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二12月联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高二12月联考(2016

滁州市部分高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联考 历史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以上材料评价的是 ‎ A.孔子“仁”的思想 B.墨子“兼爱”思想 ‎ C.孟子的“性善说’’ D.陆九渊“心学”思想 ‎2.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则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 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4.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经世致用 ‎5.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 C.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6.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 A.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C.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D.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7.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C.采取宗教形式表观人文精神 D.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8.“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可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实用技术发达 B.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9.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 C.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10.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十日谈》和《红楼 ‎ 梦》的相同之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揭露社会的黑暗 B.歌颂反抗精神 ‎ C.推崇人文主义 D.促进商业的发展 ‎1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书法 B.戏剧 C.绘画 D.杂技 ‎12. 一位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B.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C.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D.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3.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③“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谢万民之恨”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14.当年胡适年轻气盛,为了抬高自己,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三只兔子”(如图)而成名的。这“三只兔子”的共同点是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15.“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t-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 ‎16.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 A.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B.动员民众关心国家大事 ‎ C.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17.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 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19. 19 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 ‎ C.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 D.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2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关于这一战略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1995年做出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 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 D.这一战略的实施推动了“863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 ‎22.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10”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 C.全国人民的支持 ‎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23.“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问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有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问喜剧》 D.《十日谈》‎ ‎24.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 B.现实主义美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C.印象派绘画:莫奈《日出印象》 D.现代主义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25.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全世界有6亿多民众能够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们是 ‎ A.通过电视观看直播 B.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 ‎ C.通过广播收听报道 D.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孟子》‎ 材料二 ‎ 令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 ——《荀子》‎ ‎ 材料三 ‎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苟子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 ‎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4分)‎ ‎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 ——摘编自《百度百科》‎ ‎ 材料二 ‎ 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 ‎ ‎ ‎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 ‎ 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 ‎ 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 ‎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 ‎ 一摘鳊自利马窦《中国札记》‎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马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6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南京某中学历史兴趣学习小组负责编辑历史校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下面是他们为刊物设计的目录:‎ ‎ 该目录的设计并不完整,遗漏了一些重要人物,请至少补充两名,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所补充人物须在宣传西学中地位重要,影响深远;所说明的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9.(12分)‎ ‎ 材料一 ‎ 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胡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 一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 材料二 ‎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4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晚年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分析有何异同?毛泽东如此分析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基本依据是什么?(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