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 ‎1.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山东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这一政治局面形成的因素不包括 A. 人民渴望统一 B. 各诸侯国改革 C. 外敌大肆入侵 D. 秦国逐渐强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统一六国时没有外敌的入侵,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战国时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各国为了发展势力,纷纷进行改革,其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故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3.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 “国”与“家”同治 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说“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反映了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为皇家服务的,“国”“家”同治的特点,故B项正确;而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D是指郡县制。故选B。‎ 点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说明了我国古代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庶子继承制 C. 子女轮流继承制 D. 世袭继承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可以看出,在荫袭是嫡长子(孙)有优先权,这反映出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的特点:‎ ‎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③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 ‎5.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社会政治大转型”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与“社会政治大转型”无关,排除AC;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意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即废分封行郡县,B正确;秦朝时已经属于封建社会国家,排除D。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6. 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 B. 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 C. 科举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科举制度。依据所学,宗法制是以血缘为基础来维护和调节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故A正确;材料“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说明B正确;通过考试使社会下层认识可以跻身上层社会,故D正确。C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 ‎7.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这说明 A. 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B. 都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说明是贵族政治,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神权,A项错误;材料中的“功臣分封于各地”说明不是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B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的设立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错误。‎ ‎8.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 B. 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C.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使海运的发展 D. 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科技成就的内容。本题首先抓住关键词宋代取得的的科技成就,东汉时期造纸术得到改进,故A项错误;B项出现于唐朝末年;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使海运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唐朝;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9.“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C. 恢复周礼,实行仁政 D. 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是说商鞅认为发展商品经济不禁止,国家将会走向贫穷,提倡奖励耕织,答案为A;BD侧重点在政治方面,商鞅不主张恢复周礼,实行仁政,BCD均排除。‎ ‎10.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因此可以说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制,内阁虽然不是正式行政机构,但是辅助皇帝,,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11.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进行分封。其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图中③为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为庶子和嫡次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排除A、B、D项。‎ ‎12.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其主要标志 A.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军机处的设置 C. 特务机构的设置 D. 文字狱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故B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它解決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故A错误;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它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故C 错误;清朝大兴文字狱,是为了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它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故D错误。‎ ‎【点睛】我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形成,秦朝确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宋代加强,元代得到发展,明清强化。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中的“顶峰”。‎ ‎13.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 春秋 B. 秦朝 C.汉代 C. 明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这个时代废除了分封制,焚书坑儒沉重地打击儒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代是秦朝,所以本题选B,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废除分封制。‎ ‎14. 中国考古界对安徽阜阳地区双古堆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后,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对照《史记》、《汉书》,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这表明 A.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B. 历史结论得出需要多方面印证 C. 历史记载比考古资料更具可信度 D. 历史记载与考古资料的记录一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先师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然后是对照《史记》、《汉书》,最后才能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整个过程是在强调“历史结论的得出的确是需要多方面印证”,故B项说法正确。‎ 考点:史学常识·历史结论·依据 ‎15.罗马万民法“通过公民权的逐步扩展,实现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这说明万民法 A. 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 B. 废除了罗马公民特权 C. 促进了共和体制建立 D. 吸纳了自然法的内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万民法及其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通过公民权的逐步扩展”、“实现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分析、认知,判断选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废除罗马公民特权”的问题,排除B;C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D项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D项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万民法及其特征 ‎【名师点睛】关于罗马公民法与万民法,二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别:(1)对象不同:①公民法的对象是罗马公民 ;②万民法的对象是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非罗马公民之间;(2)内容不同:①公民法的内容是公法较多;②万民法的内容是所有权与债法;(3)来源不同:①公民法的来源是民众大会、元老院决议,习惯法规范;②万民法的来源是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固有的“私法”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业习惯与法规等;(4)程序不同:①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义;②万民法的程序更为灵活。‎ ‎16.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丞相是中央官员,故①错误;民众不是官员,故②错误;诸侯王、地方高官均是地方官员,故③④正确。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需要掌握汉代刺史的职能。解题的关键是对刺史设立目的把握。‎ ‎17.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 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 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 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了强化皇权,秦始皇进行封禅活动,为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尽管这一活动也具有A、B两项所述之意,但A、B两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D项仅仅是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的幌子。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 ‎18.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君主专制的膨胀 C. 监察制度的弱化 D. 谏议制度的消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到三级地方行政机构、从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到地方权力被分化,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变化,故BCD项排除。‎ ‎19.《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仪》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 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 思想上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内容上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 理念上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中材料“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性,故D正确;A是中国法律特点;B是中国古代社会特点;C是西方法律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唐朝法律 ‎20.公元前403年,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 A. 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 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C. 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D.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可见,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选A。材料中只是体现了“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信息,不能得出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的结论,故排除B。C是从经济上的表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D只是表象,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实质反映了西周以来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破坏,故D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 ‎2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 ‎【解析】‎ 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省六部的相权是三分,但不是独立施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省六部是中央集权但不是地方分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顶峰是后来清朝时军机处的设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而三省六部制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2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 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 三省六部 三司 军机处 C. 三衙 通判 转运使 D. 门下省 谏院 都察院 ‎【答案】A ‎【解析】‎ 材料“以内侍、贵戚逐渐代替重臣”反映了西汉设中朝制约外朝;“以近臣演变为重臣”反映了明代设内阁;“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符合清代军机处的特点,故A 正确;唐代三省六部并不属于“内侍、贵戚”,故B错误;宋代通判也不属于“以近臣演变为重臣”故C错误;门下省属于三省之一,故D错误。故选A。‎ ‎2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 A. 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作者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作出分析,并指出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故C项错误;A中说法错误,不利于中央集权;B有利于内部团结;D说法不符合题干意思。‎ ‎24.古人对于祭祀非常重视,祭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祭祀先祖。这种对先祖的膜拜出自于我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皇帝制度 D. 王位世袭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它由原始社会时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宗族祠堂、寻根祭祖的情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即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5.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 卖官鬻爵 B. 土地自由买卖 C. 科举取士 D. 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在平民与精英之间”说明平民可以能成为精英阶层,在古代社会要实现这一变化主要通过科举考试,因此答案选择C。A和B说法不符合题意。D农民起义不能实现平民向精英的转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选官制度。‎ ‎26.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体现的思想是从疆域扩大的角度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B选项行政管理没有体现;C选项属于宗法制;D选项淡化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 春秋战国时期为加强对基层人民的控制,户籍制度形成。秦代推广至全国范围,但其军事化强制与集中的特点,使户籍制度难以适应应经济的发展。汉高祖命萧何在秦代基础之上进行改革。每年八月,各地由夫“案户比民,阅其貌以脸老小之实。”对民户家庭成员情况及财产状况进行登记,再将户籍逐级上报至县郡户曹(椽)吏,并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大司马的检查。并设《户律》行“舍匿之法”,禁止随意迁徒,“王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 ‎——摘编自王成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户籍制度改革对政府的作用。‎ ‎【答案】(1)①集中管理;②定时核查;③关注财产;④专项立法。‎ ‎(2)①加强对基层人民的管理,稳定统治;②有利于赋税和徭役的征收,保证政府财政开支;③有利于对基层官吏的考核。‎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军事化强制与集中的特点”可以得出集中管理的特点;依据材料“每年八月,各地由夫案户比民,阅其貌以脸老小之实”可以得出定时核查的特点;依据材料“对民户家庭成员情況及财产状况进行登记”可以得出关注财产的特点;依据材料“设《户律》‘行舍匿之法’,禁止随意迁徙,王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可以得出专项立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为加强对基层人民的控制”可以得出加强对基层人民的管理,稳定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可从赋税和徭役的征收,保证政府财政开支;对基层官吏的考核的角度归纳作用为有利于对基层官吏的考核。‎ ‎28.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 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废除丞相。‎ ‎(3)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渐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解析】‎ ‎【详解】(1)“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大变动”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史实;“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结合相关所学可列举“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史实。‎ ‎(2)分析材料二依据“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可得出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依据“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可得出其住户要做法是百司与宰相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分析材料三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依据“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其主要做法是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3)职能:由材料中的“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4)依据上述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体现了相权的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故答案为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渐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第一层: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层: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第三层: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二手史料。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解析】‎ ‎(1)本问是基础题,属于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要根据所给的材料,从现象到本质,分层叙述,由表到里进行说明。首先,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次,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再次,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3)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材料一、二引自《史记·周本纪》,属于二手史料。特点:根据“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综合概述其特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