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 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 西周统治者举行的“籍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 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籍田礼”( ) A. 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B. 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C. 是统治集团重农意识的政治实践 D. 体现出最高统治者对各诸侯国的重视 【答案】C 【解析】A.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开始,故 A 项错误; B.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的是井田制,故 B 项错误; C.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天子亲耕为表率,“王室唯农是务”,说明统治集团对于农业 的重视,故 C 项正确; D.材料体现出对农业重视,不是诸侯国重视,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农业经济,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政策的特征,还要搞清楚,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在 政治上产生的影响。 2. 《左传》记载楚庄王向周大夫王孙满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 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画)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 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顺),螭魅魍魉(鬼怪),莫能逢之。” 王孙满意在说明夏王“铸鼎象物”的目的是( ) A. 保佑百姓 B. 显示权威 C. 笼络宗族 D. 祭祀祖先 【答案】A 【解析】“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顺),螭魅魍魉(鬼怪),莫能 逢之”说明铸鼎象物可以让老百姓逢凶化吉,显然是保护百姓目的,故 A 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铸鼎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故 B 项错误; 笼络宗族属于宗法制特点,故 C 项错误; 祭祀祖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 不逢不若(顺),螭魅魍魉(鬼怪),莫能逢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 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四民月令》描述了东汉时期一个地主庄园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安排。其中有大量关 于“籴”“粜”等买卖谷物的记载,以及三月可“买布”,八月买“韦履,以备冬 寒,十一月。买白犬”以供祭祀之用等内容。这反映出在东汉时期( ) A. 商业活动是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B.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逐步松弛 C. 庄园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 物物交换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形式 【答案】A 【解析】“买卖谷物的记载”“买布”“供祭祀之用”的信息说明商业活动的内容大多 与农业生产有关,故 A 项正确。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东汉时期逐渐加强,故 B 项错误。 材料描述的不是庄园经济,故 C 项错误。 此时并不是物物交换形式,故 D 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汉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买卖谷物的记载”“买布”“供祭 祀之用”。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 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 如表是 780 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 (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 (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箱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 779 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 摊分 (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 使税制更加紊乱 B. 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 增加了财政收入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中虽然取消杂税,但是丁额没有改变, 按照丁户征税依然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C 项正确。 两税法规定了税法的具体条文,并不是税制更加紊乱,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 B 项错误。 封建社会的税法并不能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只要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土地兼并问题 就不能解决,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需要掌握唐朝的两税法。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 读与分析,结合两税法的内容和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两税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5. 安史之乱后,为恢复政治常轨,唐朝政府借鉴战时措施,“委观察使专刺史之职, 如郡守不理,或临财不廉……以时奏劾。”唐代观察使的设置( ) A. 完善了地方行政体系 B.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解决了战争遗留问题 D. 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答案】D 【解析】A.观察使主要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不属于地方行政体系,故 A 项错误; B.观察使的设置显然是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故 B 项错误; C.观察使的设置并不能解决战争遗留的问题,故 C 项错误。 D.材料中设置的观察使主要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吏,显然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 威,故 D 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唐朝监察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唐朝监察制度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 力。 6. 如表是北宋初年政府下达的一系列命令,这些命令反映出宋代( ) 时间 内容 乾德四年(966)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淳化元年(990)江浙等路……民多流亡弃其地,遂为旷土,宜令诸州籍其陇亩 数,均其租……召游民劝其耕种 至道元年(995)近年以来,天灾相继,民多转徙……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 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与免三年租税 A. 不抑兼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B. 统治者重视招抚流民开垦荒田 C. 租佃制已经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 D. 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大批南迁 【答案】B 【解析】表格中“开垦荒田,永不通检”“召流民劝其耕种”“免三年租税”说明政府 重视对荒田的开垦,故 B 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说明不抑兼并土地政策,故 A 项错误。 租佃制只是材料中提及,并不是主要经营方式,故 C 项错误。 农民南迁不是材料主要内涵,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开垦荒田,永不通检”等。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 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7. 1420 年,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缉事厂”,“专事缉访”, 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该 机构的建立表明( ) A. 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 B. 中枢机构的运作更趋完善 C. 皇权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 宦官专权的程度登峰造极 【答案】C 【解析】明朝时期设立东厂和西厂属于特务机构,“东缉事厂”“专事缉访”说明特务 机构掌管刺缉刑狱,这一措施表明皇权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 C 项正确; 东西厂不属于中央行政体系,主要负责监察,故 A 项错误; 东厂和西厂属于特务机构,不是中枢机构,故 B 项错误; 特务机构并不是宦官专权,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题的关键是“东缉事厂”“专事缉访”。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 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明宣宗票拟权。 8. 乾隆时编纂的《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 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 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 日夕治丝。”据此可知当时( ) A. 官营手工业日趋衰落 B. 农业生产收益逐渐下降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间丝织业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材料“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说明纺织 业行业发展迅速,开始出现雇佣关系,故 D 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民间丝织业发展,并不能说官营纺织业下降,故 A 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农业生产效益下降,故 B 项错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故 C 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需要掌握清朝民间丝织业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 “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清朝民间丝织业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二十五家设两司马,“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 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 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 式,不得多用一钱。”由此可见,太平天国以两司马为首的每二十五家是( ) A.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单位 B. 农耕经济的基本单位 C. 太平军作战的基本单位 D. 商品经营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A.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实行“圣库制度”属于原始的共产主义公 有制,材料中“每二十五家设两司马”显然是这种制度下的组织单位,故 A 项正确; B.农耕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小农经济模式,故 B 项错误; C.材料中“二十五家”不是军事组织,故 C 项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实行公有制分配,没有商品经营,故 D 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的经济制度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内容特征,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 点。 10. 1872 年 1 月。内阁学士宋晋以“糜费太重”为由奏请饬令闽沪两局停止制造轮船。 李鸿章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公司,并得到了清廷的批准,轮船招商局应运 而生。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在于( ) A. 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B. 辅助军事工业发展 C. 冲破顽固势力阻挠 D.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创办民用工业主要目的是缓解军事工业的 资金问题,故 B 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故 A 项错误; 冲破顽固势力阻挠不是民用工业主旨,故 C 项错误; 洋务运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糜费太重”“李鸿章提出兼造商船,华商自立轮船 公司,并得到了清廷的批准,轮船招商局应运而生”。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主要目的是缓解军事工业的资金问题。 11. 庚子 7 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 致酿成大患,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各国“合 而谋我”的后果是( ) A. 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 B. 列强侵华开始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 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合作 D. 以华治华成为侵华的主要政治手段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庚子年是 1900 年,“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名,调舰增兵, 合而谋我”说的是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事情,此事件后签订《辛丑条约》清 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D 项正确; A 是《中法新约》影响,排除; B 是《马关条约》影响,排除; C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题的关键是“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 教士为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 日本学者指出:“1905 年夏是中国的转折点。事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战 胜了俄国,这件事正发生在中国政府及其革命的反对派都想探索未曾经历过的道路 的时候。对每一方来说,日本的经验指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就清政府来说, 它当时汲取的“日本的经验”是( ) A. 推行军事改革 B. 健全法律体系 C. 建立立宪政体 D. 废除君主体制 【答案】A 【解析】A.日俄战争是以弱小的日本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俄国,说明日本军事力量的强 大,清政府能够吸取日本经验是军事改革,故 A 项正确; B.法律体系不符合日俄战争影响,故 B 项错误; C.君主立宪制是明治维新后学习方向,故 C 项错误; D.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日本实行的正是君主立宪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清末的新政,要求学生结合清末的新政内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清末新政的内容特征,和日本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13. 1936 年 4 月,株(洲)韶(关)段接通,完成了粤汉路全线贯通。1937 年上半年, 陇海路向西伸至宝鸡,宝鸡至连云港的 1075 年公里铁路通车。国民政府致力于铁 路建设客观上反映出( ) A.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B. 国民政府加紧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国民政府做了一些抗日的战略准备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符合中国实际需要 【答案】C 【解析】A.材料论述的是重工业发展,民族工业致力于轻工业,故 A 项错误; B.材料没有说明国民政府对于中共围剿政策,故 B 项错误; C.1936-1937 年正值日本侵华步步加剧之际,国民政府致力于铁路建设显然是为抗日战 略作准备,故 C 项正确;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 1935 年实施,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来分析。 解答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背景,还要搞清楚国民党经济政策的特征。 14. 如图为 1957-1960 年中国经济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 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C. 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D. 经济建设方针需要有所调整 【答案】D 【解析】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是在 1956 年底,排除 A;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是在 1956 年,排除 B; 表格显示从 1957-1960 年重工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轻工业和农业逐渐下降,说明国民 经济比例不协调,需要调整。所以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57-1960 年中国经济状况示意 图”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 图片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如表为 1970-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时间 国家 1970 年 加拿大、意大利 1971 年 奥地利、比利时、冰岛 1972 年 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联邦德国 1973 年 西班牙 A. 中美建交推动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 B. 中国注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C. 西方国家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D. 中国推行的不结盟外交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同 【答案】B 【解析】中美建交是 1979 年,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 表格中显示中国主要是和西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为 了对付苏联威胁,中国注重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故 B 项正确; 西方国家此时并没有放弃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故 C 项错误; 不结盟外交是新时期外交原则,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70-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 国家表” 本题考查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 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 )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B. 调整了农业经营方式 C.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答案】B 【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在土地所有制不 变的情况下对土地经营形式的调整,故 B 项正确; 三种生产关系调整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故 A 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 C 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没有促进生产力的解放,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解题的关 键是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 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在土地所有制不变的情况 下对土地经营形式的调整。 17. 《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 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 ) A. 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B. 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C. 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 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答案】B 【解析】A.题干中并未提到直接民主的相关信息,故 A 项错误; B.根据题干中“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句话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城邦利益的维护,故 B 项正确; C.题干中并未提到民主权利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 D.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公民道德要求与其他要求之间的比较,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 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雅典民主制的积极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 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 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本题以雅典公民与城邦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考 查学生材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18. 约公元前 450 年,“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 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全体 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是指( ) A. 《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权的平等 B. 全体公民都可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 C. 《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的权利 D. 平民获得参与制定或修订法律权利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材料中“罗马平民迎来了 他们的首度胜利”,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全体 公民都可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故 B 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没有明确规定了公民权的平等,故 A 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不是限制贵族利益,故 C 项错误; 平民并没有获得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它打破了贵族 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早期 习惯法作了总结,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 了平民的利益,但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 的胜利,但它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19.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案》。其中,《宽容法案》授 予几乎所有新教徒群体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英国通过上述两个法案( ) A. 确保了议会的基本权利 B. 把国王置于“统而不治”的境地 C. 继承了传统的政治规则 D. 使公民权利和君主权力达到平衡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权利法案》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而材料中《宽容法案》是授 予新教徒群体自由权力,二者促使公民权力上升以及国王权力下降,促使二者平衡,故 D 项正确; 《宽容法案》不是涉及到议会的权力,故 A 项错误; 把国王置于“统而不治”的境地是 18 世纪中叶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故 B 项错误; 两个法案都没有和传统政治相结合,故 C 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等一些法律 文件,来限制王权,扩大民众权利,使英国的资本主义代议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 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 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0.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认为,“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 来后,它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以下历史事 件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B. 德意志帝国统一 C. 法国 1875 年宪法颁布 D. 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B 【解析】A.1832 年议会改革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下议院席位提高,故 A 项错误; B.1871 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德意志宪法体现出专制军国主义的特点,随着德国统一 之后,民主主义和政治等结合促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故 B 项正确; C.法国 1875 年宪法颁布确立了共和制,没有体现出民族主义与政治等结合现象,故 C 项错误; D.中华民国建立也没有体现出民族主义的强大潜力,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统一的过程和影响以及特征来分 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德国统一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英法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21. 西方学者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说,“巴黎公社试图重拾一种地方的、联邦 的世界观,但是未能充分考虑到它所对抗的国家的力量”。其意在强调( ) A. 不掌控强大武装力量革命难以取得成功 B. 德意志的综合国力强于法国 C. 巴黎公社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革命政权 D. 内部矛盾导致了公社的失败 【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试图重拾一种地方的、联邦的世界观”说明巴黎公社的政权只是一 个地方性组织,并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革命政权,所以导致革命运动的失败,故 C 项正 确; 材料没有说明掌控革命武装的信息,故 A 项错误; B 项比较的是德意志和法国力量,不是巴黎公社的特点,排除; 材料没有分析巴黎公社内部矛盾问题,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巴黎公社试图重拾一种地方的、联邦的世界观”。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 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22. 1917 年 4 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列密闭的火车将列 宁和其他革命者运回俄国”。德国这样做的初衷在于( ) A. 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战争 B. 以实际行动支援列宁的革命斗争 C. 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 D. 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 【答案】A 【解析】A.1917 年 4 月,此时俄国国内正处于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德国 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缓解德国战争压力,故 A 项正确; B.德国并不是想支持布尔什维克党,也没有与他们达成联盟,故 B 错误; C.材料是论述俄国的革命,不是德国国内民主革命,故 C 项错误。 D.德国并不想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结成联盟。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一战的过程再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当时德国政 治环境的特征。 23. 如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画家就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创作的漫画-- 《华尔街的援助》。作者意在表明( ) A. 美国缺乏复兴欧洲的经济实力 B. 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出现了危机 C. 美国援助的目的意在控制西欧 D. 马歇尔计划使欧洲联合成为泡影蟹爨鋈潮 【答案】C 【解析】苏联画家以漫画作为武器,来揭露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图中的漫画直 观地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正确答案。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具有复兴欧洲的经济实力,故 A 项错误。 B 项不是图示的主旨,排除。 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为欧洲一体化创造条件,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马歇尔计划的背景、目的以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马歇尔计划的内容,还有背景目的,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的特 征来综合理解。 24. 1957 年 3 月,西欧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曾对此评价说:“阴 影同样存在:政治上的阴影,还有经济上的阴影。”他所说的“经济上的阴影”是 指( ) A. 共同市场在欧洲范围内的地理界限 B. 美国对欧洲共同市场的极力压制 C. 经互会与西欧共同市场的相互对立 D. 共同市场内各国实力的巨大差异 【答案】D 【解析】A.欧共体的矛盾不是地理界限问题,故 A 项错误; B.美国对于欧共同体的措施显然不是内部的矛盾,故 B 项错误; C.经互会主要针对的是马歇尔计划,故 C 项错误。 D.欧共体最初成立之时,虽然经济上走上一体化,但是由于共同体内部成员国经济实 力差距较大,难免会出现不平衡的矛盾。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联合,要求学生结合欧洲联合的过程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欧洲联合的过程,还要搞清楚欧洲联合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消极影 响。 25. 20 世纪 50 年代初,联邦德国一直对苏东国家奉行不承认的强硬政策,但 60 年代 末宣布实行以“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通过谈判,联邦德国与苏 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一转变( ) A. 是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产物 B.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 是德国经济滞涨下的被迫调整 D. 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B 【解析】美苏冷战重心并没有转移,故 A 项错误; 联邦德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主动和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缓和关系的条 约,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 B 项正确; 此时德国经济属于高速发展,并不是滞胀阶段,故 C 项错误;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是欧共体出现,故 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通过谈判,联邦德国与苏联 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本题考查了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考查了战后西欧,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之统一,实为中古前期转入后期之枢纽。其情势颇为似于秦,为期皆甚短 促。秦承先代之遗产以垂诸汉,隋则承北朝之遗产以垂诸唐。李唐犬一统之局,实 大有资于隋也。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从材料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阐述。(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本题属于综合性论述题,依据材料中的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 即可。材料中观点可以从“秦隋都是短命的朝代,但都对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时 期是中国封建时代前后的分界线”提取,第二小问论证可以从秦朝和隋朝创立的重大政 治制度、经济措施和水利工程等思考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信息:秦隋都是短命的朝代,但都对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阐述: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 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 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 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 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朝初创三省六 部制,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对后世 影响深远。 【解析】本题考查秦隋两朝的信息,需结合秦朝和隋朝创立的重大政治制度、经济措施 和水利工程等方面来解答。 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 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 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条: 第三款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 年,每名参议员有一票表决权。 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未经国会同意,各州 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第四条: 第三款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 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 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修正案:将宪法未授予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保留给各州。 --摘编自美国 1787 年宪法及修正案(1)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联邦体制的特点,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他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均须依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政令开展。中华人民共 和国从 1949 年至今都实行着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制度,但是,这种单一制具有中国 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等法律对当代中国结构形式进行了规定。 --摘编自浦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 出当今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色,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州权平等以及联邦制特点概括回答;第二小问从 美国独立之初邦联制特点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一句材料,可以从依法治国及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设立的角度来 思考,第二小问一句,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促进 民族团结平等,实现共同繁荣,以及有利于祖国统一的角度来思考。 故答案为: (1)特点:州权平等;联邦的权威高于各州;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拥有 一定的自主权。背景:美国最初是由十三个殖民地联合通过独立战争建立的国家;邦联 体制使新生的美国面临威胁;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2)特色:依法构建国家结构的相关制度;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下,中央集权制与民族 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等制度相结合。意义: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实现共同繁荣;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为 世界各国完善国家结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宪法颁布的背景以及宪法 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家结构,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来分析。 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 际角度分析。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明代以前已形成“南稻北麦”的生产格局。到明代,麦类作物在南方 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稻麦轮作制普遍得到应用;水稻在北方的种植区也渐有扩大, 北直隶地区开垦了更多的稻田。宋代以来江浙地区是全国主要的是全国的粮食生产 基地,人称“苏湖熟,天下足”。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由于江浙地区“改良他 种”,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反而要仰仗于湖广地区,又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明中后期从海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这两种农作物产量高,耐旱抗寒,在比较贫瘠 的山地、旱地和滨海沙地都能生长,不与小麦、水稻和桑麻争地。玉米到明末已成 为长江申下游山区特别是汉水流域山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在万历年间传入广 东、福建,很快就在闽广和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明末,甘薯种植在淞沪一带获得成 功,并推广到京津地区。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材料二:1921-1925 年各地农家经济商品化程度(如 表) 地区 农产物自用和出售部分 农家生活资料中自给和购买部 分 中国北部 平均 自用(%) 出售(%) 自给(%) 购买(%) 安徽怀远 55.6 44.4 74 26 河北平乡 45.1 54.9 79.3 20.7 河南新乡 62.4 37.6 77.5 22.5 山西式乡 50.2 49.8 72.0 28.0 中国中东部 平均 35 65 63 37 安徽来安 43.2 56.8 73.8 26.2 福建建江 35.5 64.5 59.5 40.5 江苏江宁淳 化 26.3 73.7 46.2 53.6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指出明代粮食作物生产呈现出的新变化,说明上述变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麦类作物在南方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稻麦轮作 制普遍得到应用”“从海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 所学从农业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从“农村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经济受到 冲击,农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从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中国新生产方式发展的冲击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新变化:作物品种改良并推广;主要产粮区域发生转移;外来高产农作物广泛引 种。 影响:农业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加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特别是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缓解了粮食供应压力,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使人们的饮食 结构发生革命变化。 (2)特点:农村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农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 深。 成因: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东部遭受冲击更为 严重;中国新生产方式发展的冲击。 【解析】(1)本题考查明代粮食作物生产呈现出的新变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 麦类作物在南方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稻麦轮作制普遍得到应用。 (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呈现的特点和原因。关键信息有:农村经济地域发展 不平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农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难度偏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