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五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63张)
专题五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分析 考点 考情回顾 命题规律分析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 洋务运动 : 从洋务运动 “ 自强 ”“ 求富 ” 的措施角度考查 (2018 · 11,T11) 2.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从陈启源创办企业角度考查 (2015 · 10,T9) 3. 自然经济的解体 : 从洋布对土布的冲击角度考查 (2016 · 10,T9) 4. 洋务运动 : 从官办体制弊端角度考查 (2016 · 10,T27) 5.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通过数据分析考查 (2016 · 4,T8) 6.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产生的途径 [2017 · 4,T33(1)] 7.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从数据分析角度考查 (2017 · 11,T8) (1) 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近代社会变动的基础 , 高考命题中关注度较高。特别是民族工业兴起的途径、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 出题频率较高 (2) 社会习俗的变迁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 , 也反映了史学界比较流行的社会史观 , 高考中比较受关注 ; 重点是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和近代通信的发展 (3) 本专题还出现了选考和学考内容相结合的题目 , 如 2016 年 10 月选考第 28 题考查报刊对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2017 年 4 月选考中的第 33 题把学考的内容和选考内容结合考查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特点 [2016 · 10,T31(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 考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影响世界的原因 (2015 · 10,T16) 2. 近代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 通过图片对比考查清末民初婚俗变化 (2016 · 4,T10) 3. 近代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 考查缠足陋习改变的原因 (2016 · 10,T11) 4. 近代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 考查 20 世纪初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2017 · 4,T9) 5. 社会习俗的变迁 : 从缠足习俗变迁角度考查 (2018 · 4,T9) 6. 社会习俗的变迁 : 从服饰变迁的影响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变迁的典型特征角度考查 [2017 · 11,T31(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 近代交通工具 : 考查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种类 (2018 · 11,T15) 2. 通信工具的进步 : 考查无线电报在中国出现的时间 (2016 · 10,T10) 3. 近代通信的进步 : 从电话传入的影响角度考查 (2017 · 11,T12) 4. 通信网络的进步 : 从影响角度考查 (2018 · 4,T15)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 报刊 : 考查 《 民报 》 的宣传作用 (2016 · 10,T28) 2. 通俗性报刊 : 从内容和影响角度考查 (2017 · 11,T28) 3. 电影 : 表格形式展示中国电影发展史 (2018 · 4,T28) 考点 1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抓基础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标志 : 鸦片战争后 ,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影响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1) 洋务运动 :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 ,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 掀起了洋务运动 ,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2)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组成部分 , 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提供了人才条件和技术条件。洋务运动期间 , 民族工业中洋务企业占主导地位 , 民营企业的地位低 , 影响小。 3.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1) 产生时间 :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 途径 ①洋务运动创办的官办和民用工业。 ②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③原来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 著名企业 : 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 陈启源的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4) 影响 :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 时间 : 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 (2) 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 , 列强侵略的加剧 , 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清政府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 著名企业 : 张謇 —— 江苏南通 —— 大生纱厂 (1899); 荣宗敬、荣德生 —— 江苏无锡 —— 保兴面粉厂 (1902) 。 (4) 意义 : 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推动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开始转向制度层面。 5.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 发展不均衡 : 地区分布不平衡 ; 行业分布不平衡 ; 比重小。 (2) 发展艰难 :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政治上 : 中国从主权完整、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 (2) 经济上 :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 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客观上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3) 文化上 : 入侵伴随着文化的侵略 , 但战争也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 , 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提能力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特点及影响 1. 特点 (1)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 冲击。 (2)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 , 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和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 , 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 , 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 影响 :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 是历史的进步。 (1) 首先 ,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 它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 , 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2) 其次 ,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 ,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最后 , 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 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史论角度 (1) 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 , 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2) 经济结构变动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存。 (3) 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 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 , 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 史观角度 (1) 从全球史观看 , 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 经济结构变动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 从文明史观看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3) 从现代化史观看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 思想上 : 提出了“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 , 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地位 , 使人们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 , 开启思想近代化。 2. 经济上 (1) 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 ,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 为近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 创办的近代企业 , 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 , 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3. 外交上 : 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 建立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 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 军事上 : 创建近代海军 , 军事近代化的开启。 5. 教育上 :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 , 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 , 还派遣留学生 , 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练考题 1.(2018· 浙江 11 月选考 ,11)1882 年 , 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 :“ 商贾贸易 , 藉电报以通达市价 , 则无者常绌 , 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 ) A.“ 设厂自救” B.“ 西体中用” C. 突破“器物”限制 D.“ 求富”以“自强” 审题定位 : 考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解题指导 :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 设厂自救 ” 是甲午战后出现的实业救国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 “ 中体西用 ”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仍然局限于学习西方 “ 器物 ” 的层面,故C项错误。根据 “ 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 ” 看出洋务运动追求利润,并把利润投放洋务企业,故D项正确。 2.( 2017 · 浙江 11 月选考 ,8 ) 据统计 , 从 1895 ~ 1913 年 , 资本在 10 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 549 家。 1894 ~ 1913 年 , 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15% 。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 A. 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D. 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审题定位 : 考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题指导 :D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的解体,B项错误;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是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D项正确。 3.( 2017 · 浙江 4 月选考 ,12 )20 世纪初叶 , 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 , 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 , 手工品真坚固 , 佛山雕刻 …… 江浙丝罗 , 价廉物美 , 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 , 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 ) A.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 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 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审题定位 : 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史料研读的能力 解题指导 :C 20世纪初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材料强调中国国货优于洋货, “ 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 ” ,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谋求发展,是 “ 实业救国 ” 思潮的体现。A、D两项非材料主旨;B项 “ 教育救国 ” 与材料不符。 考点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抓基础 1.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 时间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 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统治 ,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 主要表现 ①新增企业和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 , 重工业有一定增长。 (4) 影响 : 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 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 时间 : 国民党统治后期 ( 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 其中要注意在全民族抗战时期 , 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 但内迁的民族工业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 。 (2) 原因 ①战争的破坏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国民党发动内战 ) 。 ②政策的打击 (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官僚资本的压迫 ; 繁重的苛捐杂税 ) 。 ③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签订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 提能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 特点 (1) 先天不足 :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 后天畸形 : 先天不足 , 资金少 , 规模小 , 技术力量薄弱 , 轻工业领域发展迅速 , 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工业结构和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的不平衡特点 , 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 , 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 影响因素 (1)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 :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 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 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 : 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 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族主义的驱使 :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 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 (2) 阻碍发展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 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②主观因素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自身特点 —— 先天不足 , 后天畸形。 ③客观因素 :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 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练考题 1. 如图是全民族抗战期间大后方七省 ( 川、滇、黔、陕、甘、湘、桂 ) 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 ~ 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 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审题定位 : 考查全民族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指导 :B 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知,全民族抗战时期大后方工厂发展迅猛是在1941年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所以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C项错误;全民族抗战期间工厂的发展主要目的是战胜日本侵略,D项错误。 2. 抗战胜利后 ,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 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 , 商民在抗战之后 , 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 即便有人承购 , 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 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审题定位 : 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题指导 :D 材料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伪纺织企业的接管,采取政府主导建立国有企业的形式,表明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D项正确。政府对纺织业(轻工业)的接管,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错误; “ 统制 ” 政策实行于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C项错误。 3. 据统计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 , 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 , 占总量 44.10%, 英国 11.15 亿美元 , 占总量 34.88%, 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 , 占总量 21.02% 。由此可见 ( ) A.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审题定位 : 考查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的民族工业 解题指导 :D 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是美国而非英国,故A项错误;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中,英美两国约占80%,日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详,故B项错误;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是指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的工业、金融等行业,与材料的内容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各国的比例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在华投资总额占总量的44.10%,表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考点 3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抓基础 1.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1) 趋势 :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 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时间 服饰 特征 近代 男子 —— 长袍马褂 , 西 装 , 中山装 ; 女子 —— 改良后的旗袍 中西合璧 , 土洋并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中山装和苏式服饰 ( 列宁装、连衣裙 ) 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 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服饰的样式和颜色单调、呆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异彩纷呈 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2.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1) 变化原因 ①外因 : 西方列强入侵 ; 工业文明冲击 ; 外来文化影响等。 ②内因 : 政治变革 ( 如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 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经济发展 ( 如自然经济的解体 , 近代工业的出现 , 改革开放等 ); 思想解放 ( 如新文化运动等 ) 。 (2) 变化表现 ①婚俗 —— 清末民初 , 主张婚姻自主 , 婚俗开始删繁就简 , 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②丧礼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趋于简化 , 出现了新式丧礼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殡葬风俗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③其他风俗 —— 民国成立后 , 开展剪辫易服、放足、点头鞠躬、握手、女子受教育等。 提能力 ★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特点 1. 受西方影响明显。 2.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 中西合璧 , 土洋并存是最典型的特征。 3. 发展不均衡。如空间范围上 , 在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大、快 , 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小、慢 ; 从主体上看 , 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 , 农民阶层接受较慢 ; 不平衡性还包括近代习俗变化的不平衡。 4. 变化过程既有新旧文化冲突 , 又有东西文化交融 , 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 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 1. 经济 : 西方的工业文明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 , 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奠定了物质基础。 2. 政治 : 维新变法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揭露 , 辛亥革命中提出的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以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均加快了民主化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我国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3. 科技 :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 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电影等传入中国 , 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事业获得发展 , 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 4. 思想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如戊戌变法以后 , 新式学堂迅速增加 , 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人大大增多 , 对推广新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中国大力发展教育 , 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 , 这些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具有深远的 影响。 练考题 1. 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 A. 西式服饰传入 , 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中华民国建立 , 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 , 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 , 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审题定位 : 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 服饰的变化 ( 旗袍 ) 解题指导 :B A项的错误在于 “ 完全 ” 表述绝对化。中华民国建立后,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得到传播,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旗袍体现了中国时尚女性对美丽的追求,B项正确。近代史上中国女性仍然受封建思想束缚严重,从来就不是时尚的引领者,C项错误。D项不是 “ 社会原因 ” ,错误。 2.( 2017 · 浙江 4 月选考 ,9 )20 世纪初 ,《 复报 》 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 :“ 世界新 , 男女重平等 , 文明国 , 自由结婚乐。我中华 , 旧俗真堪嗟 , 抑女权 , 九州铸铁错。”后 《 大公报 》《 申报 》 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 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 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 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审题定位 : 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 婚嫁习俗 解题指导 :D 材料中的 “ 世界新 ” 指民国成立后 , 提倡男女应该平等 , 婚姻应当自主自由 ; 反对抑制女权等旧习俗。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 婚嫁旧俗受到了冲击 , 女子的地位有所提高 ,D 项正确。 3.(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9 )《 清代北京竹枝词 》 中说 :“ 坤 ( 女 ) 鞋制造甚精工 , 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 (1900 年 ) 已过尚依旧 , 几时强迫变颓风 ?” 这反映了 ( ) 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 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审题定位 : 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解题指导 :A 材料反映了1900年以后中国缠足陋习仍然存在,束缚了以 “ 坤(女)鞋 ” 制造为代表的天足风尚的发展,反映了传统观念对习俗变革的影响。 考点 4 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播媒介的 更新 抓基础 1.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1) 趋势 :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 交通工具 人力 人力车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 在 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 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 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 有 “ 自行车王国 ” 之称 机械 动力 轮船 1865 年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72 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 铁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2006 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 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电车 1906 年 , 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公共汽车 1924 年 ,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飞机 20 世纪 20 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 ,30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地铁 1969 年北京地铁开通 , 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磁悬浮 列车 2003 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使用 ,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2. 近代以来中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1) 邮政 : 1866 年 ,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1896 年 ,“ 大清邮政局”成立 ; 辛亥革命后 , 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1949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 , 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 电报和电话 : 1877 年 ,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 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906 年创设无线电报 ;1932 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3. 报刊、影视业的发展 (1) 大众报业 : 1873 年 , 在汉口出版 《 昭文新报 》, 开创了国人办报先例 ; 维新运动中 , 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 ,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 主要报刊有 《 中外纪闻 》《 强学报 》《 时务报 》 等 ; 民国成立后 , 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 实现了专门分工。 (2) 电影 ①历程 : 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 , 从黑白到彩色 , 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②主要表现 :1896 年 ,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1905 年 , 京剧 《 定军山 》 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 民国时期 , 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 出现了许多知 名导演、明星、优秀电影作品 ;1927 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制作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歌女红 牡丹 》 。 (3) 电视 ①开始 :1958 年 , 第一台国产电视机 ( 北京牌电视机 ) 诞生 ; 同年 , 第一家电视台 ( 北京电视台 ) 开始 试播。 ②发展 :1978 年 , 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 此后 , 各省、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宣告成立 ;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 天上卫星转发 , 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2008 年“中星 9 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③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4.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1) 兴建 ① 1903 年 , 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② 2008 年底 ,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2.6%, 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 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2) 影响 ①积极 :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 ,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②消极 : 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等问题。 【 特别提醒 】 大众传媒更新的几个关注点 : 报业两阶段 : 西人办报 ; 国人办报。 电影三阶段 : 从无声到有声 ; 从黑白到彩色 ; 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提能力 ★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变迁原因 :“ 欧风美雨”的影响 ;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 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2. 变迁规律 : 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 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 ,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 ; 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 , 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 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3. 变迁影响 : 政治上 , 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 经济上 ,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 思想文化上 ,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 解放思想。总之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4. 运用史观整合 : 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信、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 练考题 1.( 2017 · 浙江 11 月选考 ,12 ) 如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 , 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 , 可以足不出门 , 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 …… 装有电话的家庭 , 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 , 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 ) A. 电话于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 B. 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 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 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 审题定位 : 考查电话传入的影响 解题指导 :C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电话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 “ 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 ” 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总起来看电话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C项正确;图片信息及文字材料无法反映电话传入中国的时间,A项错误;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在材料中看不出,B项错误;近代中国轻工业发展迅速,又以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D项错误。 2.( 2017 · 浙江 11 月选考 ,28 ) 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 ,1905 年起任上海 《 时报 》 副刊 《 余兴 》 的编辑。 《 余兴 》 侧重消闲 , 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 ,《 时报 》 设小说专栏 , 以语体文 ( 通行口语 ) 译介不少世界名著 , 如雨果 《 悲惨世界 》 、莎士比亚 《 哈姆雷特 》 等 , 传诵一时。影响之下 , 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 ) A. 白话文运动始于 20 世纪初 B. 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 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 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审题定位 : 近代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 报刊的发展 解题指导 :B 材料中 “ 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 ” 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项错误;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 “ 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 ” 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两项错误。 3.( 2018 · 浙江 4 月选考 ,28 ) 阅读下表 , 解读正确的是 ( ) 时间 影事概略 1896 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 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 —— 京剧 《 定军山 》( 片断 ) 1927 、 1930 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 ; 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 世纪 30 、 40 年代 美国影片 《 摩登时代 》 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 《 风云儿女 》《 三毛流浪记 》 等国产片上映 20 世纪 50 、 60 年代 《 红色娘子军 》《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 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 世纪 80 、 90 年代 改革开放后 ,《 牧马人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继问世 ;《 红高粱 》《 黄土地 》 等获得国际大奖 ;《 泰坦尼克号 》 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审题定位 : 大众传媒的发展 ——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题指导 :D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拍摄较多的是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故事影片,①错误;1927年美国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同年有声电影传入中国,1930年中国也开始拍摄有声电影,说明②正确;从 “ 首次放映 ‘ 西洋影戏 ’” 到 “ 《风云女儿》《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 体现了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③正确;《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反映了电影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 专题总结 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 1. 历程 阶段 时间 原因 概况 兴起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 逐步解体 ; 的刺激 ; 的诱导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 广东南海 _____________ 初步发展 甲午战 争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清政府放宽 的限制 ; 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 ; 思潮兴起 大生纱厂荣氏兄弟 : _______________ 出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 高潮 自然经济 外商企业 洋务运动 上海 继昌隆缫丝厂 民间设厂 实业救国 张謇 : 保兴面粉厂 __________ 一战期间 辛亥革命的鼓舞 ;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忙于一战 ,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春天 : 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 ; 发展较快 , 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短暂发展 国民政府 统治前期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1935 年各行业出现较好局面 , 但官僚资本 膨胀 __________ 国民政府 统治后期 长年战争 ; 国民政府 经济政策 ; 繁重的苛捐杂税 ; 官僚资本的压迫 ; 美国的经济侵略 抗日战争时期 , 民族工业遭到破坏 ,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 境 , 纷纷破产 短暂春天 欧洲列强 轻工业 陷入困境 恶性通货膨胀 2.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各领域近代化的作用 (1) 从经济上看 :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 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 , 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 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2) 从政治上看 : 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 ,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 从思想上看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不断的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 从发展趋势上看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地区分布不合理 ,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 难以独立发展。 二、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期 历史背景 表现 鸦片战 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 , “ 洋货 ” 等大量涌入 , 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 , 人们的 发生显著变化 辛亥革 命以后 推翻了 , 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 带有 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以后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 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 , 城市生活有保障 , 穿衣打扮与 紧密联系 改革开 放以后 实施改革开放 , 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受欧美文化影响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 ,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衣、食、住、行 封建帝制 民主平等 政治生活 三、近现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发展 时期 发展历程 19 世纪 60 ~ 90 年代 近代交通业的起步 (1) 轮船运输 : 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 , 洋务派创立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2) 铁路交通 :1881 年 , 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 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0 世纪 初及民 国时期 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1) 铁路交通 :1909 年 通车 ,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 公路交通 :1906 年第一个 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1924 上海开始出现 . (3) 航空运输 : ,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30 年代中期已经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865 年 1872年 京张铁路 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 20世纪20年代初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后 现代交通业的发展 (1) 铁路交通 :1969 年 开始运营 , 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 年 投入运营 , 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 ;2006 年 全线通车 , 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2) 航空运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北京地铁 上海磁悬浮列车 青藏铁路 点击进入 专题训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