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九江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周浪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题前,考生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2.梭伦改革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四个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措施 A.消除了贵族特权          B.保证雅典全民参与民主政治 C.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D.保障了政权向所有公民开放 ‎3.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4.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5.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6.与下表状况的出现无关的因素是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431‎ ‎682‎ ‎1026‎ ‎1438‎ ‎1969‎ ‎4545‎ ‎5544‎ A.马歇尔计划 B.重视科技教育 C.民主化改革 D.利用战争订单 ‎7.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耒耕耜耕 ‎8.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9.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0.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 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 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 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11.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A.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 B.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 C.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 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12.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国家(代称)‎ ‎1500—1599‎ ‎1600—1700‎ ‎1701—1800‎ 甲 ‎705‎ ‎371‎ ‎196‎ 乙 ‎65‎ ‎1770‎ ‎2950‎ 丙 ‎—‎ ‎811‎ ‎1865‎ 丁 ‎—‎ ‎155‎ ‎13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13. 1650年,英国议会通过《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 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 其制定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 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扩张势力而制定 D. 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维护国家利益 ‎14.下图所示英国经济变化的原因有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③进行民主改革 ④信奉凯恩斯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厂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厂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符合其创造的全新工业的是 A. 蒸汽机工业 B. 钢铁工业 C. 棉纺织工业 D. 化学工业 ‎16.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中回忆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宁波 A.百姓无所事事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迷信活动盛行 D.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17.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续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 B. 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 C. 六十年代初公社开始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D. 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 ‎18.1978年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这表明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B.思想解放大大调动了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C.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克服 D.党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正确合理认识 ‎19.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20.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21.《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 C、国企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 ‎22.“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3.“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民国初年 B.抗日战争时期 C.建国初期 D.文革时期 ‎24.“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A.实施以工代赈措施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 C.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D.颁布工业复兴法 ‎25.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A.“福利国家”制度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 D.第三产业兴起 ‎26.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把“滞胀危机”归罪于资本投资的下降及不利于工作和生产性投资的税收结构。为刺激经济,他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说服国会降低税率 B.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 C.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D.加强对经济的管制 ‎27.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在谈到农村情况时,老农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在农村实施的措施是 A.余粮收集制 B.按劳分配制 C.农业集体化 D.固定粮食税 ‎28.苏共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苏共推行全面的工业国有化措施 C.废除实物分配制,允许自由贸易 D.开始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29. 20世纪30年代初,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淖中时,斯大林抓住时机,使苏联成为西方先进设备的最大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流向苏联;同时,斯大林还高薪聘请许多西方著名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 抓住机遇改变落后农业国面貌 B. 欲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 推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D. 与西方国家谋求关系改善 ‎30.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的农产品。由此可见 A. 苏联开始规划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 基本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 苏联农业发展引入商品经济关系 D. 苏联农业改革重回到余粮收集制 二、材料题(3小题,共40分)‎ ‎31.(13‎ 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政治文明发展的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的源头。”‎ 特征 表现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公民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 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动作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民主制的标志。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在表格的空白处,根据“表现”写出对应的“特征”。(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比较该国皇帝与英国国王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4分)‎ ‎32.(14分)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6分)‎ ‎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 ‎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联邦政府成立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当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就从农产品计划参与者那里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市场价格,反之则通过抛售农产品平抑市场价格。发放无追索权贷款和储备剩余农产品构成常平仓计划的主要内容。同时1938年农业调整法还规定农作物保险计划,当农作物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农业生产者能得到一定的赔偿金。‎ ‎——蔡东丽、谢加书《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 材料三 ‎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 ‎ ‎——《斯大林选集》下卷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斯大林实行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5分)‎ 九江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案 ‎1-5 DCDBB 6-10 ACBBD 11-15 DCDAD ‎ ‎16-20 BCCBA 21-25 BCCAB 26-30 AACAC ‎ ‎ ‎31.(13分)‎ ‎(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依法治国(3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2分)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2分)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2分)‎ ‎(3)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特点: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2分)‎ 差异:德国皇帝拥有很高的权力;英国国王统而不治。(2分)‎ ‎ ‎ ‎32. (14分)‎ ‎(1)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2分)‎ 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基础上。(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缩短)。(2分)‎ ‎(3)条件: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②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③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6分)‎ ‎ ‎ ‎33.(13分)‎ ‎(1)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给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苏联通过五年计划的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4分)‎ ‎(2)内容:政府通过参与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实行农作物保险计划。(2分)‎ 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维护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2分)‎ ‎(3)内容: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集体化道路(2分)‎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损害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工农业失衡,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