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   D.诸侯争霸民生困苦 ‎2.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   B.诸侯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 C.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D.分封制中孕育着中央集权 ‎3.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C.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 ‎4.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下面对此举措分析正确的是 A.科举制重视对考生身份的审查   B.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 C.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D.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 ‎5.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6.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材料表明北宋 性格描述  ‎ 结果 吕端 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 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 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 远在下尔” ‎ 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 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 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7.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被广为误解的名言:“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乍听起来,人们很容易以为他是在用厌恶和鄙夷的眼神,打量着那些在政治的泥潭中挣扎的红尘男女。其实,亚里士多德是想说,人从本质上是一种群居动物,只有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人们才能不断砥砺切磋,在道德上臻于至善。材料表明 A.亚里士多德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B.民主制度造就了雅典灿烂的古代文明 C.亚里士多德推崇雅典的公民意识  D.雅典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公民的个性发展 ‎8.美国政治学家乔·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说,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是个把贝壳流放作为预防措施而非惩罚措施的城邦,因为它不容许一个公民比其他公民更优秀。这一观点 A.表明雅典人用陶片放逐的方法对付优秀公民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民主制度不适合于古代希腊 D.认为古希腊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9.罗马法规定:“地方议会的议员不得被判处矿坑苦役以及矿场劳役,也不得判处叉架刑以及火刑。如果受到这种性质的判决,应该将其解救。但是,这不应该由作出判决的人进行,而是把情况向皇帝汇报,由皇帝根据其权威或变更刑罚的种类或将其开释。”这说明 A.罗马法的实行具有差异性   B.公民死刑判决最终由皇帝决断 C.罗马法践行重罪轻罚原则   D.民主制度的发展得以继续保障 ‎10.正如梅因所言:“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于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最初,罗马人不愿意把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赋予外来人。这说明早期阶段的罗马法 A.强调血统,内容保守   B.有较强的封闭性特点 C.形式主义色彩较浓厚   D.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 ‎11.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利于贵任内阁制建立 ‎12.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体的任何文官职务;任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这一规定 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加強了中央政府权威   D.确保了国家立法权独立 ‎13.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院同时存在且万不隶属,州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共和制原则  C.对究法负责原则  D.联邦制原则 ‎1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因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或是重大失误,内阁就要下台,执政党就要下野。这表明 A.总统权力受限制  B.总统对部长负责 C.议会对总统负责  D.内阁对总统负责 ‎15.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权威千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 A.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  B.君主权力小仅是国家的象征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17.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改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8.1908 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权钦定颁行法律,总揽司法,委任审判衙门。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的权利和自由。这反映了 A.清末宪政运作之权操诸于皇帝  B.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C.民众的自由权利缺乏有效保障  D.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时机成熟 ‎19.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  D.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 ‎20.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 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  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21.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述现象反映出 A.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  B.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 C.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D.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 ‎22.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月的是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 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 ‎23.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增强了贵族阶层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24.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两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5.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第II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向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4分)‎ 材料二 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 ‎ ‎(2)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6分)‎ ‎27.(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9分)‎ 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英两国女女解放运动开展的共同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3 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分)‎ 材料二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了明治政府怎样的教育原则? (4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8分)‎ ‎(2)谈谈清末保甲制最终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对当今乡村稳定和发展的借鉴意义。(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任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 ‎1.C 2.D 3.D 4.A 5.A 6.B 7.C 8.B 9.A 10.B 11.D 12.D 13.D 14.A ‎15.A 16.B 17.D 18.C 19.C 20.C 21.C 22.D 23.B 24.C 25.B 二、非选择题:本人题共4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 变化:君主制到寡头制,再到民主制。(2分)‎ 论证:因为占雅典居民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分)‎ ‎(2)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分)本质上不相同。(1分)‎ 理由:唐朝的三省消弱相权受制于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美国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 ‎27.(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如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分,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 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6分,任答三点得6 分)‎ ‎(2)特点:受西方影响;起步较晚;城乡不均;受本国保守势力利和传统习俗阻碍明显。(4分)‎ ‎(3)共同原因: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妇女自身不断的争取与斗争。(6分,任答三点得6分)‎ ‎28.(1)领域:教育管理机制、办学机制、教学内容。(3分)‎ ‎(2)特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与培养忠孝思想相结合。(2分)原则:和魂洋才。(2分)‎ ‎(3)认识:教育要与现实相结合;教育改革要与国情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实用人才。(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9.(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4分)‎ 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4分)‎ ‎(2)意义: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2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