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认真审题将正确答案写入答题卡中)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的是( ) A.私有财产出现 B.阶级产生 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贫富分化严重 2、《左传》(又称《春秋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 ) ①皇帝制度 ②分封制度 ③宗法制度 ④封建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燕、卫、鲁等。材料中所叙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4、下列对分封制表述不准确的是( ) ①受封者有王族、功臣两类 ②受封者获得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 ④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A.①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请仔细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妾 一般称谓 妻 ①一子(2岁) ②二子(1岁) 妾一妾二 ③一子(20岁) ④一子(18岁) A.① B.② C.③ D.④ 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7、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管理军务,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9、“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摘自晁错《削藩策》),此策略发展到汉武帝时实行的是( ) A.削藩 B.平定七国之乱 C.“推恩令” D.建立中朝制度 10、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 11、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②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通判负责监督 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区域 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加强专制皇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13、自秦朝至清朝两千多年,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汉主要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唐朝为道、州、县三级;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四级。造成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②中央对地方管理日渐失控 ③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④便于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4、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5、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置了( )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不断演变发展,至明清达到顶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结构图展示的是不同朝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形式,其中属于唐朝的是( ) A. B. C. D. 17、北京大学曾在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借予实现这一理想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世官制 D.九品中正制 19、以下关于“票拟”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随着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内阁大臣取得票拟权 ②票拟是指内阁大臣替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处理意见 ③票拟权的取得反映了内阁地位的提高 ④票拟权的取得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说明了明朝( ) A.皇权日益加强 B.中央机构健全 C.相权受到削弱 D.地方权力加强 21、《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是“……官署名。明代始设。洪武十五年,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殿、东阁各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依据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 ) A.礼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22、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 ) A.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 B.提高了军机大臣地位 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 23、有学者认为,清朝军机大臣的任命和职务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是奉旨办事而已。这主要反映了军机处( ) A.沦为特务机关 B.只为个人服务 C.缺乏制度保障 D.显示皇权加强 24、有学者指出,“明清两个王朝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了传续几千年的宰相体制,而有皇帝自己直接负责政务的处理,直接统辖行政部门。虽然明朝有 ,清朝有 ,但从制度上来说,他们都是皇帝临时性的秘书班子,是宰相制度不完全的补偿。”请选出横线部分设置的机构分别是( ) A.内阁 军机处 B.内阁 议政王会议 C.通政司 南书房 D.中朝 二府三司 25、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 ) ①颁布“解负令” ②确立财产等级 ③筹建公民大会 ④创建陪审法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此举打击最大的是( ) A.奴隶主阶级 B.氏族贵族 C.雅典公民 D.雅典外邦人 27、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这说明梭伦改革( ) A.为民主政体奠定了社会基础 B.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C.为君主制走向贵族制做了准备 D.完善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形式 28、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伯利克里时期,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说明( ) A.贵族奴隶主被赶出政治舞台 B.公民完全取消等级制 C.贵族丧失了左右政坛的特权 D.公民范围达到最大化 30、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间接民主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地方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36郡,按秦置郡先后,为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东、陇西、北地、南郡、黔中、南阳、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中、雁门、颖川、邯郭、巨鹿、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砀郡、陈郡、泗水、薛郡、九江、辽东、代郡、会稽、闽中、长沙、临淄、琅邪。后来,又增设4郡:南海、桂林、象郡、九原。 ——整理自谭其骧《秦郡新考》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从受封诸侯的权利来看,它对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分析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1分)这一制度有何意义?(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蝎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中的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以上图示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中的那一对主要矛盾?(2分)从图一到图三体现了君主专制演进的什么趋势? (2分)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4分)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呈现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2分)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BAA 6-10 DCBCC 11-15 CDBBB 16-20 BBAAA 21-25 CADAC 26-30 BABCA 二、材料解析题 31. (1)分封制。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不利影响: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分封制遭到破坏。 (2)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作用: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 (3)行省制度。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2. (1)图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图三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特点:1.相权被一分为三。2.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作用:1.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2.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举,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矛盾: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4)局限性: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民主政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