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2020届高三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2020届高三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2020届高三学习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4.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 ‎2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适得其所欲。”由此可见西汉初期 A.禁止商品流通 B.在政治上采取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C.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我国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6.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 A.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C.可能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 ‎27.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28.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29.‎1905年4月7日,上海工商界提出:抵制美货……反对美国以及迫害华工华侨事件………上海的倡议迅速得到各地的响应…形成规模空前的反美运动。美国政府见此,威逼清政府禁止运动发展。在清廷镇压下,运动失败。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思想是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 B.美国经济大萧条后加紧对华侵略激怒了中国民众 C.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的高涨推动了运动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运动失败原因之一 ‎30.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31.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32.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解体不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而是受西方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与此相应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的最初动力源并不在工业与农业分离,而是中外贸易需求直接刺激部分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19世纪末,豆类、烟叶等出口需求又导致这些经营农户的激增。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必然趋势 B.社会经济演变的市场化趋势 C.对外贸易的发展加速半殖民地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降低 ‎33.如图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 图1 图2‎ A.近代化的程度 B.企业分布的区域 C.所有制的形式 D.所处的社会性质 ‎34.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35.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4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二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的提出者、主要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呈现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9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的复兴,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的,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中国复兴出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1900年、1933年、1976年,和两个波峰——1922年、1945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取20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段,围绕“沉沦”或“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阶段划分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6.(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9分)‎ ‎47.(15分)(历史选修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79年严复回国任李鸿章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他在此呆了近二十年,尽管1890年被提升为该校的总办,但他从未被握有实权的李鸿章当作心腹,其海军生涯也从未辉煌过。而与他同时留学英国的日本人,如伊藤博文和东乡平八郎都成为日本现代化的领袖,把日本变成了强国。‎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惨败后,严复的许多旧同僚和学生在这一战争中牺牲。他开始通过写作和译书来鞭挞中国的软弱,由此他最终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职应是政治评论家,能自由地阐发其被压抑禁锢的思想。他大声对同胞宣称:西方发展的关键是“对现实的完全不同的观念”,包括理念和价值观。使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和富有,是思想而不是军事强权。为了使人民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他在随后的15年时间里,翻译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名学》,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甄克思的《社会通诠》及耶方斯的《名学浅说》,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社会法则、政府分权等理论。‎ ‎——摘编自王咏春《严复政治思想与近代中国政治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成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评论家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严复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7分)‎ ‎‎ 参考答案 ‎24、C 25、C 26-30、CCDBA 31-35、ABCDC ‎42.答案(25分)‎ ‎(1)(10分)‎ 提出者:孙中山 主要内涵: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 原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孙中山从革命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思想转变。‎ ‎(2)特点:(6分)‎ ‎①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主要在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主要目的在于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争取和维护中国经济利益和国家主权。②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呈现出由侧重于经济利益(即“利”)向更加注重于国家主权(即“权”)演进的特点。‎ ‎(3)影响:‎ 政治: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民主化);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 经济: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9分)‎ ‎43.答案 论题: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阐述: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民众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经过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以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 ‎【解析】‎ 论题,据材料“在20世纪的中国复兴出现过三波浪潮,现在正处于第三波浪潮的上升阶段;相应地,便有三个谷底——1900年、1933年、1976年,和两个波峰——1922年、1945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取20世纪中国复兴浪潮的某一阶段,围绕“沉沦”或“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46.答案 ‎(1)变化: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6分)‎ ‎(2)可行性: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意义:推动了秦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易于秦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9分)‎ ‎47.答案 ‎(1)严复在海外学习的经历;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时怀才不遇;严复对西方发展和思想领域的研究;严复对中日现状的分析与反思;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8分)(任意四点即可)‎ ‎(2)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条件;严复翻译西方著作,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等。(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