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表述属于二者共同点的是 A.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 B.为本国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C.建立新型最高权力机关 D.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2.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A.用暴力革命手段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B.领导召开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成立俄国共产党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创 D.发表《四月提纲》将俄国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4.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0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世界经济旧秩序 B.亚非拉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C.区域经济集团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 D.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已经完全消除 5.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6.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8.《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技术 A.追求工艺生产的标准化 B.重视提高玉器制作的质量 C.体现出朴素的工匠精神 D.蕴含学问探讨的求真意旨 9.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10.下表是春秋时期部分关于“铁”的文献记载 表格反映了 A.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于南方 B.铁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C.文献资料是还原历史的最好证据 D.井田制的瓦解促进冶铁业的繁荣 11.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2.《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反映了 A.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B.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C.重视商业发展 D.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13.在1912年—1919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该时期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和最直接原因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D.帝国主义放松了经济侵略 14.根据下列图表信息推断,国统区重工业的变化国统区重工业概况简表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表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C.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 15.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16.嘉靖朝的《广东通志初稿》中记载:“我朝互市,立市舶提举司以主诸番入贡。旧制应入贡番,先给与符簿。凡及至,三司与合符,视其表文、方物无伪,乃津送入京。”这说明明朝 A.朝贡贸易受到严格管理 B.政府严格限制私人贸易活动 C.政府大力发展官方贸易 D.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17.据史料记载,宋代天禧年间耕地面积比唐代天宝年间增多5%,但租税中粮食收入却多了46%,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技术的进步 C.稳定的政治局势D.不抑兼并的政策 18.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江南道乃其中之一。玄宗时,析为江南东、西两道。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析为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道,外部边界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帝国行政监察力度的不断强化 B.政局变动影响行政区划的设置 C.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努力 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 19.据统计,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苏联1928年是45.2%,波兰1949年是65.5%,捷克1948年是75%,而中国1952年只有26.7%.基于此,中共中央决定 A.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力 20.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2.1980年7月,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A.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C.发扬地方创新精神 D.加快全面深化改革 2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 B.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 24.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 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③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 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时代。(2分) (2)从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材料二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9分) 材料三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4)材料三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家抒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3分)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5分) (3)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你同意那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27.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3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6分) (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建立起过无产阶级专政,成立了新型的最高权力机构,故选C。巴黎公社废除了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国会制,排除A;巴黎公社最终以失败告终,未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理论变现实,排除BD。 2.【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表现,材料中列宁主张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A项内容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BC两项是无关项,发表《四月提纲》将俄国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列宁根据俄国实际提出的纲领,故答案选择D 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法国收回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和脱离北约的做法都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D正确;材料中“北约”与欧洲一体化无关,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及“西欧国家间”关系,BC排除。 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七国集团到八国集团再到二十国集团的变化历程说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这有力地冲击了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B项错在“主导”,叙述错误;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C错误;D项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的障碍还未完全消除。 5.【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B、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综合表格中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农业产量,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模式,故A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材料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表明,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古代中国人们的生存方式,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的税收问题,排除D。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等信息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与地理范围相关的信息,故无从得知,铁犁牛耕技术是否推广,排除A;材料只是涉及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能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即精益求精,体现出古代朴素的工匠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工艺生产的精益求精,“工艺生产的标准化”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提高玉器质量只是表面现象,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B;朱喜的理学思想并不求科学之真,朱熹集注的引申义是指学问研究与探讨,需要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排除D。故选C。 9.【答案】A 【解析】“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说明存在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出现,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潮流主旨,排除。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诸多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铁器的记载,如《左传》中的刑鼎、《老子》中多个鼓风皮囊及《吴越春秋》中男女童工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耐濡,遂以成剑,这些都说明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B正确;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末年楚国人,而《吴越春秋》中的吴越是钱塘江流域地区,因此说“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于南方”说法绝对,A错误;据所学可知,文献资料掺杂了很多的主观因素,故C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促使了井田制的瓦解,而不是“井田制的瓦解促进冶铁业的繁荣”,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 12.【答案】A 【解析】材料“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体现了《齐民要术》以农为本和轻视商业的思想特征,故选A。“日富岁贫,饥寒之渐”说的是商人的生活,排除B;C项与材料相悖,排除;材料未提及民族融合问题,排除D。 13.【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不是封建制度,排除A项;B、C项不是“主要和最直接原因”,均排除。 14.【答案】D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国统区重工业到1942年工厂总数、工业资本、工人人数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大大加强了抗战的经济基础,故D正确;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材料的体现,不是影响,故A错误;此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依然是农业,故B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到1937,故C错误。 15.【答案】B 【解析】这两幅图片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古代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与市场联系较少;为了糊口生存,农业者和手工业者辛苦劳作,故AD错误。地主庄园出现于汉代,指的是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田庄规模宏大,经济上自给自足,筑有坞堡壁垒,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排除C。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朝贡体制下诸番进贡手续十分繁琐,说明朝贡贸易受到严格管理,A正确; BD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外贸易的严格管理,C排除。 17.【答案】B 【解析】宋代租税中粮食收入增长远远高于耕地面积的增长,反映了粮食产量特别是亩产量增多十分明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国总量的增长,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局势基本较为稳定只是客观原因,C项错误。不抑兼并的政策带来的结果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与粮食产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材料中江南地区由“唐太宗贞观元年”“十道监察区”“其中之一”到“玄宗时”“两道”再到“宪宗元和年间”“四道”而“外部边界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可知,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北方人口向南转移使人口增加,管理难度增大,故而设“道”的数量增多,占全国监察区的比重增大,反衬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故答案为D项。A项,道的数量的增多是现实管理难度增大的需求,不能说明监察力度强化,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江南道的变化不是政局变化的结果,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道的数量的增多不能判断唐太宗至唐宪宗时加强中央集权是否有效,排除。 1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苏联1928年是45.2%,波兰1949年是65.5%,捷克1948年是75%,而中国1952年只有26.7%”表明中国工业化基础薄弱,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A正确;B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题干信息与农业经济建设无关,故排除C、D两项。 2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农业仍然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 2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6年以后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排除A;“三大改造期间”是指1953-1956年期间,而图中显示1953年-1955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总产值,排除B;“一五”计划完成时是在1957年,而1956年以后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排除C;1958年大跃进开展,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因此选D。 22.【答案】C 【解析】 “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说明清远经验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创新,符合改革开放精神,故C正确;清远不是经济特权,故A错误;清远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材料中说明的是清远的创新精神,故B错误;中国的深化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故D错误。 23.【答案】C 【解析】1947年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设立民族自治区,1980年代为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为促进祖国统一,配合“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地方管理政策上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搁置分歧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A项错误;独立自主是外交理念,与地方管理无关,B项错误;民族平等与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无关,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①正确;对经济特区,国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即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②正确;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而不是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③错误;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二、非选择题 25.(1)长安,唐代。(2分) (2)突破坊市制空间限制;突破坊市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频繁。(6分) (3)信息: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4分) 政策:重农抑商。(1分) 原因:巩固君主专制統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4分) (4)现象: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4分)不同: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1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一中“宫城”“皇城”和坊市界限分开可知是唐朝的长安城。 (2)依据图二中东京城中“商业繁华区”“夜市”以及住宅区与商业区等信息可知东京城突破坊市制空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以及商业活动频繁。 (3)信息:依据材料二“今夜半醉归草市”可知商业发展渗入农村以及出现草市;依据材料二“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可知出现了盗贼,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政策:依据所学可知唐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依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是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統治以及保护小农经济。 (4)现象:依据材料三“大妇弓弹中妇绩”可知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依据材料“吴中贾来价正高” 可知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依据所学可知,此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不同:依据所学从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回答。 26.(14分)(1)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3分) (2)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分)。不同点: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4分) (3)(6分)同意第一种观点: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被扼杀;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同意第二种观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只是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解析】(1)“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继昌隆缫丝厂”是资本主义经济。 (2)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和“继昌隆缫丝厂”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 (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若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要从产生的外部因素分析。若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要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趋势分析。 27.(16分)(1)事件:鸦片战争.(1分)影响: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分) (2)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3分) (3)表现: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 (4)启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正确的决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鸦片战争;第二小问结合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啦分析,可归纳出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事件扣住题干时间“20世纪50、60年代”,结合这一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可归纳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表现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来列举即可,如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启示可从经验教训、对策做法等方面来谈,可从社会主义建设应该立足国情、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坚持改革开放等角度来归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