家不失去大量的劳动人手。李悝这些措施,“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李悝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的世袭制度的挑战。 ——根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归纳李悝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思想形成原因。 【答案】(1)思想:重视法律的治国作用,主张严刑峻法;主张加强对社会基层的管理;重视农业;加强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管理;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 (2)原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逐步此解;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解析】 【详解】(1)思想:根据材料信息“李悝曾兼采各国成文法而作《法经》。规定大盗要戍边守卒,重者则处以死刑。甚至还禁止道路拾遗……‘杀人者诛’,其家属没入于官”概括得出:重视法律的治国作用,主张严刑峻法;“‘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三日以上要处死”概括得出:主张加强对社会基层的管理;“李悝做《尽地力之教》……要农民加强劳动强度,以增加国库收入”得出:重视农业;“李悝又作‘平籴法’,即在丰年时向农民多征粮食以作为储备,供荒年时调剂之用,农民遍不至因饥馑而破产、流散”得出:加强政府在经济上的管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得出:重视政治管理;“李悝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得出: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 (2)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思想上,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等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