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 命题人:高一历史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题材,表达了农民热切祈盼丰收的愿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 B. 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 C. 已经实现自给自足 D. 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 【答案】B 【解析】 【详解】“五谷丰登”体现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六畜兴旺”体现出以家庭饲养业的特点,材料说明古代农业是以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特点,但不能说明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D错误。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铁器使用 B. 牛耕的使用 C. 筒车的使用 D. 水排的使用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牛用于犁耕逐渐推广,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B项正确。铁器使用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但与题意“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不符,排除A。筒车属于灌溉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C。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提高冶铁生产效率,排除D。 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经济现象最早出现于这一时期的是 A. 铁犁牛耕/草市/私营纺织作坊 B. 男耕女织/盐铁官营/棉纺织业 C.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丝绸外贸 【答案】C 【解析】 【详解】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私营纺织作坊出现于唐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出现在汉武帝时,棉纺织业出现在宋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铁质农具、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丝绸外贸是在汉代出现,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 【点睛】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 4.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个体农耕 B. 集体劳作 C. 奴隶制经济 D. 自然经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期,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不是耕作方式,排除;D项是经济形态,不是耕作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集体劳作 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灌溉的工具----翻车,故B项正确;耧车是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筒车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风车是利用风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6.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井田制 7.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占主导 B. 明朝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苏州已经是丝织业中心 D. 苏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来看,明代苏杭地区工场商人已经占据30%左右的人数,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占主导的还是小农经济;B选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近代;C选项错误,我们无法得知当时丝织业的中心在哪里。 8.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即可解答。 9.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 确立土地私有制 B. 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 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的土地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收了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这一政策为后代所沿用。所以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10.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省份 南京 北京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西 江西 湖广 山西 河南 陕西 人数 27 17 13 26 11 2 22 12 5 12 2 A. 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 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答案】C 【解析】 从图表看出,东南省份籍贯的内阁大学士超过北方省份,明清选官制度是科举考试,所以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南方录取人数超过北方,根源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文化中心南移,并非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故C正确,A错误;明朝政治中心在北京,B错误;D不是图表反应的本质。 11.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安史之乱时以及两宋之际,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故答案为D项。ABC项不是共同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12.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附属国贡品 D. 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官营手工业,故D项正确;古代民间私营手工业规模往往比较小,无法满足官府的需求,明朝以后才取得很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缴纳赋税和满足自己消费,故B项错误;古代的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外国进口的又比较少,因此不可能是官府收藏的主要来源,故C项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最稀少、最精英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结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分析解答。 1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棉花的种植遍及中国南北,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纺织品对麻的冲击导致民间麻的种植量减少,故C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且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才有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故B项错误;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是棉布,不是丝织品,故D项错误。故选C。 14.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中叶以后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排除ABC,所以选D。 15.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A. 纺织 B. 制瓷 C. 冶铁 D. 煮盐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体现为男耕女织,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基本上是经营纺织业,故A项正确。BCD在古代大多属于官营,与题干要求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家庭手工业的特点、范围、地位的识记,除此之外还需掌握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的相关知识。 16.2010年,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瓷器的发展历史是东汉末年出现青瓷,排除A;唐朝制瓷业成为独立手工业部门,产品有白瓷、青瓷、、秘色瓷、唐三彩等,排除B;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但没有粉彩瓷,排除C;清朝瓷器的特色是出现粉彩和珐琅彩,故选D。 17.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A. 白瓷制造技术 B. 棉纺织技术 C. 青铜铸造技术 D. 青瓷制造技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青铜铸造技术,故C项正确;A项是南北朝出现的;B项是宋元时期;D项是东汉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铸造技术 18.“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规定,如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而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空间好时间上的限制,不用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形成了商业街。城郊农村出现“市”。“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详解】题目中的城就是政府办公和人民居住的场所,市指商品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就是说居住区和商业区不再分开了,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宋朝以后,宋朝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排除A项和B项,答案只能从C项和D项中选, D项虽也属于“城区即市区”但是不是较早期的情况,故不选D,由此正确答案为C。 【点睛】汉代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南北朝时形成草市,有“草市尉”管理。唐代出现夜市。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19.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 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 D. 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道婆的历史贡献,即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故D正确。古代蚕桑生产属于丝织业,不是棉纺织业,故A排除。古代丝织技术与黄道婆无关,故B排除。黄道婆是元朝人,不是汉代,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 20.《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此可见,当时晋商的发展 A. 加快了清朝统治的没落趋势 B. 与清政府有相互借力的一面 C. 表明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D. 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一致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等方法予以回报”可以知道,反映晋商利用官场与商业相结合,即与清政府有相互借力的一面,故B项正确。清朝统治的没落趋势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清政府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一致说法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 21.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海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为本,商为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A符合题意。B,C都被视为末,包括D.综上,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22.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计日受值”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D项正确。“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不符合“近代前夜”的特点,A错误;租佃制经营方式属于传统的封建经济模式,不是近代化的经济模式,B错误;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材料中经济近代化的含义,C错误。 2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C. 反清复明活动日益尖锐 D. 民间走私危及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故A正确;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属于外部原因,故B错误;反清复明活动并不是根本原因,故C错误;民间走私也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设问词“根本原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入手,即可得出答案。 24.《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D. 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朝时期中国远航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中国实行小农经济模式,封闭性较强,西方航海家远航是出于经济目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中西方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中西航海反差,D正确;自然条件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根源,A错误;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不是根本原因,故B和C项错误。 25.“闭关”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如《易》:“先王以至日(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商旅不行”。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是指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关闭国门 C. 禁止对外交流 D. 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D 【解析】 【详解】闭关锁国就成为清政府对付外来挑战的一种本能的应对措施,一般是指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和科学的交流,故D项正确;“闭关锁国”是限制对外经商,并不是禁止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下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并不是关闭国门,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禁止对外交流,是限制对外交流,C错误。 26.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C.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D.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 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表明清政府比较重视海关税收的征收,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禁止”;设立广州十三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故D项错误。 27.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答案】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而且不是主要影响,应排除。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历史现象的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 28.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a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b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c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d 向东 西班牙 麦哲伦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可知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而不是美洲,故A项排除;达·伽马与迪亚士一样均是向东出发,而不是向西,故B项排除;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哥伦布跨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故C项正确;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向西及其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D项排除。 【点晴】该题主要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为背景史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不高,但是需要熟知基础知识。 29.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 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 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 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的对外扩张是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力,故应选D。A、B两项对其起了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C项是前提条件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原因 30.“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故答案为A项。B项,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虽然是远航的影响,但不是材料突出反映的内容,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在远航之前就已经产生,排除。D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新航路开辟不符,排除。 【点睛】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对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的解读与分析,抓住材料的侧重点。 3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 (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和弘扬骑士精神,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开发土地资源,所以排除③,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32.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地理知识的积累 B. 航海家的贡献 C. 航海技术的进步 D. 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为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才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并促进了世界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是生产力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的,故D项正确。地理知识的积累、航海家的贡献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故A、B和C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才把世界从孤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另外对题目中的A,B, C项也要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解。 33.斯塔夫里阿诺新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则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 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 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 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的可知,这是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从而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态度,故AB项排除;材料里提到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故D项排除。 34.新航线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 A. 地中海地区 B. 印度洋沿岸 C. 大西洋沿岸 D. 太平洋沿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线开辟使得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由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正确;地中海地区是新航路开辟之前的商业中心,A错误;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不符合材料主旨,B 、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大发现: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①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5.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版图非常狭小,但是一次历史性的航行使得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完成这次“历史性航行”的探险家是 A. 哥伦布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麦哲伦船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一次历史性的航行使得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使得世界的面积扩大了几乎一半,故A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不符合材料,故B排除。达•伽马到达印度,没有使世界的面积扩大几乎一半,故C排除。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使世界的面积扩大不止一半,故D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哥伦布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36.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A. 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 存在新的雇佣关系 C. 政府放弃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日益加深 【答案】A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在个别手工业领域出现了雇佣关系,由此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AB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政府的基本国策,明朝政府不可能放弃该政策,故C项错误;D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故错误。 37.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孙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封建统治者长期执行的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政策,ACD三项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B项体现的是农工商并重的思想,与统治者长期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相矛盾,故B项正确。 38.下列哪些政策的实施主要受小农经济影响 A. 对外开放 B. 殖民扩张 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 【答案】CD 【解析】 【详解】重农抑商政策是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小农经济,闭关锁国是限制国人出海贸易,主要是维护小农经济的模式,故C和D项正确;对外开放和殖民扩张是发展对外经济模式,不是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故A和B项错误。本题选择C和D项符合题意。 39.下列有关唐朝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居住区隔开 B. 有专门官员管理 C. 又叫“草市” D. 开市、闭市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答案】AB 【解析】 【详解】唐朝长安“市”和“坊”是分开设置的,“市”有专门的区域,开市和闭市均有规定的时间限制,故A和B项正确;草市属于民间集市,故C项错误;唐朝的“市”,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故D项错误。本题选择A和B项符合题意。 40.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其基本特点有 A. 男耕女织 B. 集体耕种 C. 精耕细作 D. 刀耕火种 【答案】AC 【解析】 【详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和精耕细作等,故A和C项正确;小农经济的模式下是个体经营,不是集体经营,故B项错误;刀耕火种属于原始社会的耕作模式,故D项错误。本题选择A和C项符合题意。 41.为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 A. 实行工商食官 B. 实行均田制 C. 抑制豪强地主 D. 禁止土地买卖 【答案】BC 【解析】 【详解】工商食官是奴隶社会的制度,当时没有土地兼并的问题,A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制度,确定了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故B项正确;豪强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威胁小农经济,影响国家税收,大多数封建王朝对其进行抑制,以维护王朝的统治,C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决定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历代王朝都没有,也不可能禁止,故D项错误。选择B和C符合题意。 【点睛】土地兼并破坏小农经济,影响封建政权的稳定,故而大多数王朝会抑制土地过分兼并,控制单户的土地占有数量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如:均田制,明朝的鱼鳞图册。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封建政府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兼并。 42.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正确的有 A. 人类文明之路 B.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C. 殖民掠夺之路 D. 欧洲发展之路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新航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孤立的状态强化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被称为人类文明之路,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在强化各大洲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使得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也带来了欧洲的殖民掠夺,被称为殖民掠夺之路,故C项正确;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被称为欧洲发展之路,故D项正确;选择A、B、C和D项符合题意。 43.16世纪,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AB 【解析】 【详解】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随着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于16世纪早期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殖民活动,故A和B项正确;荷兰是17世纪的殖民强国,故C项错误;英国是18世纪的殖民强国,故D项错误。选择A和B项符合题意。 44.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CD 【解析】 【详解】传播基督教只能作为西方殖民者的借口或精神动力,而主要目的是掠夺黄金以备享乐或积累原始资本,说明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急需黄金,故C和D项正确;寻找黄金不是为了传播基督教,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A项错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是殖民掠夺和侵略,故B项错误,选择C和D项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欧洲人对货币和黄金的狂热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45.“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价格革命’,……在一个世纪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个价格革命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的含义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封建地主经济地位削弱 C. 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长 D. 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为一个整体 【答案】BC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价格革命是指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物价飞涨,促使封建地主经济地位削弱,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长。故B和C项正确;A和D项是商业革命的影响,故本题选择B和C项符合题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