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广深珠三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深珠三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一、选择题 ‎1.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 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 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修筑规模之宏大的宫城、水坝,制作大量珍贵玉、陶器等,可见良渚有着非常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非国家无以为之,故C正确;A项中“完善”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信息也不能得出手工业技术先进、生产力发达,排除BD。‎ ‎2.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答案】D ‎【解析】‎ 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好,抗击打能力强,这是由于它们的经济结构的多元性,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非常大而非有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很重而非较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经济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及树木都是逸笔筒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 A. 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 “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 D. 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的世俗化倾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南宋在政治上的积贫积弱和在文化上的繁盛共存的社会背景使宋代文人的理想往往难以实现,宋代文人因此向内心深处寻找心理的平衡,因而宋代画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田园或荒寒郊野,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宁静、淡泊、超脱的心境。这显示出宋代理学“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理学精神的影响,选项C正确;材料中的绘画不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南宋马远的画作并未体现出世俗化倾向,排除D。‎ ‎4.康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祭孔子,褒扬孔子为“万世师表”。雍正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爵,敬避孔子名讳。至乾隆将孔庙的大成殿改铺黄色琉璃瓦,意将孔子与帝王同尊。清朝尊孔旨在 A. 恢复传统儒学教育 B. 消除满汉部族界限 C. 革新传统祭孔礼仪 D. 强化国家一统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清朝尊孔旨在强化国家一统意识,维护封建统治,故D正确;ABC都不是清朝尊孔的根本目的,排除。‎ ‎5.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君”到“国”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己深深地影响到民间风气习俗的变革,说明近代国家观念己在民间悄然形成,故A正确; B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D两项过于夸大了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使臣处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于是委派美国人蒲安臣出使欧美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着反映了当时 A. 传统华夷观影响外交行为 B. 列强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C. 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原则 D. 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于是委派美国人蒲安臣出使欧美诸国”可知,中国仍然实行传统的外交利益,传统华夷观念仍然影响清政外交行为,故A正确;材料中清政府委派美国人为中国使节,这无关列强侵犯中国,排除B;由材料中清政府委派外国人为中国使节,便可知清政府对近代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交上逐渐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影响,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于是委派美国人蒲安臣出使欧美诸国”,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7.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访问了延安后,把共产党人描述成俭朴的爱国者,而国民党人则是腐败的不可信教者。他的妻子在比较国共两党时则更为坦率。她曾于1937年访问了延安,并把这次旅行说成是“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斯诺夫妇这一认识 A. 促进了美国对国共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B 颠覆了美国对中共政治形象固化认知 C. 验证了延安时期中共建设的蓬勃生机 D. 切断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可知,斯诺夫妇认为延安具有进取精神,展现出蓬勃生机,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诺夫妇的认识,无法体现美国对国共的态度,排除AB;D不符合史实,排除。‎ ‎8.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家的讲话 A. 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 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C. 响应了国家发展科技的远景规划 D. 奠定了“科教兴国”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年年初,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材料中的座谈会印证了这一背景,故C项正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即1956年底,故A项错误;“学术上一定要争”体现出的是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实行的是“百花齐放”,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9.罗马社会早期,动产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不大,人们对财产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对交易迅捷的渴求。因此,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商品交易亦是如此,缔结婚姻、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 A. 立足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 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能有效地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 表明罗马契约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信息可知,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严格而繁琐,注重缔约形式,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罗马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并非高度发达;C选项错误,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严格而繁琐,忽视了交易的迅捷,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罗马契约制度严格而繁琐,注重缔约形式,并未体现其不断完善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错误;商业革命引起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引发欧洲饮食结构变化,C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欧洲饮食习惯的影响,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D。‎ ‎11.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 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 地缘政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C.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历史学家通过否定地理因素、强调制度因素对工业革命扩展方向的影响,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突尼斯等北非国家不是因为是大陆国家而接受工业革命影响迟钝,A项错误;材料中否定了地缘因素的优势,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业化的意义,并不是强调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实现 工业化,D项错误。‎ ‎12.二战后初年,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常发表关于美国很快将爆发经济危机的文章。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在就该计划向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正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的边缘,一定会不惜代价处理其过剩物资,苏联可从中获益。这表明当时 A. 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 B. 苏联积极参与马歇尔计划 C. 苏联尚未认识到美苏深层矛盾 D. 苏联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良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援助欧洲是为了处理过剩物资,避免经济危机。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并未认识到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也就是对美苏深层矛盾没有深刻认识,故C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说法绝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并未参与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单从材料看不出苏联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良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 ‎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 ‎ 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 ‎ ‎——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1)表现: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资产阶级、市民对文明生活的追求;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 ‎(2)特点:起步晚;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发展总体缓慢。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尤其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都有利于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 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得出由初级排污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根据“自来水的使用”得出由引用自然水到自来水;根据“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 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得出由卫生状况糟糕到有系统健全的公共卫生机制。条件:根据“19世纪前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民主政治的逐渐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等方面分析总结。‎ ‎(2)特点:根据“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得出起步晚;根据“传教士倡其先声”得出受西方文明或外来影响;根据“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租界更先进。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西方侵略、西方文明逐渐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的进步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可从防治疾病、健全体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有一个漫长过程,此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演变和由此引起不同社会形态更迭,它们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变迁。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达到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自行拟定一个任意角度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1:观点:15世纪以来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其纵向发展,生产力发展为主线。阐述:①16、17世纪西欧国家的海上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②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迅速拓展③世界各地区间交往进一步密切④而这种世界性的密切交往,为西欧国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⑤带来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⑥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转型。结论:历史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其核心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与近代化发展。与全球化趋势也息息相关。‎ 示例2:观点:工业革命后,历史的横向联系促进了其纵向发展。阐述:①工业革命由一国地区到多国发展,发展起来的西方列强势力大大超过了中国②它们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销售地③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促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开始了学习西方生产方式⑥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社会近代化进步。结论:工业革命后横向的地区和国家联系,促进纵向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它推动了社会转型和近代化。体现了全球化趋势。 ‎ 示例3:观点:宋元时期,历史横向联系促进西方社会的纵向的变迁。阐述:①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传播到欧洲,加强了地区的文化联系和文明来往 ②欧洲将四大发明的作用发扬光大,其中指南针促进新航路开辟,开始走向全球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③造纸和印刷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④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⑤这些都在改变欧洲的生产方式和促进其社会形态的转型。结论:传统中国与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西方社会纵向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尤其是西方的社会转型与历史的近代化发展。中华文明对世界有重大贡献。‎ ‎【解析】‎ ‎【详解】综合材料和所学,可提出观点:15世纪以来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其纵向发展,生产力发展为主线。阐述: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促进推动了世界市场迅速拓展、加速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和社会转型。最后总结:可从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其核心是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析总结。‎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自行拟定一个任意角度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许多城市人口有很大的增长,主要是移民。在纽约市150万人口中,每6个人中就有5个人挤在低矮简陋的房屋中。进步派展开了为移民和定居者改善城市居住条件、消除贫困根源的运动。1901年纽约市、1902年芝加哥市颁布了建造经济公寓和普通住宅的法律。到1917年有40个城市、11个州有了关于提供经济公寓的法律、规定来改进环境卫生和居住状况。改革住房的理念是1914年由美国的劳动者联合会提出来的,虽然遭到了那些认为提供住房不是政府责任的人的反对,但劳动者联合会还是推动了由联邦政府提供贷款、由各城市建造公共住房的方案。1915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建筑修正案,允许由州政府建造低成本的住房。‎ ‎——摘编自吴惠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1)原因:移民大量涌人,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差;城市社会矛盾激化;城市居民住房理念变化。‎ ‎(2)影响: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全有序和发展。‎ ‎【解析】‎ ‎【详解】(1)从材料“美国许多城市人口有很大的增长,主要是移民”得出移民大量涌人,城市人口激增。从材料“在纽约市150万人口中,每6个人中就有5个人挤在低矮简陋的房屋中”可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差,社会矛盾激化。从材料“改革住房的理念是1914‎ 年由美国的劳动者联合会提出来的,”得出城市居民住房理念变化。‎ ‎(2)从材料“到1917年有40个城市、11个州有了关于提供经济公寓的法律、规定来改进环境卫生和居住状况。”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全有序和发展。‎ ‎16.材料 1980—1988年在中东地区世界两大石油生产国——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它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美国采取“弱势均衡”外交政策以及必要的间接介入战争手段,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两伊战争本身加速了伊拉克社会的整合,产生了一种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模式,但给伊拉克带来巨额的债务、社会的动荡、民众生活水准的下降和中产阶级力量的式微与社会结构的两极分化。伊朗在此过程中巩固了新生的伊斯兰共和国。两伊战争使伊朗和伊拉克的实力大大削弱,有利于美国人质危机的解决和美国控制中东局势,战后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系得到加强,且借两伊战争之机获取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军队已扩充至100万人,并拥有大批新式武器,伊拉克将数十亿美元用于扩充军备,成为中东和海湾地区的军事大国。‎ ‎——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伊战争的影响。‎ ‎【答案】(1)冷战(大国影响);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石油资源争夺;‎ ‎(2)对两国造成了巨大破坏;巩固了两国政权;增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为海湾战争埋下伏笔;加强了美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联系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美国采取“弱势均衡”外交政策以及必要间接介入战争手段…两伊战争本身加速了伊拉克社会的整合…借两伊战争之机获取了在海湾地区建立基地的目的”结合所学从国际局势、宗教因素、领土争端及资源争夺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两伊战争本身加速了伊拉克社会的整合,产生了一种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模式…社会结构的两极分化。…实力大大削弱,有利于美国人质危机的解决和美国控制中东局势”结合所学从战争破坏、巩固政权、美国的中东扩张、战争伏笔进行分析阐述。‎ ‎17.材料侯德榜(1890年-1974年),1921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 ‎1933年撰写《纯碱制造》一书,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3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南京铔厂,这个厂连同永利碱厂一起,奠定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基础,培养出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七七事变”后,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与日本“合作”,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抗战。1938年,筹办四川碱厂。40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 ‎50年代,发明制作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大面积推广且实现了工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侯德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侯德榜50年代发明的新工艺得到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 ‎【答案】(l)贡献:将所学西方先进的化工知识带回中国,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多次创新化工工艺,推动中国化工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抗战、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都作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发展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原因:新中国成立,政局稳定;政府重视;工业化起步,农业发展需要;新工艺本身先进,实用性强。(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解析】‎ ‎【详解】(l)贡献:根据“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得出将所学西方先进的化工知识带回中国,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根据“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发明制作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大面积推广且实现了工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出多次创新化工工艺,推动中国化工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抗战、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都作出了贡献;根据“培养出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得出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根据“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得出在国家科技发展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原因:根据50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可从政局稳定、政府重视、工农业发展需要、新工艺本身先进性和实用性等角度分析总结。‎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