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一、选择题(共36题,1-24题,每题1分;25-36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 ‎1.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面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2.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 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 “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3.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 A.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B. 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C.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D. 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4.下图反映的是“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 A.多元化 B.形象化 C.国际化 D.简约化 ‎5. 下面是几副颂扬元明时期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对联。 哪副对联所颂扬的名人曾在其著作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他是 A.一梭穿行字宙,两手织就云裳 B.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观天成就日月同辉 C.钜著仰先贤纲举目张传本草,大名驰四极西欧东亚拜崇丘 ‎ D.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 ‎6.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 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 ‎7.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人自己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真理高于一切 ‎8.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C.文艺复兴倡导个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9.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10.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1.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其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l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 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 ‎ C.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 D.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 ‎12. 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年间,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 1724~1804年)( )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歌德是西方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和莫扎特使西方古典音乐达到极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康德、贝多芬 B.卢梭、贝多芬 C.卢梭、德彪西 D.康德、德彪西 ‎13. “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洋獉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之俗……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庶几取外人知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于相形,斯可有备无患。”以上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陈独秀 ‎14.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下列各项,属于当时梁启超所言的是 A.“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B.“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C.“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15. 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题目:笫一场为藩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A.晚清教育几无改变 B.选人标准新旧混杂 C.清廷旨在笼络人心 D.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16.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开平盛世即君主立宪制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赶走帝国主义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民权 C.必须立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民生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 ‎18.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由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恋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故 ‎19.下列符合20 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是 ‎20.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2l.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选项 具体事物、现象 一般性认识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 中共光辉历程 B ‎《权利法案》、1875年宪法、1889年宪法   ‎ 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唐璜》、《悲惨世界》、《梅杜萨之筏》、《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 ‎22.右图是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浑身雪白,绒毛轻柔;另一只猫乌黑透亮。这是l984年由人称江南猫王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下列最能体现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的是 A.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3.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24.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之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辫证思考 D.逻辑推理 ‎2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 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 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 D.社会生活中普遍注意天象 ‎26. “仁”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但汉代太学没有将其作为教材,当时的经书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在唐代才跻身经书之列。这说明 A.孔子的地位在唐代才最终确立 B.唐代实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仁”不是汉代主流思想的核心 D.儒家思想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27. 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氏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 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28.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29.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 ‎30.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 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 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31.16世纪的特兰托会议宣称:“基督教的真理和道德规范,除依据《圣经》外,还依据不成文的传统,而传统任凭教会选择决定,《圣经》的诠释亦必须遵照教会意见。”此次会议主要目的是 ‎ A.反对宗教改革 B.强调信仰的纯洁性 ‎ C.推动民族国家的发展 D.阐释信仰和道德的关系”‎ ‎32.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33. 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赢,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 )‎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C.建立君主市宪政体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34.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35. 学者闻一多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中国之命运》公开地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这反映出当时闻一多(    )‎ A.深受渐进改良思想的影响 B.由亲蒋反共转变为反蒋反共 C.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激进思想 D.维护自由、民主的“五四精神”‎ ‎3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译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二、非选择题(37题25分,38题12分,39题15分,共计52分)‎ ‎37.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年表(部分)‎ 材料二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在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摄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 ‎——摘编自石荔菠《洛克宪政思想的哲学分析》‎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城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天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生活时代的政治特点,并对孔子的政治主张进行简评。(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的宪政思想。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12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各府县、各市镇。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 材料二 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地区己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 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摘白范广寅《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 ‎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消费观并加以评析。(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l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 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AndrewMelville)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 ‎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 ‎ ‎——《外国高等教育史》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兰大学有哪些创新和及影响。(7分)‎ ‎1-10:ACDDD BBCBC 11-20:AABDB BBDCB 21-30:BDDBD CBBBD 31-36:ADBDD A ‎37.(1)士大夫夺权;诸侯争霸(混战);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瓦解。(4分)‎ 评述: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3分),身处乱世,心系周礼,具有旨在重建社会秩序的责任感和对政治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2分)但礼具有保守的一面(2分),在践行上缺乏客观可能性,在当时不受重视(2分)。‎ ‎(2)思想:社会契约:分权制衡:依法治国。(6分)‎ 经济:自由思想在引起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生产的原则。(2分)‎ 宗教:倡导思想解放,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2分)‎ 政治:其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思想,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2分)‎ ‎38.(12分)‎ 观点:明清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时期的欧洲在社会消费观上都崇尚奢侈的消费(奢侈之风突破了社会等级限制或逾越社会限制)。(2分)‎ 原因: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市民阶级的产生;消费观念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4分)‎ 欧洲: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任答两点即可,4分)‎ 总之,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时期欧洲的社会消费观都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的形成发展。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对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只要言之成理,立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2分)‎ ‎39. ⑴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较少受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8分)‎ ‎⑵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神学和宗教束缚,大学课程逐渐世俗化,确立了自然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分)‎ 在教学对象方面:大学教育逐渐面向工人和商人子弟,打破教士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分)‎ 在教育方式方面:用民族语言英语取代了拉丁语,促进教育普及和文化发展,推动英国国际市场的开拓。(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