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考试(6月)试题 高二历史 ‎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32*1.5=48分)‎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从外迁入的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 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 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2.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宗族的族长拥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权力,如主持家族事务、规约族人行为、裁判族人纷、维护纲常礼教以及管理和分配族田和其他共有财产。据此判断,族权 A.来源于君主专制制度 B.以伦理纲常为理论基础 C.与宗法制原则相一致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 ‎4.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 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5.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 A.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 B.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 C.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D.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 ‎6. 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 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最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文景两代的政策 A. 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B. 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7.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8.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申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9.下表是从汉至唐地方机构变化简表,该表反映了 ( )‎ 机构名称 北方 南方 元封五年 十三刺史部 ‎9‎ ‎4‎ 贞观元年 道 ‎5‎ ‎5‎ A.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了地方行政区划 B.国家对于北方重视程度的下降 C.古代政治制度受经济重心变革的影响 D.减少地方行政区数量是历史发展趋势 ‎10.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C.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11.宋神宗元丰三年,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恢复了唐三省制规模,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派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派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据此可知元丰改制 A.完全恢复了隋唐三省六部制 B.消除北宋冗官、冗费、冗兵问题 C.解决了君权与相劝的矛盾 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12.有学者认为:“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 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13.北宋欧阳修曾上奏朝廷,指出科举制应“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据此可知他主张科举考试应 A.体现地域差异 B.严格等级出身 C.统一选拔标准 D.确保公平公正 ‎14.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天朝上围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1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下列条款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B.“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 C.“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D.“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6.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17.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 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溯流 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 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 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 ‎18.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19.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政府动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这反映了 A.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具有必然性 B.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 C.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消极后果 D.中外战争缘于宗教文化的冲突 ‎20.学者易中天说,实际上,历史的进步往往因于妥协……其实妥协是一种政治美德。下列史实能够诠释上述观点的是 A. 版籍奉还B. 公车上书C. 清帝退位D. 一票共和 ‎21.“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小......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容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 ) ‎ A.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B. 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向全国颁发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接着,参议院补充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变化表明 A.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 B.《临时约法》的颁布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开始呈现新旧并存特点D.南京临时政府注重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23.梭伦时期,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教治处于繁荣阶段 B贵族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 D.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 ‎24.《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仪》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思想上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内容上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理念上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25.古代罗马法规定,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但又规定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论处。这反映出罗马法旨在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宣扬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调和阶级矛盾 ‎26.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 A.限制民主 B.防止谬误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障国会权力 ‎27.美国只有一个政治纪元,也只有一种政治时间,无论其政治身份在危机时刻发生何种结构性的改造,还都是发生在1787年宪法设定的政治框架内。这旨在强调 A.美国的近代宪法完美无缺 B.联邦宪法化解危机的功能[]‎ C.美国宪政实践具有连续性 D.宪法固化美国的政治身份 ‎28.托克维尔曾写道:“于是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 B.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D.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 ‎29.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A.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30.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1.1917年4月,俄国革命家李可夫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据此判断,他会主张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准备举行武装起义 C.有限度的支持临时政府 D.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2.《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二.材料题(共三题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明太祖罢御史台,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为百官表率,协同吏部考核官员,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案。都御史为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按行政区划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凡出巡的都御史或副都御史,可分别授予总督、提督、巡抚及经略等官衔,督抚可不请示皇帝而“便宜从事”,在组织上仍隶属都察院,起初为临时派往某地监察,后为加强统治而固定化。清雍正元年,为避免监察机构重叠,提升监察机关职能,改变给事中制度对皇权的制约,把专察六部的六科合并于都察院,实现了科道合并、台谏合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06年,迫于内外压力,受三权分立等思想影响,清政府拟定《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裁撤都御史人数总额;裁撤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按行省分设二十二个道;新设都察院研究所,购买书籍及京外报纸,作为科道官员纠察裁判的参考资料。此外,新设的检察 厅专管司法监察事务,都察院稽查京师地方治安的监察机构——五城兵马司被取消。清朝覆亡,都察院被废除。但其监督职能被不同的机构所继承和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先后颁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法》、《议院法》等,都体现了议会监察制度,行使立法、行政、舆论之监督。‎ ‎——摘编自刘志勇《清末都察院改革:方案设计、改革结果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都察院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4分)‎ ‎34.(16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伯利克里为民主政体创新了哪些措施。(6分)‎ ‎(3)谈谈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司法审查观念为越权无效原则所主宰,认为司法审查的主要功能是落实议会的真实意图,其背后体现的是议会至上的传统宪法观念。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权几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世价值,而对人权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作为公权力的立法和行政,对立法、行政的限制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动向,‎ 普通法宪政主义应运而生。普通法宪政主义认为,司法审查不应该以或仅以议会的立法意图为标准,而应扩及尊重个人意志自由这样更高级的道德律。‎ ‎——摘编自李洪海《英国宪政思想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通法宪政主义兴起的意义。(6分)‎ ‎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考试(6月)试题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32*1.5=48)‎ ‎1-5 BDDAB 6-10 CBDCC 11-15 DCCBC 16-20 BCDAC ‎21-25 AADDC 26-30 BCBDD 31-32 CB 二.材料题答案 33. ‎(24分)‎ ‎(1)趋势:地位进一步提高;权力不断扩大(行政监察与司法监察并举);都察院官员由临时巡抚地方到固定化;监察职能日趋集中(科道合并、台谏合一);对皇权的制约日趋弱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强化了专制皇权;加强了对地方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提高了监察效率,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4分,答出二点即可)‎ ‎(2)变化:精简机构与冗员;注重提升监察官员的业务水平;关注舆论监督;司法检察权(司法监察)独立;都察院的改革与废除;通过立法建立民主监督体系(议会监察制度)。(8分,四点即可)‎ 原因:清末应对统治危机的需要;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的推动;进步人士的积极推动。(6分,三点即可)‎ ‎34.(16分)‎ ‎(1)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4分)‎ 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后代基本沿袭。(4分)‎ ‎(2)说明:不是。(1分)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实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民主(少数人的民主)。 (3分)‎ 措施: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制定“公职津贴”制度。(2分)‎ ‎(3)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创新改革。(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35.(12分)‎ ‎(1)特点:王权受到限制,确立议会主权;以革命为前提、以立法为主要手段;受经济水平制约;权力转移具有和平性、渐进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意义:推动了司法审査原则由议会主权原则向法治原则转变;限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适应了人权观念发展的新要求,维护了个人白由和权利;推动了英国宪政思想的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