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建昌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历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杜甫的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尧舜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与杜甫这一向往相近的思想学派是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儒家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杜甫称赞尧舜之治和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关注现实,希望君主施行仁政,像古代尧舜那样的明君一样,以仁政治天下,故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题干不符,排除A。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不符,排除B。法家主张法术势,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不符,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战国某思想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性恶论,他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墨子的兼爱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老子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两面”指的是赏、罚,“三刀”指的是 A. 法、智、信 B. 仁、义、礼 C. 法、智、权 D. 法、术、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并制定了法治理论体系。通过法律制定赏罚(法),主张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术),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势),竭力提高君主权力。因此易中天讲的法家思想的“三刀”应指法、术、势。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智和信”是儒家“五常”思想的内容;B选项错误,“仁、义、礼”是儒家“五常”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法家三刀指的是“法、术、势”,没有“智和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选择了法家,主要是因为法家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迎合了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法家思想形成系统理论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思想的主要原因,而是其思想迎合统治需要,排除A。B项是法家主张,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作为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除了法家,其他学派也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5.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 A. 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B. 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 C. 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 D. 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了都认为应该有一君主一统天下,即反映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君主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阶级属性有本质上区别,因为代表不同阶层利益,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君主治理而非周王治理天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即有一君主一统天下。‎ ‎6.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A.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B. 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D.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的理论前提其目的为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根据,所以答案选A;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B项错误;材料同民本思想无关,C项错误;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表述不符合材料和史实,D错误。‎ ‎7.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 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 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 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只是个现象,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所以排除A项。B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到此内容。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 ‎8.“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 A. 官僚体制的确立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儒家思想的影响 D. 监察制度的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警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故选C;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官僚体制代替贵族体制的重要标志,排除A;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暴行,排除B;材料无关监察体制的信息,排除D。‎ ‎9.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深刻探求万物而求理 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和领悟,故A选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也是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B选项错误;陆九渊的心学否定朱熹理学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向外探求“理”,主张向人的内心中探求,故C选项错误;“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并不代表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A. 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 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 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 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能格君心之非……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国家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宋朝理学主张“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这说明它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民本思想的问题,故无法体现宋朝理学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臣子无说君父不是道理”,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是宋朝理学的纲常思想,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这表明 A. 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 B. “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 C. 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 D. “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王守仁‘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看出王守仁的思想仍然是理学的范畴,故A项正确。“心即理”思想是陆王心学的基础,而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王守仁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知行合一”现实价值,故D项错误。‎ ‎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 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 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 ‎【答案】C ‎【解析】‎ ‎“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的信息说明君主拥有杀人的大权,实质上是批判君主专制的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治学态度,故A错误;道学家虚伪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批判,没有说明采取的措施,故D错误。‎ ‎13.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 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 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反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所以排除B;题干中无法体现他是否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D;由“天地之化日新”“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可知王夫之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选A。‎ ‎14.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据此,他们主张 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阳明学说……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空谈心性导致亡国后果,故一些知识分子主张经世致用,故B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不是明亡后,故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无关,故C 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15.“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这说明中国古代历法 A. 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 B.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C. 带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 D. 体现天文学的最高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可知中国古代历法用来指导农事,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历法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历法是长时间观察和科学计算的结果,并未体现带有宗教迷信色彩;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中国古代历法是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6.“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 B. 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 C. 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 D. 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根据材料文字“‘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可知,材料说明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故B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7.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而物理、化学等所占比例较小,说明我国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D选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知道,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A选项错误;题干图示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B选项错误;题干图示不能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选项错误。‎ ‎【点睛】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大部分是为农业社会服务,如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成就,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此中国古代科技呈现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的特点。‎ ‎18.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B.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 D. 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选择表述不正确的。草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不是隶书,故A符合题意,选A;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与“诗画本一律,开工与清新”意思相吻合,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B不选;京剧是在徵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目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有生、旦、净、丑四在行当,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C不选;楚辞是继《诗经》以后,于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D不选。‎ ‎19.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 B. 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C. 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 D. 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 ‎【答案】C ‎【解析】‎ ‎《兰亭序》是用行书书写的,故A项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故B项错误;从新疆出土中原的书法抄本,可知是中原文化向外传播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故D项错误。‎ ‎20. 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②“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③《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④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属于士大夫,故①错误;②是心学观念,属于士大夫诉求;《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和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都是市民文化的体现,故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古代文学艺术·文学世俗化趋势 ‎21.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A. 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 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D.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绘画。根据“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可知此画并不是工笔重彩,追求绚丽,故排除A项;鸟的形态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是萎靡不振的,并不是追求形态的逼真,也不是富有生气,故排除B、C。朱耷是明室子弟,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刻,他借助绘画表达自己的亡国心态,并不是追求画面的写实,体现了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故选D。‎ ‎【点睛】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号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他的画中的青白眼、蜷缩的鸟、傲然屹立的荷花,都相当传神,你可以看得出他藏在画中的孤寂、高傲和愤世嫉俗的亡国遗民之情。‎ ‎22.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此外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 ‎23.“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A.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 郑板桥的《兰竹图》‎ C. 杂剧和散曲 D.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儒学从西汉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心学属于新儒学,植根于重农抑商的基本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郑板桥的《兰竹图》属于中国文人画,属于“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故B项错误;元杂剧和散曲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出现,而市民阶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属于“新文化”,故C项正确;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适应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影响范围小,只局限于先进的士大夫阶层,故不符合“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的新文化”,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艺术——元杂剧 ‎24.宋代开封流行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 A. 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B.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C. 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D. 城市商业高度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市民阶层文化和生活的作品逐步增加,两部作品正是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的反映,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了两个说唱作品,体现不出文化生活丰富多样,故B项错误;仅两个作品无法显示程朱理学引起民众的普遍反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宋代城市商业的高度繁荣,故D项错误。‎ ‎25. 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 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 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京剧艺术。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民国以来,走向世界。A、B、D表述正确;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故C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京剧 ‎【名师点睛】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其特点是:①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②伴奏有管弦、打击乐器;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④表演歌舞并重;⑤动作唱、念、做、打结合。‎ ‎26.西方文化看重个性,更多的是从人性自由的角度去理解生机蓬勃的个性。这种文化传统最早的体现是古希腊(  )‎ A. 克里特文明 B. 迈锡尼文明 C. 发达的海外贸易 D. 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看重个性和人性自由,属于人文主义推崇的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等思想。人文主义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故答案为D项。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属于古希腊早期文明,而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是公元前五世纪的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B项;发达的海外贸易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点睛】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动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和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 ‎27.“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 康德 B. 苏格拉底 C. 智者学派 D. 伏尔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智者学派由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组成,反对智者学派的认为他们巧言善辩,称其为“诡辩学派”。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智者运动·智者学派思想 ‎28. 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D. 但丁 ‎【答案】B ‎【解析】‎ 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的感觉是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忽略道德,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既要智慧也要道德,体现了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梭伦主持古代雅典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制的基础,与题干意思不合,故C项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跨世纪的诗人”,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9.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相关史实 A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 B 从禁欲主义到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C 从否定天主教到否定宗教 宗教改革 D 从崇尚人性到崇尚理性 启蒙运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罗马教皇和教会,但不否定宗教,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30.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弓I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 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C. 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 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历史结论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从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的活动来看,他们主要是在揭示力的大小和比例关系,是属于数学的范畴,也就是以数学形式来表达力。正确答案是D。根据分析,ABC明显与材料不符合。‎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研究方法 ‎【名师点睛】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等为主要的代表,采用数学计算的方面,明显不同于传统科学。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英)培根《新工具》‎ ‎“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英国近代汉学家麦都思 材料二 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下列统计数据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472‎ ‎19‎ ‎4%‎ ‎453‎ ‎96%‎ 公元1501—1840年 ‎(1)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答案】(1)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说明:火药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骑士阶层;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特点:反对明朝中期以来知识界“空谈心性、不重实事”的学风;亲身实践、强调实验;对前代科学成果进行总结。‎ ‎(3)特点:16世纪以前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16世纪开始,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 ‎【解析】‎ ‎【详解】(1)观点:据材料一“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主要观点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说明:在回答上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材料“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从材料“李时珍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宋应星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徐光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等归纳即可。‎ ‎(3)本题考査数据的分析能力,从公元1-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看出都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落后。可以按照16世纪为分界点得出答案。‎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答案】一、说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二、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开放,对文学欣赏要求较高,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来论证。也可以从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和蒲松龄的个人遭遇来揭示蒲松龄的创作情怀。‎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明清小说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谟反对中世纪僵化保守的经院神学。因为在这种神学的视角下,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同时,伊拉斯谟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 材料三 ‎ ‎ 启蒙精神需要的并不是此岸的超越性,而是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欲望。……出于自然需要的正当立场,启蒙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在世俗生活的实际效果,是人们用理性为自己谋求利益,而肆无忌惮的欲望需求总能找到合乎人性的借口。于是,启蒙教化的结果一方面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另一方面由于瓦解了宗教、习俗这些社会权威,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尤其是所谓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因此,人性中欲望的部分被视为真实,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 ‎——摘编自《冷清地纪念狄德罗冷静地反思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谟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 ‎【答案】(1)特征:属于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个性和尊严。体现:伊拉斯谟反对将人视为神的附属品,反对将人与其他动物同等看待,突出强调人的独特性。‎ ‎(2)主张:强调通过个人悔改实现救赎,否定神职人员的作用;强调基督在救赎中的作用,否定各种善功。发展:使个人获得了精神救赎的自主权,使宗教信仰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主张: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和自然欲求。后果:导致功利化倾向严重,过分追求个人的私欲私利和权利,忽视道德建设。核心:突出个人的价值和作用。‎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特征,从材料“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保护人的尊严”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体现,根据材料“伊拉斯谟反……个人只是神的附属品”“伊拉斯谟也反对……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2)第一小问主张,从材料“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个人获得了精神救赎的自主权,使宗教信仰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 第一小问主张,从材料“要求充分解放人人都有的理性与自然欲望”中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后果,从材料“让理性变得功利化,理性被更多地用于算计利益得失”“个人的独立地位被神圣化了”“将个人的私欲私利正当化了”“尚德的部分则被视作虚伪”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三小问核心,根据三段材料可以分析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突出个人的价值和作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