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8/398f8069ca2e4ea2e2288dfad965bcca/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8/398f8069ca2e4ea2e2288dfad965bcca/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8/398f8069ca2e4ea2e2288dfad965bcca/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大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4 分,12 小题, 共 48 分。) 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 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 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 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 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 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记述 出处 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稽违, 日短少差,加罪。” 《唐会要》卷五八 “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唐律疏议》卷九 “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 诸库” 《唐六典》卷一 3.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负责审查和复核)的相关记述。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勾检官隶属于监察部门 B. 唐代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C. 唐代始对官员进行监管 D. 官僚政治行政效率低下 4.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 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5.1875 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 111 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 入超。到 1885 年,入超约 2320 万两白银,1905 年入超额扩大到 9416 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 反映了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的锐减 B.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税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转入低谷 6.孙中山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 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表明孙中山实行民生 主义是为了 A. 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C. 改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D. 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7.1930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 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 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 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 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 C.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8.1955 年 9 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 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 市 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须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建国初期中国 A. 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 B. 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 C. 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 D. 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 9. 从公元前 8 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 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 140 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10.19 世纪 30 年代,力主改革的辉格党领袖、英国首相格雷要求国王册封 50 名改革派贵族进 入上议院,以保证改革法案在上议院通过。但持保守态度的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 党政府集体辞职。这表明在英国政治生活中 A. 国王拥有否决议会的权力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 贵族势力逐渐被削弱 D. 改革派与保守派势均力敌 11.1887 年 4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贸易法》规定任何客货运输商如果通过特别资费、折 扣和返款等手段对同样的运输服务多收或少收运费,即视为不公正的价格歧视,应予以禁止; 对违背本法者处以不超过 5000 美元的罚款。这表明美国 A. 国会的立法权扩大 B. 联邦政府禁止自由竞争 C. 贸易冲突危及国家安全 D. 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2.列宁提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 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 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为 此,苏联(俄) A. 加快了农业社会改造步伐 B. 一度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D. 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社会发展模式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 52 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 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 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 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 “吏治”。 ——摘编自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龚自珍基于朝廷“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 品,极速者亦三十年”的现实,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魏源认为 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关键在于要用“贤能之士”,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梁启超在《变 法通议》中提出,“变法”必须“变人”,变人必须改革“官制”。章太炎要求“在官者,非有过 失罪状,为法吏所报当者,总统不得以意降调……总统与百官行政有过,及溺职受赇(贿)诸 罪,人人得诉于法吏,法吏征之、逮之而治之”。 ——摘编自阎青义《论近代思想家的整饬吏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吏治观的差异,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吏治观形成 的时代背景。(14 分) (2)根据材料二中思想家们整饬吏治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1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刊载于 1957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 话剧节选如下: 第一幕:茶馆开业。常四爷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进监狱。秦仲义说, 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庞太监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 第二幕: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但不久因进口料子充盈市 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这时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 第三幕:茶馆衰落。常四爷坐牢出来了,宋恩子、吴祥子变成了军阀的走狗。吴祥子说,“现而 今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崔久峰说:“今天王大帅 打李大帅,明天赵大帅又打王大帅。是谁叫他们打的?是洋人!” 第四幕:北平沦陷。当亡国奴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喝茶。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 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 第五幕:抗战结束。秦仲义说:“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 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常四爷等相继来到茶馆互诉不幸,含着泪为自己 撒起了纸钱。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 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 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 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 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 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 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 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 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 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 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 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 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 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4 分,12 小 题,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B D B C B A C B D B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 52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1)差异:儒家尚贤、重徳,以礼治国,人治色彩明显;法家重视军功与才能,主张以 法治史,严刑峻法。 时代背景: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宗法制崩溃,世卿世禄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济 上,生产力水平提高,诸侯国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士阶 层崛起,诸侯国为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广纳人才。 (2)主张:摒弃凭资历用人的官吏升迁制度;重徳才,任人唯贤;改革选官用人制度;强 调法治,依法行政。 总体评价:思想家们提出多种整饬吏治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 要求,适应了时代潮流;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分别评价:龚自珍、魏源的主张冲击了封建官僚用人制度,但并未超出封建道德的规范;梁 启超、章太炎对封建官制的批判和对法治的诉求,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参政的要求,对 后世具有启迪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主张和愿望无法实现。(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说明: 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同等赋分。) 14.示例 1: 情节: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 概述和评价:实业救国思潮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而产生、发展。如甲午战后张謇创办大生纱 厂,践行实业救国主张。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意义;促 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近代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经济和阶级基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外来经济侵略。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 实现。 示例 2: 情节: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概述和评价: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1911 年的 武昌起义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2 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辛亥革命没有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存在一定局限性。 示例 3: 情节: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概述和评价: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被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实 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推动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为维新变法、辛 亥革命奠定基础。但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不充分,出现 畸形发展的特点。 15.(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 的优势;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 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影响:H 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 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 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