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届高三5月测试历史试题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5月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代内服、外服以外为四至,是政治上不受控于商却在商文化影响范围之内的区域。由王畿、外服、四至构成的空间圈层,是商王朝政治控制与文化影响的基本范围。这说明商代 A.外服有较大独立性 B.权力集中依赖文化同一 C.等级秩序臻于成熟 D.文化影响不断向外扩展 25.汉初国家掌握大量的公田,有的赐给勋臣贵族,有的借给贫民,更多的被投资于生产领域。这种措施 A.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 B.抑制了激烈的土地兼并 C.破坏了地主土地私有制 D.促使田庄经济迅速兴起 26.韩愈认为,佛道教人超凡脱俗,使人心没有国家、没有君主、没有父亲。他主张拆毁寺观,僧道还俗,烧毁佛道典籍,勿使传习。这一认识 A.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B.离散了三教之间的关系 C.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现状 D.导致佛道思想走向衰落 27.康熙皇帝曾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而雍正皇帝则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这表明 A.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共识 B.皇帝喜好决定政局兴衰 C.皇权加强日益达到顶峰 D.统治需要影响官员选拔 28.1864 年,中国对外贸易额 9486.5 万海关两,到 1893 年增长到 26799.5 万海关两,晚清末年已突破 84884 万海关两。这说明 A.清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D.中国海关自主权日益丧失 29.胡适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中说:“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此文发表后不久,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影响颇为巨大。这说明 A.历史研究应着眼于还原真相 B.历史认识反映特定时代背景 C.新文化运动植根于传统文化 D.社会变革必须进行思想解放 30.在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 3 人;56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 27 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 A.新型政党制度推进政权建设 B.爱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D.人民民主专政得以确立 31.1984 年打破了非旅游部门不得办旅游的局面,1988 年确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1994 年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向地方下放旅行社审批权限、旅游涉外饭店星级评定权限。这些变化旨在 A.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 B.改革传统管理制度 C.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32.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罗马法规定: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些规定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B.使自然法观念深入人心 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矛盾 D.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33.英国传统社会中女性主要作为“家庭天使”而存在;但 1851 年英国妇女联合会统计,全国女工总数已达 2832000 人,占英国工人总数 30%;在纺织业发达的兰开夏郡,纺织女工占比超过纺织业工人总数的 80%。这一变化反映了 A.平民阶层经济收入较低 B.工业革命造成劳动力匮竭 C.经济危机导致就业困难 D.机器生产降低了就业门槛 34.1886 年 5 月 1 日,美国和加拿大 2 万多个企业的 35 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1889 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由此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出现 A.完成了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 B.旨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C.受到了世界民主运动的推动 D.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认同 35.对于未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学术界存在着“多极论”、“两超多强论”、“三极论”等不同观点。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B.各国政治经济实力趋于平衡 C.美国的综合国力盛极而衰 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下表为 20 世纪早期主要列强在华投资情况(节选)。 ——根据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整理 材料二:从 1950 年到 2016 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 4000 多亿元,开展了 5000 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 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11 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2012 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屈彩云《新中国 70 年对外援助理念的发展、继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说明三个国家在华投资演变情况并分析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70 年对外援助的阶段特征。(9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和新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不同。(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 以20世纪初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观点认为:20 观点二 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旧的国际秩序一扫而空,加上欧洲、亚洲地区接连爆发的政治革命,足以成为新旧时代划分的标志。 观点三 以20世纪40年代为世界现代史开端。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具有新的特点,有着不同于近代时期的独特发展规律,可以把它纳入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范围。 ——摘编自李世安《略谈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 以上是史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的一些主要观点,从中选择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1922 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 其次,“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三年以上”;与此同时,新学制还提出设大学院,作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再次,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根据新学制,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前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综合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壬戌学制的内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影响。(7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在波兰遭受危难的时候,一位苏联外交家曾对记者说:“要是没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我们现在就会受到德、意、日同盟从欧洲和亚洲两面夹攻。英法会据守马奇诺防线并且资助希特勒。美国会成为日本的兵工厂来反对我们。签订了条约后,我们将不需要对整个世界作战了。”丘吉尔说:“斯大林同希特勒做交易,是高度的现实主义。斯大林的首要考虑……是他自己国家的安全。”斯大林曾说,他在 1939 年夏天深信,希特勒就要打仗了。如果同西方结不成靠得住的联盟,那为什么不联合希特勒呢?他不是已突然来敲门了吗? ——摘编自解力夫《纵横捭阖斯大林》 材料二: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 10 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 ——摘编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7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大夏国。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康定元年(1040)五月,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八月,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全被西夏荡平。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淘汰老弱,分部训练士兵;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同时上书朝廷,主张坚壁清野,进行持久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三年,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皆败,折兵万余。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范仲淹等人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范仲淹还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蕃部纷纷归附宋朝。庆历四年(1044)五月,庆历和议成,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戍边西北的时代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范仲淹的戍边策略。(9 分)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5月测试 历史- 文综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二、非选择题 41.(25 分) (1)英国:投资数额不断增长,比例较稳定。(2 分)原因:固有的经济实力;重视投资的传统政策;侵华最早,势力范围最广。(2 分) 日本:投资数额和比例增长迅猛。(2 分)原因:经济实力逐步增强;邻近中国的优势;日俄战争胜利,抢夺俄国在华权益;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2 分) 俄国:投资数额和比例均呈下降趋势。(2 分)原因: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日俄战争失败优势下降;十月革命后政局变动。(2 分) (2)1949 年—70 年代末:不侵犯受援国的主权利益;脱离国情,超越国力。(3 分) 70 年代末—21 世纪初: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立足国情,实事求是。(3 分) 2012 年至今: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的责任和担当。(3 分) (要求:明确划分阶段,说明阶段特征。阶段有误酌情扣分。) (3)近代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华大肆掠夺,新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列强在华投资打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新中国对外援助推动了受援国经济发展,加强了友好交往。(4 分) 42.(12 评分标准:观点 2 分;论证 8 分;结论 2 分。 ①观点明确,表述清晰;(2 分)观点表述不准确或没有观点。(0 分) ②能对观点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多角度多史实论证充分;(8-6 分)逻辑较严密,论证较充分;(5-3分)逻辑不严密,缺乏史实或史实错误。(2-0 分) ③结论有理论高度,不是简单重复观点;(2 分)结论错误或没有结论。(0 分) 示例:观点:我同意观点二,20 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论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20 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由此,列强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建了欧洲与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的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社会。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及其相互影响和斗争,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综上,世界近代史是西欧主导世界的历史,20世纪初开始,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步入现代史。 45.(15 分) (1)实行中等教育的分科制;设立专门学校;设立大学院校;建立职业教育系统。(8 分) (2)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教育与国际接轨。(7 分,任答 3 点即可) 46.(15 分) (1)欧洲局势日趋紧张,战火可能向东蔓延;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西方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苏联避战自保;警惕西方祸水东引;英、法、苏谈判陷入僵局;德国竭力拉拢苏联。(8 分,任答 4点即可) (2)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同时使苏联放松警惕,导致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严重的损失;使二战初期德国避免两线作战,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德划定分界和东欧势力范围,严重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和主权。(7 分,任答 3 点即可) 47.(15 分) (1)宋重文轻武,军备废弛;周边少数民族强势;宋夏矛盾尖锐;宋战略失误,屡战屡败。(6 分) (2)策略:坚持持久防御战,营田固城、选将练兵;怀柔周边少数民族,对夏和议。(4 分) 评:加强了宋朝的防御力量,减少战争伤亡和物资消耗;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宋朝的统治。(5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