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___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______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___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2、《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 ,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说的影响 4.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 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B.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 C.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 D.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7、《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 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 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其根本原因是( ) 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9、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那里?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10、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 ,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1、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 ①你的教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1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 )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4.下列各项能体现李贽思想特点的是 (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经世致用” D.“天地之化日新” 15.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下列书法作品与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 16、《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 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术研究价值 1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18、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 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19、某班的部分同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 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20.《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21.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22.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指南针 B.印刷术 C.火药 D.造纸术 23、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24、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 冶,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 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能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5.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26.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各项属于“市 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风俗画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8、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阻碍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9.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30.“(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31.“(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 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32.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33.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4.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35.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独秀 36.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37.右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 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38.毛泽东曾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个会议中 39.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40.“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41题10分,42题1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1) 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 (3) 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 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1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2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 莫 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 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 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 材料一与材料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4分) (2) 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2分) (3) 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1分) (4)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 2 3 4 5 6 7 8 D D B C B C D D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C C C A B 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C C D D A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C C D D D B C D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D B C C B B 4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2分) (2)主张“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 (4)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1分)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分) (5) 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2分) 42:(1)派别:洋务派、维新派。(2分) 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分)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分) (3)民主与科学。(1分) (4)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