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 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本次考试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 每科 100 分 共 30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4 分每题,共 48 分) 1.唐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往往先带着平日诗文著作晋谒中央长官中之为当时所重者;若 果才华出众,中央长官先为揄扬或推荐,则到考试发榜之日定可录取。这表明唐代科举( ) A.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 B.带有汉代察举的痕迹 C.受到社会舆论的左右 D.注重考生的文化水平 2.唐代宗李豫开始以宦官充当“内枢密使”参与国家政事,到五代时一度形成枢密院总揽机 要的局面;宋初形成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的二府制度。由此可知宋初:( ) A.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B.削弱了枢密使权力 C.继承了三省六部制 D.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3.1947 年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 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 A.二者对待周礼的态度 B.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C.孔、墨的生活背景差异 D.思想是否顺应社会发展 4.(题文)《元史》记载,1278 年诏谕福建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 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由材料能够直 接得出( )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 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 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 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5.在梭伦改革前,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要求实行激进的民主政 治的派 别依次是( ) ①平原派 ②山地派③海岸派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6.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建 C.私田荒地的开垦 D.井田制逐渐瓦解 7.“(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 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8.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派”讨论的主题涉及“德、礼、法”,秦国的“吕不韦门客集团”讨 论的主题涉及“德、礼、法、术、孝、义”。这说明当时( ) A.文化领域出现“百家合流”趋势 B.道家学派已经湮没失传 C.官方主导了“百家争鸣”的方向 D.儒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9.台湾学者许悼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 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 C.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10.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 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 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 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 ) A.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C.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 12.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有人认为它 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阴谋。以上分 歧的焦点在于光荣革命 是否( ) A.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 B.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C.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 D.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共 52 分) 13.(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 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 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 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 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 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材料二: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即车)。高祖戎服 执鞭,御马而出,拜臣起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 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光宅土中(指建都洛阳) 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如何?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 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 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它的推行与 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高祖采取了什么策略? 14.(18 分)17 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 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 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 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17 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 的影响。 (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 17 世纪中英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 15.(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50 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 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 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 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 年设立汉字整 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 字数。1953 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 字数量。1954 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 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 1956 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 推广。1977 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 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 ——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 2019 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B 6.A 7.C 8.A 9.D 10.A 11.C 12.B 13.(1)制度:宗主督护制。 危害:①剥削农民,隐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②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关系:激化阶级矛盾,使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改革。 (2)事件:孝文帝迁都洛阳。 目的:接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如答以南征为名也可) 14.(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4 分)说 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 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6 分) (2)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4 分) 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2 分);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 体制(3 分);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3 分)。 (3)趋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4 分) 15.(1)特点:政府主导,群体参与;尊重汉字自身特点;渐进稳步推进。 (2)评价: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文化改革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也为以 后的文字改革提供了借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