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上)期初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 B. 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 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 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答案】B 【解析】宋人是指西周时期商朝老贵族被分封的地区的后代,商朝又称殷商位于现在河南地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宋人分封属于先代贵族受到分封,不是因为战功受到分封,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铁器,材料体现的信息应该是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变革,加强中央集权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分封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虽然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制度被破坏,但其形成的礼乐文化仍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但是近代以来礼乐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以前。 B.结合所学知识,“四方”臣服中央的观念,就是四海一家,天下共主,要求地方服从中央,外夷臣服中国。这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加强的方向,影响深远。 C.结合所学知识,世代公卿制度就是世卿世禄制,其在后世为其他选官制度所冲击和替代,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 D.结合所学知识,“封建”式管理即“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这种制度在战国时期瓦解,至秦朝以郡县制取代,从此“封建”式地方管理方式退出了地方管理制度的主流行列。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并正确掌握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世官制的历史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 下列古代官职或制度,按照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②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③设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部 ④皆编、检、讲读之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与都省为表里”说明①是出现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说明②描述的是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总领财政”说明③是北宋时期三司;“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说明是④是明朝的内阁,依据时间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题的关键是“与都省为表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总领财政”“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发达,举世闻名。下列关于中国丝织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石器时代,中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 商代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 C. 汉代华美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 D. 唐代私营丝织作坊兴起,手工工场开始出现 【答案】D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正确。 中国最早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出现于新时期时代,故A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纺织业在商朝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故B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汉代出现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故C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 在《荀子讲学图》中,听荀子讲学的四个学生不可能对荀子提出的问题是( ) A. 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为何我们要谈天? B.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是否是矛盾的? C. 为何您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要把握礼? D. 您认为君主受命于天,主要的依据何在? 【答案】D 【解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讲学主要涉及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可以谈及孔子的思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礼属于孔子思想的核心,荀子讲学固然会提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君主受命于天”属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神话儒学的思想,荀子讲学不会提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荀子的思想。 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1. 包伟民先生在《宋代城市研究》一书中指出:虽然环绕坊的坊郭从城市景观上消失了,但北宋开封府制度上的基层坊制依然存在。同时,作为职役之一的坊正也存在。另外,在坊门上高悬坊名匾额也被视为城市景观之一。作者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 宋代对坊的管理已经逐渐失去控制 B. 北宋政府极力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C. 宋代“市”突破空间限制有名无实 D. 商品经济发展下基层管理的惯性 【答案】D 【解析】A.虽然坊市制度在北宋时期被打破,但是管理组织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 B.北宋政府是鼓励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 C.北宋时期“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属于史实,故C项错误。 D.材料说明虽然坊市界限在北宋时期被打破,但是基层坊制以及管理者依然存在,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下基层管理的模式依然存在的特点,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要搞清楚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数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雇工达千人”可知①④正确。 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芜湖是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的结论,故②错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③错误。 综上所述,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雇工达千人。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3. 下图是近代时期的一份日本报纸,报纸日期是“昭和六年(1931年)九月十九日”,标题中出现的地点“奉天”指的是今辽宁沈阳。下列关于事变发生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日本早已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 B. 日本当时饱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D.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正加紧扩军备战 【答案】D 【解析】A.依据材料中1931年9月19日以及图片日军占领沈阳可知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实现“征服满蒙”的方针的重要步骤,故A项正确; B.1931年日本为例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对外扩张,对中国发动侵略就是明显例子,故B项正确; C.此时蒋介石南京政府正对于井冈山地区红军进行围剿,故C项正确; D.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军备战,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日本对华侵略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30年代日本对华侵略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日本法西斯发展的过程特点。 1. 在解放军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电文中,仅1934年10月1日至10月10日前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各类命令和指示就有100多个,大多标注“十万火急”、“万万火急”字样,足见当时( ) A. 第五次“围剿”前山雨欲来之紧迫 B. 华北事变之际国家局势之危难 C. 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的紧迫与仓促 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之必要 【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党中央的“十万火急”、“万万火急”正说明当时战略转移的紧迫性,故C项正确; 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故A项错误; 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是1935年中共的八一宣言,时间上不对,因此D项错误。 故选:C 。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主要根据材料时间和红军长征的背景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上是王明左倾错误,直接原因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而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1. “1948年12月,外公所在的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73团第二连奉命从山东泰安出发,经临沂,到达碾庄,参加战役……村东外是一片很大的平原,村中的房屋在战斗中也不是烧毁,就是东倒西歪,遍地是敌人的大炮武器和弹药。据材料可知,作者外公当时参加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A.辽沈战役位于东北地区,地点不符合,故A项错误; B.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材料“碾庄”说明是淮海战役中碾庄战役,故B项正确; C.平津战役位于京津附近,不符合材料中“山东泰安”信息,故C项错误; D.渡江战役主要是在长江地区,地点信息不符合,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 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时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③“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A. ②④③①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①③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是1954年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是1957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是1955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故A项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科技、外交。需要掌握新中国的经济、科技、外交史实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时间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的经济、科技、外交史实的时间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完全把中医排除在西学教育系统之外。1929年2月,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轰动一时的“废止中医案”,后因中医界强烈反对,蒋介石下达批谕撤销。上述材料表明( ) A. 政权更迭导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 B. 新文化运动导致中国文化全面转型 C. 中西融合因文化冲突而难以奏效 D. 中医面临近代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 【答案】D 【解析】A.政权更迭与材料中中医受到挑战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 B.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 C.材料没有说明中西受挫是受到文化冲突影响的信息,故C项错误。 D .材料说明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都采取废除中医的措施,由于中医界的反对才得以停止,这充分说明中医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受到严峻挑战,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医药学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的社会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如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观察漫画,小矮子将中国巨人砍翻在地,寓意某小国将大国中国打败,英国人认为的小国,结合选项,只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当时日本是小国,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 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是指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再依据时间“甲午战后”,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项正确。 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D两项是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的理解和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掌握。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 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爱国思潮的推动。 1. 某地对外开放时,有人总结其定位是:所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具有的十大政策,都可操作;所有五个特区在此以前确定的九大政策,它都有;所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区都没有的五大政策,它也有。下列对其开发开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意义 B.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 它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 D. 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答案】D 【解析】A.经济特区设立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故A项正确; B.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区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过程和标志,故B项正确; C.特区属于特殊的经济政策,但没有改变中国公有制为主导经济体制,特区属于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体现,故C项正确。 D.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放与开放表示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要求学生结合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 某区域组织成员国元首于2017年6月9日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该组织旨在维护本组织各国所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共同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者,加强经贸、人文合作,挖掘各国及各国人民睦邻合作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公认的权威多边组织。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其主要宗旨是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2017年6月9日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故A项正确; B.亚太经合组织属于经济论坛组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 C.不结盟运动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参与,主要反对美苏冷战,故C项错误; D.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不符合“维护本组织各国所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表现和活动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时期我国外交关系的特征和表现,还要搞清楚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影响。 3. 英国“脱欧”全民公投的结果公布后,英国人在谷歌上搜索“欧盟”这一关键词,排名第二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欧盟是什么?”有专家说,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雅典式民主”的弊端,这里所指的“雅典式民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 A. 滥用误用国家权力 B. 雅典公民的素质普遍较低 C. 民主范围比较狭隘 D.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属于直接民主,这种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材料中英国全民进行公投退出欧盟,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欧盟是什么组织,显然符合雅典直接民主的特点,故A项正确。 雅典民众的素质并不是低下,相反素质较高,故B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民主方式的原始,不是民主范围的问题,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机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解答即可。 本题以英国“脱欧”全民公投的结果为切入点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有一部法律又称《工资时数法》,目的是消除“对维持工人健康、效率和福利所必需的最低生活水平有害的劳动条件”,是一项关于工人工资与工时的法案。该法律是( ) A. 《全国工业复兴法》 B. 《全国劳工关系法》 C. 《公平劳动标准法》 D. 《联邦紧急救济法》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涉及的是有关工人工资与工时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公平劳动标准法》是1938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通过的改善劳资关系的法律,该法律又称《工资时数法》,是一项关于有关工人工资与工时的法案,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是关于工业复兴的法律文献,不符合题意,排除。 B是调整劳资矛盾的法律,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工与雇主的申诉,不符合题意,排除。 D属于社会救济的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需要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选项法案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 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理想的实验”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工商业国有化,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人民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局部的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 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①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本题以三个实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的了解,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光荣革命”并没有教材描写的那么风平浪静。詹姆斯二世被废黜后并不甘心,他于1689年在爱尔兰复辟登陆。1690年7月1日,女婿和岳父的军队再次激烈交战,最终女婿获胜,岳父败退才最终绝望。针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历史真实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和曲折 B. 后世史学家按照自己需求随意改写历史书写 C. 对历史真相的探求需要经常颠覆之前的观点 D. 政治斗争的书写受制于客观因素永远难客观 【答案】A 【解析】A.教材中描述的“光荣革命”没有提及革命之后的詹姆斯二世反扑的信息,说明历史的真实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曲折,故A项正确; B.材料描述的是历史事实,并不是后世历史学家的杜撰,故B项错误; C.颠覆传统观点并不是追求历史真相的手段,故C项错误; D.材料描述的政治斗争就属于客观描述,不因为政治斗争需要而更改,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光荣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光荣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历史描述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2.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2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 开始战略反攻,挺进中原地区 C. 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答案】C 【解析】A.彻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在1946年,排除。 B.开始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排除。 C.材料信息,1949年和“打了三个战役”可知所述为三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正确。 D.占领南京与题干1949年2月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在于掌握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胜利原因及意义等相关知识。 本题以三大战役为切入点,考查了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1500年以后,物价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这一现象( ) A. 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B.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答案】D 【解析】A.贵金属是从美洲等地掠夺来的,故A项错误; B.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世界贸易问题,故B项与材料无关; C.为世界市场奠基的是新航路开辟或者商业革命,而不是价格革命,故C项说法错误; D.材料中反映的主题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带来的欧洲大陆物价上涨的问题,这时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市场的价格革命造成的,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线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 A.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新政的原因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新政是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而危机主要是由于供求矛盾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引起的,故新政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求矛盾,故D正确; AB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解决,排除; C项说法错误,二者都是经济手段,并不对立,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就是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和利用总统和国家行政的权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种产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大幅度调整,来确保充分就业、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全,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2.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回顾历史,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C. 海协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D. 美国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立场 【答案】C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A项错误。 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B项错误;。 1992年,海协与海基会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于”相符,故C项正确。 美国声明,与材料中“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开始的时间。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海峡两岸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史实的识记。 1. 北京有众多的外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按其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苏联、印度、日本、美国 B. 印度、苏联、美国、日本 C. 苏联、印度、美国、日本 D. 苏联、美国、印度、日本 【答案】A 【解析】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与印度建交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日本建交是在1972年,与美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中,苏联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开拓了崭新的外交局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同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 2. 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他在这里论述的是( ) A. 《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 B. 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原因 C. 罗马万民法出现的原因 D. 罗马“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可以看出罗马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外国人的权益,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使得版图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使得原有的公民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此产生了万民法,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马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万民法出现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关键信息“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的分析,结合万民法出现的背景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对万民法出现的背景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他们是一些革命式的人物,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所谓权威,大力揭批唯心主义宗教社会的欺骗,讥讽那些不劳而获的贵族。他们对当时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现状、社会制度等,都做了无情的批判。”“他们”被通称为( ) A. 资产阶级革命家 B. 启蒙思想家 C. 文艺复兴学者 D. 新航路的开辟者 【答案】B 【解析】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批判宗教等级特权,还批判封建等级制度,并构建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家主要是推翻封建制度,没有“揭批唯心主义宗教社会的欺骗”,故A 项错误; 文艺复兴学者没有提出批判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者主要寻求东方的航线,不符合材料中批判信息,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他们是一些革命式的人物,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所谓权威,大力揭批唯心主义宗教社会的欺骗,讥讽那些不劳而获的贵族。他们对当时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现状、社会制度等,都做了无情的批判”。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道路提供蓝图。 1.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 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实际是在说明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级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故A正确; 材料所描述的时间段两级格局还没有被多极格局取代,故B错误; 并且题干没有强调“一超多强”的趋势,故C错误; 题干没有说到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欧洲一体化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 欧洲一体化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2. 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 A. 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B. 开启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 C. 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 D. 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 【答案】A 【解析】依据”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再结合所学知识,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儒道为邪教,三教归佛,又称“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以道为主的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当时佛教已经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进程).是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1.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是( ) A.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中“唤起民众”可以看出已经认识到了民众的重要性,即联共、扶助农工,“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可以看出联俄,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需要掌握新三民主义中的三大政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本题考查对三大政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 材料一1554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以入股形式进行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莫斯科公司”……到1604年该公司股东增加到160人,15人董事管理整个业务。继之而起的,有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1600年又组织了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材料二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据统计,从1877年到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相继采用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中的19家企业采用公开招股形式,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总体看,晚清时期股份制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至17世纪英国股份制公司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起步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股份制公司兴起的影响。 【 【答案】(1)依据材料一“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以及政治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官督商办”的信息并结合洋务运动的特点回答即可。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引发了经营方式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背景: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或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兴起;贸易活动频繁、规模扩大。 (2)特点:借鉴西方经验;政府主导;以“求富”为目的;官僚地主阶级推动;采用“官督商办”形式;集中在工矿、交通运输业。影响:引发了经营方式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近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兴起发展的背景和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过程特点。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答案】(1)依据材料一“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二者的具体关系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二“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解决全球化问题具体策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2)全人类共同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要求学生结合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来分析。 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仅指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一体化还有政治、军事方面等的内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全球化的受益国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2. 材料一“阉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预朝政之阉宦,无奉阉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司法司。其它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阉宦奉行之员而已。”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阉宦上》材料二“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的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材料三(黄)宗羲……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列举明朝前期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限制君权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黄宗羲思想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依据材料一“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并结合所学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以及卫特务机构”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的信息以及所学从黄宗羲限制君权的具体主张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提供思想武器”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措施: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以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 (2)主张: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恢复宰相制度。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表现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黄宗羲的思想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的主张。 1. 材料一卢梭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呢。“文艺复兴”和它引出的遍及欧洲的“宗教改革”都是对中世纪的反动,欧洲社会到十七、十八世纪活跃起来了,工商业、科学技术、水陆交通发达起来了,印刷术的进步使出版业成为一种“行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流通。荷兰和英国先于欧洲大陆腹地的法国和德国已是自由贸易和自由思想的发祥地……十八世纪的法国还处于社会动荡之中,王权和宗教暴政威严仍在,然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动起来了。 --陈乐民《启蒙札记》材料二梁启超对世界形势的认识,跟过去诸人(王韬、郭嵩焘、曾纪泽等)比较起来,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最主要的有两点:第一,他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肯定了“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这个前提……第二,他已经不只是在日记里自言自语,也不限于向朝廷陈述意见,而是向整个知识阶级大声疾呼,让大家都来看清“大地万国”的历史和现状,从中得出中国必须变法才能自强的结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思想的进步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观”的核心内涵。概述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当时整个“知识阶级”产生的历史作用? 【答案】(1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工商业、科学技术、水陆交通发达起来了,印刷术的进步使出版业成为一种“行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流通”“荷兰和英国先于欧洲大陆腹地的法国和德国已是自由贸易和自由思想的发祥地”“王权和宗教暴政威严仍在”的信息从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卢梭的思想主张以及所学从启蒙运动的意义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必须变法才能自强的结论”的信息从中国要变法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作用”的信息归纳回答。 故答案为: (1)背景: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欧洲工商业、科技及交通条件的进步;以英国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发展;法国专制统治的现实。 意义:卢梭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2)内涵:变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当时中国的必然选择。 作用: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粗结合启蒙运动、维新思想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