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4/41/62e29b79a8b1b9f617a7645afcbb1196/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4/41/62e29b79a8b1b9f617a7645afcbb1196/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4/41/62e29b79a8b1b9f617a7645afcbb1196/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2)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社会转型,历史进步 B. 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C. 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D.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为国家的产生奠定经济基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故可知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家天下”和“公天下”的意思,然后根据设问“不正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秦朝建立之后,实行郡县制,“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说明了在“封建”之下,官员是世袭的,即分封制,B正确,排除C。宗法制形成于西周时期,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旨在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与题目无关,A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目无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分封制,即封邦建国,意为“封建”,学生再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 14 - 3.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的“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体现的是一种有关宗法血缘关系的制度,即宗法制。C正确。A、B、D未体现。 点睛: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尊宗敬祖是其表现之一。 4. 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太守 D. 御史大夫 【答案】D 点睛:材料“监察百官”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5. 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变局”的表现之一是 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 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 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 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 【答案】A 【解析】周朝是典型的“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而秦朝却是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最高权力逐步集中的确是“天下一大变局”,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BD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是秦朝时期的;C项错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 14 - 点睛:本题关键是“变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6.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鉴于以上教训,秦朝实行了 A. 朝议制度 B. 焚书坑儒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D 【解析】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知描述的是分封制的弊端,鉴于此秦始皇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度,故本题答案选D项,排除C项;AB与材料无关。 7.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汉承秦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皇帝制与郡县制,西汉也实行皇帝制,同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包含了郡县制,故A选项正确;秦朝没有刺史制,故B、D选项错误;秦朝也没有封国制,故C选项错误。故选A。 8. 有关“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南江北行省”,联系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排除AB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 14 - 9. 打破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打破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更能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的作用,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故D正确。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为依据,故A错误。察举制后期也被世家大族控制,故B错误。九品中正制以血缘门第为依据,故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0.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与宰相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官僚机构 B. 内阁制和宰相制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 C. 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 D. 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正确。进一步可知,D项“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度 11. 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南书房 C. 内阁 D. 军机处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14 - 权力都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D项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于清朝初期,与雍正帝时期不符,排除A。康熙是设立南书房,排除B。明成祖设内阁,排除C。 12. 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有着无法释怀的感念。西方人感念的是古希腊的 A. 独特的地理环境 B. 发达的商品经济 C. 高大宏伟的建筑 D. 城邦的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古代希腊对世界的主要贡献就是她的民主制度,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是古希腊的特点,但不是最主要的。 13. 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将其认为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物名字写在陶片上。如果某人得票超过半数,就会被放逐国外十年。此制度开创于 A. 梭伦执政时期 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 查理一世执政时期 D. 拿破仑执政时期 【答案】B 【解析】由“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将其认为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物名字写在陶片上。如果某人得票超过半数,就会被放逐国外十年”可知描述的是陶片放逐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开始实行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与题干无关。 点睛:关键是通过材料信息得出陶片放逐法,然后结合雅典时期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做出选择。 14.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公民”指的是雅典城邦中的 A. 妇女 B. 奴隶 C. 外邦人 D. 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 14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适用范围,联系课本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子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妇女、奴隶、外邦人说法均不准确。只有D说法符合史实,故此题选D项。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公民 15.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它 A. 信仰上帝,希冀来世 B.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C. 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D. 适用于罗马帝国各个地区 【答案】C ........................ 16. 罗马法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由“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万民法,故本题答案选C项;AB只适用于罗马的公民;D项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 点睛:《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属于公民法范畴;罗马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的公民;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17. 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A. 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 B. 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 C. 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 - 14 - D. 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错误,雅典实行民主制,罗马实行的帝制;B项二者均不符合;C项罗马后来发展成大的帝国。因此ABC均错。D正确,雅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文化,罗马留下的是法律文化。 考点: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的法律 点评:古希腊与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腊的民主与罗马的法律到现在依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8.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 A. “光荣革命” B. 《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力法案》,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前提条件;CD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9.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能 A. 征税 B. 废止法律 C. 参与行政 D. 自主组织常备军 【答案】C 【解析】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军事权,立法权,但是国外还拥有参与行政的权力,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20. 议会制改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的主要表现。下列有关1832年英国议会制改革的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此次议会制改革增加了产业工人在议会中的席位 B. 此次议会制改革根源于工业化进程加快 C. 此次议会制改革确立了议会主权 D. 此次议会制改革确立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14 -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此次议会主要是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B项正确,工业革命完成后,资产阶级有钱无权推动了议会改革;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中议会就有立法权;D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21年。 21. 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最高法院行使 A. 行政权 B. 司法权 C. 立法权 D. 选举权 【答案】B 【解析】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国会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22. 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B.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 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D. 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 【答案】B 【解析】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可知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对宪法负责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C项是英国首相的产生办法;D项不符合史实。 23. 有人认为美国政体优于英国政体,也有人认为英国政体优于美国政体。对此,你认为两国政体 A. 都是西方国家政体,不能比较 B. 英国优于美国,因它建立最早 C. 美国优于英国,因它国力第一 D. 只要符合本国国情就是最好的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体没有优劣,要符合本国国情,故D项正确,A项错误;BC - 14 - 项不符合题意。 24.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该条款出自 A. 美国1787年宪法 B. 德意志1871年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等信息,可知该条款出自法国1875年宪法。故答案为C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皇帝,没有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排除ABD项。 25.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德国政体的突出特点是 A.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B.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C. 联邦国家共和制度 D.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答案】D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体现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权力上,具体表现为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故D正确;ABC不符合德意志帝国,排除。 26.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答案】D - 14 - 【解析】试题分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2014年确定,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 27. 下图所示景观曾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却在近代的一次战争中被焚毁,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这一皇家园林为圆明园;再结合所学,可知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火烧,B正确。 28. 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 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 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 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夺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答案选C。AD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但不是本质;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也不是本质。 29. 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 14 - B. 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它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它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爆发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题干中材料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只能是太平天国采取的资本主义措施,即《资政新篇》的颁布,所以本题选择C。ABD与世界潮流不符。 30. “赔偿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以上内容出自 A. 中英《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中日《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由条约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条约是《马关条约》,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阅读(每题20分,共40分) 31.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 14 -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答案】(1)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 影响:秦朝: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 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 (3)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要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解析】(1)材料一中第一幅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央官制与地方制度,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幅图所介绍的是雅典的一些民主机构,反映的是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制度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雅典的民主制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民主权的角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另外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还有轮番而治,抽签选举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等方面指出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几制度创新要符合国情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4 - 材料一(英国)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化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政体,并分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中体现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答案】(1)体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君主权力来自人民;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等。 (2)政体:总统(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 (3)原因:创造性地建立了总统(民主)共和政体;将启蒙思想的理论付诸实践;其民主政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4)相同:美英均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均通过立法确立和巩固民主政体。 - 14 - 【解析】由“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二问由“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可以分析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另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议会主权及国王统而不治方面回答。 由材料二可知美国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其政体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是总统共和制。 由“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是创造性地建立了总统(民主)共和政体;“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可以看出是将启蒙思想的理论付诸实践;由“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可以概括出其民主政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美两国政体可以从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和分别通过宪法巩固民主政体方面回答。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