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演练: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当希腊 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 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 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动荡 B.“士”这一阶层的出现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解析: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 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 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 因此 A 项正确;“士”这一阶层的出现及统治者招贤纳士是中国思想家 关注这一主题的条件,故排除 B、C 两项;D 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 一主题的结果,故排除。 答案:A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 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 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 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解析:归服自然符合道家的无为,专制君主符合法家的专制思想, 劳苦大众符合墨家的代表下层利益,无限同情心符合儒家的仁者爱人, 所以本题只有选 D 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答案:D 3.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 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面 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 此项议题(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解析:题干的主题是环境问题。人类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矛 盾,由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主张遵循天道,效法自然,与自 然和谐相处,故选 A;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B;儒家提出仁和礼 的学说,主要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排除 C;法家主张 严刑峻法、奖励耕战,改革变法,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 D。 答案:A 4.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 “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 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解析:“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 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属于道家思想,体现出韩非思想含有 道家思想成分,B 正确;君臣对立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韩非子 是战国时期的人物,C 错误;D 中属于法家思想主旨。 答案:B 5.《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 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解析:材料中的“《尚书》”属于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人无于水 监,当于民监”可知此应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的重要体 现,C 项正确;B 项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A 项是先秦时期 的墨家思想、D 项是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 答案: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 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 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 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 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 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 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 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 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 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 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 《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 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1)背景:①礼乐传统;②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 坏;③思想活跃。 (2)理念:德治(为政以德);礼治。 理由: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的局限。 (3)表现: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培养众多人才;重视技艺教 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标志:太学的建立。 基础巩固 1.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 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 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 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解析: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故 A 项 错误;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士阶层的分化,可知能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提供条件,故 C 项正确;官僚政治的形成是在秦统一 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 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 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解析: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氛围的宽松,故 A 项错误; 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受排斥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 治者的重视,故 C 项错误;材料“向孟子问政”“尽量挽留”,反映出 当时士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社会地位凸显,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 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分封)秩序,是个执守 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 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 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因此选 A 项。 答案:A 4.据说孔子教过的学生有 3 000 多人,著名的有家住陋巷的颜渊、 常食野菜的子路、曾被官府囚禁的公冶长等。由此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是( )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仁者爱人”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有教无类”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其“有教无类” 的办学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 的机会。 答案:D 5.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 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 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终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这位思想家属 于(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解析:材料阐述了一种“非攻”的政治思想,这属于墨家思想。 答案:D 6.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 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 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D.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 解析:A 项属于法家主张,与儒家孔子主张无关,故 A 项错误; B 项属于法家主张,与儒家孔子主张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属于法 家主张,与儒家孔子主张无关,故 C 项错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恢 复社会秩序,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 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老子学说的精 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 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答案:B 8.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 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解析: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还认 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着,大小、难易等都可以相互转 化,材料中大小也是相对而言的,因此选 B 项。 答案:B 能力提升 9.于丹教授在《〈庄子〉心得》中说:“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 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 化……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 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对于这些话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说明庄子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要顺其自然 B.反映庄子具有相对观点 C.说明庄子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D.庄子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庄子的思想主张。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 一,主张“无为”和“顺其自然”。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 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是相对的观点,不能证明他 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故 C 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10.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 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 叹“微(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意是我们都是野蛮人)”。这表 明( ) 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 解析:材料反映了孔子两种对管仲的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 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 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教 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 儒家学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 B 项错误;孔 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故 C 项错误;“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既 可以是人格魅力,也可以是行为。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 了管仲的不足,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转乾坤一 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 入社会而自由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 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 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于后世的一批人 物。 材料三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 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杨荣国《论孔子思想》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 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 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阅读材料一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示意图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孔子在中国教育史 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转乾坤一伟人”。 (3)根据材料三,评价孔子采取了什么方法?结论有何不同?应当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多,派别多;各派思想争 鸣;继承、发展、融合(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2)说明:使教育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由发展(或兴办私学或创 立民办教育)。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或推进教育公平)的教 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3)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论孔子思想》的孔子代表 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的孔子代表 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避免简单贴标签, 要历史地看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