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承德一中2018-2019年度(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 一、单选题:(每题1.5分 共计42题 63分)‎ ‎1.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 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七出”、“三不去”,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对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反映了男子不可以随意休妻,体现了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父权族权)、男尊女卑、以礼入法(体现儒家伦理)的特点,是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体现,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C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 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可知,西周分封制使中原文化扩展到周边地区,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西周对地方的控制.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3.与“入值文渊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於相”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承而行之。迭而操宰相之权” C.“别置中书於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D.“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答案:D 4.秦代九卿中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血缘政治的削弱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政治制度的成熟 D.行政效率的提高 答案:C ‎5.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村会阶层流动。材料反映了北宋到南宋,出身高级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逐渐减少,说明了世家大族影响力的衰落,故A项错误;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如采用糊名法,进一步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这为社会底层读书人进入仕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到了南宋时期,祖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人数增多,本质上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故B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宰相出身的变化, 而非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 ‎6.科举考试中,新科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中殿试的作用。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科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而,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防止出现该类问题,即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殿试防止营私舞弊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和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7.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 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答案:A ‎8.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 A.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   B.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 ‎ C.受到陆王心学的操控   D.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的作用.据材料“‘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可知.明代内阁通过对皇帝讲经论史.引导皇帝走向正道,这有利于规范君主执政.故A项正确:“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是一种道德标准,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明代内阁非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故D项错误。‎ ‎9.军机处的底层听差都由不识字的少年担任,王公大臣没有军机处行走头衔的不得擅入军机处,有擅闯军机处廊下一步者,军机大臣或军机章京可以立斩不赦。材料说明了军机处( )‎ A.严格保密制度强化君权 B.严格限制王公大臣个人活动 C.杜绝了泄密事件的发生 D.已经实际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军机处严格的保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旨在加强皇权,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王公大臣不得擅入军机处而非限制其个人活动,排除B项;“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军机处承旨办事,没有决策权,排除D项。‎ ‎10.所有陪审员必须宣誓“决不投票赞成废止私人债务,或赞成分配属于雅典人的土地或房屋”。每年当首席执政官就职时,由传令官颁布告示:“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受到城邦保护 C.严格履行契约制度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不会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决不投票赞成废止私人债务,或赞成分配属于雅典人的土地或房屋”“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可知,古代雅典城邦注重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契约制度,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1.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 A.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批判,间接民主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故B正确;材料仅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故A错误;雅典民主不是奴隶主独享的民主,故C错误;材料是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故D错误。‎ ‎12.《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 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等信息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在维护贵族利益的同时,适当照顾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故B项正确。 ‎ 材料没有反映对贵族特权的限制,故A项错误。 ‎ ‎《十二铜表法》侧重保护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 ‎ 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 故选:B。‎ ‎13.《查士丁尼法典》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如果这匹马是遭人以暴力夺走,租马的人就不必负责,他不必为了保护别人的马而陷自己于危境。但是,如果租马的人过了约定时间没有归还而丢失了马,即使马是被人强行夺走,他也要负赔偿责任。这一案例主要说明罗马法(   )‎ A.践行公平正义的理念   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 C.坚持公民人身安全至上    D.具备完整的法律体系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如果这匹马是遭人以暴力夺走,租马的人就不必负责,他不必为了保护别人的马而陷自已于危境,但是,如果租马的人过了约定时间没有归还而丢失了马,即使马是被人强行夺走,他也要负赔偿责任”可以看出罗马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故A项正确。‎ B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C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故选:A。‎ ‎14.阅读下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在英国内阁中贵族阁员减少,非贵族阁员增加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答案:B ‎1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D.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司法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民主制度受到司法干预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立法和行政部门相互制约,不是冲突不断,故C项错误;“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表明司法权的举足轻重,故D项正确。‎ ‎16.在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这则小故事反映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 A.暂时调和宪法制定中政党矛盾B.完善立法程序来防止决策谬误 C.扩大国会立法权强化中央集权D.建立国会内部的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中“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的立法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B项正确;A,C两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三权分立是指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彼此间的制约、分权,而不是国会内部的制约、分权,故D项错误。‎ ‎17.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                  B.否定等级制度 C.维护共和政体                     D.维护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是贵族等级的象征,法律将其废除体现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答案选B,A C D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点评:‎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18.《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体现在19世纪德国的统一(   )‎ A.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B.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 C.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D.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方面的成就,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德国统一的方式和对欧洲社会潮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的方式”保留了旧王朝专制主义的传统,这“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故B 项正确;改变了出时欧洲各国力量对比的是德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非德国的统一,故C项错误;德国的统一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而不是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故D项错误。‎ ‎19.马克思曾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文件,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这段话反映了()‎ A. 巴黎公社的战士有着英勇斗争的精神 B. 巴黎公社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 巴黎公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 D. 巴黎公社不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答案:B ‎20.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官府会付给—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 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答案:B 解析:“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一定天数的无偿差役”,而宋代出现“雇植”,这说明宋代官府和工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雇佣的关系,与唐代的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相比,工匠的人身限制进一步被放宽,即宋代工匠对官府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21.明初政府规划南京城内制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履鞋在轿夫营,伞则在应天街之西,木器南在钞库街,北在木匠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布局( )‎ A. 是坊市管理体制的体现 B. 表明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 C. 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管理 D. 符合工商业市镇拓展的要求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售铜铁器在铁作坊,皮草市场则在笪桥南……北在木匠营”可知明初南京城的工商业不同行业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说明是为了便于政府强化城市的管理,C选项符合题意。坊市制度在宋朝就已经被打破,A选项排除。政府利用集聚推动发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南京城属于都市,不属于工商业市镇,D选项排除。‎ ‎22.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种类 概况 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 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 由此可知,北宋 (   )‎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答案:D ‎23.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断出(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9‎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A.政治中心随着人口南移而变化 B.在政府赋税收入方面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C.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D.唐朝时期江南经济仍然比较落后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由西汉时期的19.8%增长到北宋时期的62.9%,与此同时,北方人口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比例变化可以说明;第一,南方的社会环境比北方更加安定;第二,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渐渐超越北方;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A、D两项错误;古代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人口,人口的变化必定会给税收带来影响,B项符合题意;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C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24.北魏大臣李安世上奏《均田疏》中说: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后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实施,据此可知均田制( )‎ A.重新建立封建土地依附关系 B.促使流民问题得以解决 C.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 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可知,此举意在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以提高土地使用率,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封建土地依附关系,排除A项;均田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民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排除B项;均田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5.下图反映了1580-1626年西班牙流往欧洲其他国家贵金属折合白银数量(公斤)的情况,其对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 )‎ A.成为世界市场中心B.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C.世界霸主地位衰落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又经西班牙向尼德兰、意大利等国,图示即是对这一情况的反映。但西班牙的贵族地主把这些贵金属主要用于奢侈消费,而不是投入生产领域,所以大量的金银流向了尼德兰、法国等国,推动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成长起来,而西班牙自身却加速走向衰落,故C项符合题意。‎ ‎26.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______( )‎ 标题: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四、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 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答案:D ‎27.下表是《1839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情况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 童工总数 ‎192887人 棉纺织童工数 ‎110424人 其他行业童工数 ‎82463人 ‎——数据来源于庄解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A.机器发明放宽了对劳动力的要求和限制 ‎ B.1932年议会改革忽略了工人的政治权力 C.工业革命促成了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 D.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答案:A 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839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人数较多,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机器的使用,使得对劳动力的要求和限制的放松,因此童工数量增加,故A项正确。‎ ‎1932年议会改革使得英国民主政治更加完善,故B项中的忽略说明错误,排除。‎ CD两项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28.18世纪后,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攀升。1700年,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7人,至1800年,则上升到2.5人。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缩小了贫富差距 B. 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C. 缓解了阶级矛盾 D.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的人数增加,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剩余,1800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剩余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工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故D正确;材料与缩小贫富差距没有直接联系,故A排除;剩余农业劳动力流向工厂并不能维护人民的权益,故B排除;劳动力流向工厂也没有缓解阶级矛盾,故C排除。‎ ‎29.下表为依据《技术进步与新经济》一书整理的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一览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 ‎1801-1850年 ‎79‎ ‎50‎ ‎11‎ ‎41‎ ‎43‎ ‎1851-1900年 ‎58‎ ‎69‎ ‎78‎ ‎118‎ ‎44‎ ‎①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②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后发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④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30.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时间 ‎1901年 ‎1908年 一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773人 ‎1240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万辆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经济特别是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德国战争准备,故B项错误;材料仅能说明汽车工业发展,不能体现政府的全面干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轻工业的发展情况,不能比较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故D项错误。‎ ‎31.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B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答案:A ‎32.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  )‎ 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 ‎ B.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C.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 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答案:C ‎33.国学经典《三字经》警示后人“子不孝,父之过”。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而汉武帝以后则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从先秦时期到汉初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先秦儒家思想已被否定 B.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 C.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D.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答案:C 解析:先秦时儒家倡导的“父慈子孝”体现了父子间的双向关系, 而汉代懦学主张“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则体现了 “父为子纲”的三纲思想,这是儒家伦理观念强化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34.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 A. 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 强调理性思考 ‎ ‎ C.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 反对贵族专权 答案:A 解析:“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表明孔子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 故选:A。‎ ‎35.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 考证相关史料真伪 答案:B ‎36.近代某位人士宣称,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上帝如同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为自然界立法,使世界机器运转而又不干涉它的运转。据此判断他应该属于(  )‎ A. 第一次论证人人平等的智者学派 B. 强调自然欲望的早期文艺复兴者 C.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 D. 构建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者 答案:D 解析:“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上帝如同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为自然界立法,使世界机器运转而又不干涉它的运转”表明他强调自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是构建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者,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 ‎37.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 A.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C ‎38.15世纪后期以来,古登堡(注: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版《圣经》发行,学者们能得到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论,阅读《圣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上述材料推断( )‎ A.科学知识为神职人员垄断 B.宗教迷信在欧洲广泛流行 C.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思维 D.印刷技术推动了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刷术和宗教改革。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使得《圣经》更加普及,人们自己可以读到《圣经》,并开始怀疑教皇对《圣经》的解释,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推广使得神职人员 对科学知识的垄断被打破,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内容,C项错误;宗教信仰并不能算作迷信,在此之前宗教在欧洲也广泛流行,B项错误。‎ ‎39.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过程中的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证.达•芬奇虽然进行了实验,但实验的目的旨在帮助其绘画,故A项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产生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 ‎40.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 A. 宋词 B. 元曲 C. 明清小说 D. 京剧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推动了京剧的形成,符合材料中所说“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京剧没有出现关汉卿这样的大家,但仍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故D符合。 A、B、C均不符合,排除。 ‎ 故选:D。 ‎ ‎41.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B ‎42.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扬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 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作品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百年孤独》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D 解析:“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发挥诗人的想象力”说明是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故A项错误; 《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故D项正确。‎ 二、材料题:‎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宋代)科举分好几种,其中进土一级最受尊崇。进士考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当时的考卷以数码代替人名,并且誊抄出来以防因笔迹泄露而发生舞弊现象。‎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权演变的史实,指出推动宋代“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的相关措施并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进步之处。(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10分)‎ 答案:‎ ‎(1)相关措施: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分散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 进步之处: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用;考试过程更加严密公正。(不会概括最多给 ‎(2)特点:吸收佛、道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 ‎(3)论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在宋代推广应用,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 解析:‎ ‎(1)从“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可以看出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这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内部,为分散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这都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2)从“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可以得出理学吸收佛、道思想;从“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可以得出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 ‎(3)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体现出宋代在经济、思想和艺术层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革新。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这几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逐步概括出相关的内容,得出结论。‎ ‎44.材料解析题:(12分)‎ 材料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于1865—1866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应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份儿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爵士决定携同妻子海伦、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最终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意外的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重返祖国后,他的儿子罗伯尔做了海员。并且在格里那凡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小说的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情节:1862年英格兰人寻找新殖民地。‎ 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概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英国工业实力的增强,英国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加紧了殖民扩张。‎ 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儿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传播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殖民地区的近代化,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