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54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13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54张)

第 13 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 核心目录 五、雅尔塔体系下的 “ 冷战 ” 与和平 六、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考向一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考向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考向三 欧洲 — 体化的特点及影响 考向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考向目录   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 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阶段特征 • 通史概述 历史时期 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 政治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明显 文化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苏双方在 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 ①政治上,美国推行 杜鲁门主义 ,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 马歇尔计划 ,苏联推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 华沙条约组织 。 核心提炼 ▪归纳提升 ④1948年的 柏林危机 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 古巴导弹 危机 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 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新中国的政策,“冷 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 位相对衰落。 (4)影响 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共同体形成: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削弱了 美国的霸主地位。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积极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不结盟运动兴起: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发展壮大: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 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①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② 国际恐怖主义 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实力增强 , 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 ”的局 面。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混乱 经济继续滑坡,社会陷入 危机边缘 措施 农业 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 庭副业,扩大自主权;大规 模开荒增产,提倡 种植玉 米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 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 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 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提出“加速发展战略”, 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把重 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工业 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 业部分权利;尝试推行 “物质利益原则”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 权;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 是 军事工业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内容 影响 国家干 预经济 实行 国有化 ,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 导经济发展;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福利国家 的出现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福利制度 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评价 积极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并取得一定成效 推行新经济体制,收到了 一定的效果 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局限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脱离了实际;具有盲目性;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 框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 陷于停滞;经济全面滑坡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 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 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 展。 (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建立 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 国际贸易体系 形成。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发展 ①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条约签订,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于 1967 年合 并成 欧洲共同体 。 ③ 1968 年 , 关税同盟建成 ;1985 年 , 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 ④ 1993 年 , 欧洲联盟成立 ;1999 年 , 欧元正式问世。 (2)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 年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 式成立。 (3) 亚太经合组织 :1989 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成员间差异较大 , 形 成了独特的“ APEC 方式”。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生产力 的提高。 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 信息技术 发展。 ③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④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 ⑤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 扩张。 (3)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②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 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 连锁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③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 威胁人类的生存。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 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 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聊天等服务。 3.影响 (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 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 (3)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 (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二战后的文学艺术 1.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 题。 (2)成就:贝克特《等待戈多》。 (3)影响: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2.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 形式,使人们对到底什么是艺术产生了长久的迷惘。 3.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2)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 (3)二战后, 摇滚乐 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4. 电视的发展 : 二战后 , 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 电视节目从直 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 , 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 五、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组建华约组 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 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世界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④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2)特点 ①内容上以 反核运动 为中心。 ②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影响 ①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②促使美苏两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 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 (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 (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响应。 (6)1991年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4. 联合国 (1) 成立 :1945 年 10 月 24 日 ,《 联合国宪章 》 开始生效。 (2) 成就 : 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 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六、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特点 概况 “冷战”中 的热战 朝鲜战争:二战后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二战后美国付出代价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 大国插手 下的战争 中东战争:以色列在西方大国支持下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 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战争 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给战争双方都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的战争 高科技下的 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原因 (1)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 (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 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和 平环境。 (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 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 考向一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考向专练 (2017山西五校二联,22)二战后,有美国官员指出:必须“运用文化交流 这个工具”,运用美国的力量“向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提供更多、更好 的经济手段和知识援助,使有关国家的政府和政策掌握在最同情和最能 实行民主的集团手中”。这表明二战后美国   (  ) A.运用经济手段与苏联冷战 B.援助西欧国家增强备战力量 C.积极扼制社会主义势力扩散 D.援助范围扩大到东欧国家 考向探究▪考点突破 答案    C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美国与苏联冷战的问题,故A项错误;“赞 同民主的社会集团”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亲西方势力,不仅仅是西欧和东 欧,故B项和D项错误;“向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提供更多、更好的经济 手段和知识援助,使有关国家的政府和政策掌握在最同情和最能实行民 主的集团手中”体现了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散,对亲 西方势力进行援助,故C项正确。 考点深化 1.美苏对抗的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治、经济、军事上 的“冷战”。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 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3)美苏两极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 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美国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表现为实行“冷 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 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2)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 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3)对日本: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 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经典再练 (2017课标Ⅰ,34,4分)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对苏 联的影响。由漫画中“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及 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 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 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从漫画信息可判断时间为二战后,A、B、C 三项时间上与之不符,排除。 考向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考向专练 (2017 全国名校联盟一联 ,23) 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 新开端 , 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材料中的“它”的 出现   (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     A  据材料“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可知 ,“ 它” 是指 1961 年诞生的不结盟运动 , 故 A 项正确 ; 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 发展中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争 , 希望在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地 位 , 采取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 , 故 B 项错误 ; 不结盟运动与壮大社会 主义力量无关 , 故 C 项错误 ;D 项与史实不符 , 排除。 考点深化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 量结构的多极化。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 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 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2) 其主要体现在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 起。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中国的强大 ,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 比。 (3)“ 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 , 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 , 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经典再练 (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一)有人用一幅漫画(下图)来形容目前的 “欧洲局势”。漫画意在表明   (  )   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答案    C 美苏对峙结束于1991年,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欧盟内部出 现了分歧,而非分歧无法弥合,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欧盟,未提及其他 国家和国家集团势力,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项。 考向三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 考向专练 (2017天津南开模拟,40)“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 …… 历史给这两个持 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其相逢一笑泯 恩仇的政治智慧。”这两个国家是   (  ) A.英法  B.英美 C.法德  D.法意 答案     C  依据材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宿怨深厚 的邻居”“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 , 从地理位置以及国土面积、历史关 系进行判断 , 可知两个国家为法国与德国 ,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 1951 年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 故选 C 。 考点深化 欧共体成立的影响 (1)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 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 展。 (3)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资本 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 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 (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的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经典再练 1.(2017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8)下面两幅漫画折射出二战后美国 与西欧关系的变化。有关二战后西欧与美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漫画1 昔日的“援助”   漫画2 今日的竞争 ①关系变化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西欧对美国从“依附关系”过渡为“伙伴关系” ③美国经济“滞胀”不得已调整美欧关系 ④马歇尔计划和欧共体成立增强了西欧竞争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漫画1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援助,漫画2反映的 是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这种变化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 代,①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外 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美国从“依附关系”过渡为“伙伴关 系”,②正确;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使得美国的经济实力下降,被 迫调整美欧关系,③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经济得以恢复和发 展,欧共体的成立使得西欧的实力增强,④正确。答案选D。 2.(2017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阶段性测试,29)德意等国曾提议把欧共 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 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 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 上反映了   (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的斗争激烈 D.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欧共体的相关史实。材料中没有阐释民 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摆脱美国 控制的阐释,故B项排除;“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的斗争激烈” 是对材料现象的阐释,不是实质,故C项排除;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 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体现了超国家倾向, 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维 护,故D项正确。 考向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考向专练 (2017 吉林长春质测一 ,27) 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 , 打破贸易 壁垒 , 开辟国际贸易市场 , 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 济管制的运动”。这说明   (  ) A.世界经济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 B.欧美国家企图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 C.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D.贸易自由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答案     B  材料中描述了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企图 , 没有涉 及规则的制定 , 故 A 项错误 ; 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最终的目的是 开辟更多的世界市场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美国的经济优 势 , 故 C 项错误 ; 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 , 也是挑战 , 故 D 项错误。 考点深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推动因素 起步阶段(15—18世纪) 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主义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初期至中期) 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陷入困境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的影响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全球化陷入困境 制度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使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 1.(2017课标Ⅰ,35,4分)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 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 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经典再练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七国集团发 展为八国集团,1999年又组成二十国集团,且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 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本质上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旧的世 界经济秩序,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2.(2017山西大同灵丘豪洋中学三模,35)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 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 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 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答案    D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调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 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 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A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B项说法太绝对; 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 除C项。 猜想解码   此部分近几年高考命题多集中在对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及阶段特 征的理解和认识,二战后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知识 点。在复习备考时一方面要重视对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冷战格 局、古巴导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经济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等 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在国际背景下和全球化背景下把 握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演变、大国关系的演变以及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 中国的影响。 命题猜想▪典题演练 猜想押题 1.(立意:主干知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946年2月9日,斯大 林在莫斯科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公开演说,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 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要再搞几个五年计 划,促进国家工业发展,使苏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 障”。斯大林的观点   (  ) A.正确分析了世界大战的根源 B.符合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联当时的国情 C.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D.对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的冷战不是美国单 方面挑起的,苏联的扩张也是诱发因素,冷战局面的出现双方都有责 任。根据题干中1946年2月斯大林演说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如1946年丘 吉尔“铁幕”演说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等史实分析可知,斯大林 的演说对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故选D项。 2.(立意:长效热点——国际格局演变下的大国关系)1949年下半年发生 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胜利两件大事。前者使美国和 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 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 大事件直接导致   (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 答案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194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 后出现美苏“冷战”,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剧了“冷战”局势,而中 国革命胜利会扩大社会主义阵营,遭到美国的极力排斥,故B项正确;195 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立意:主干知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某经 济学家曾说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 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 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 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 家门。这个故事比喻的是   (  ) A.大国霸权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    C 二战后,美国长期推行大国霸权主义,虽然遭到各国人民的强 烈反对,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普遍现象,虽然在不同时期国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 同,但迄今为止仍在使用,故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美国凭 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随着20世纪7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黄金储备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布雷 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故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 种趋势,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加强,故D项错误。 4.(立意:联系时政热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首倡的“一带一 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新主 张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及金砖国家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 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 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 B.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速发展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金融危 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 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可知,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基本内容的 新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体现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 必要性,D正确;A、B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速发展 是经济全球化的当前体现,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 5.(立意:长效热点——欧洲崛起与彷徨)雨果曾说:“总会有那么一天,到 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 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 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  )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和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答案    A 欧盟只是一个区域集团化的组织,并不是欧洲所有国家的联 合体,而且俄罗斯没有加入,故排除B、D两项;欧盟成员国只是出让部分 国家主权,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故排除C项。故本题选A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