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2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8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7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2.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精耕细作的传承 B.人地矛盾的显现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3.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三国时期的“布衣”的穿着最不可能是哪一种材料做成的 A.毛 B.麻 C.丝 D.棉 ‎ ‎4.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到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5.“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 ‎。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 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 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6.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传统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关 B.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C.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8.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反映了“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C.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9.《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是 A.重农抑商 B.集体劳作 C.自给自足 D.合作经营 ‎10.清朝雍正年间的土地买卖契约,详细记载所买卖土地的坐落,面积和买成双方。除了买卖双方及证人签字画押以外,官府也加盖了官印。官府在土地买卖契约上加盖官印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 B.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依据 C.致使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 D.进一步保护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12.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一观点体现出该学者 A.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B.注重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对新航路开辟给予全面肯定 D.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 ‎13.王觉非主编的《英国近代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 A.牛顿 B.爱迪生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14.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5.“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 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 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A.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16.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17.1857年,由英国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欧美地区发展不均衡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C.世界经济秩序不公平 D.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 ‎18.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上述主张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发起了严重的挑战 ‎19.“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史学理论,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0.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21.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最终要看其有没有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没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洋务运动在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 A.求富举措 B.求强举措 C.育人举措 D.外交举措 ‎22.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23.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2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出于这种考虑,洋务派决定 A.创办军事企业 B.创办民用企业 C.派遣留学生出国 D.创办近代海军 ‎ ‎25.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 “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6.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 ‎27.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D.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8.1941年初,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粮价暴涨,各大消费城市出现米荒。6月16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召开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决定自1941年下半年起,各省田赋战时一律征收实物。这一决定旨在 A.增加政府的收入 B.保证战争的优先供应 C.抑制粮价的暴涨 D.大力提高粮食的产量 ‎ ‎29.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从实质上反映了 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 B.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 ‎30.下列选项,对表格的正确解读是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与群众性的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有关 ‎31.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其解读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34.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德,历史上,曾出现的与此理念相悖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5.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产品的平均分配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3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B.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8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37.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⑴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6分)‎ ‎⑶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4分)‎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6分)‎ ‎⑸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8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5BADCA 6—10 BCACD 11—15CADAA 16—20BBABD ‎21—25CABBA 26—30ADBCD 31—36DBDCDA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37.(共28分)⑴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4分)‎ ‎⑵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客观上把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播美洲;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6分)‎ ‎⑶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每一次对应任写其中两个。(4分)‎ ‎⑷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6分)‎ ‎⑸过程:新航路开辟后,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方列强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