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 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表明士阶层崛起,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要求社会变革,这就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所以A符合题意;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所以排除B;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排除D。‎ ‎2.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道家学派的无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运动兴起,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二者不符合题意,因此选A,排除BCD。‎ ‎【详解】‎ ‎3.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答案】D ‎【解析】‎ 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A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B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C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 ‎4.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 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 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 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战国末期社会更加动荡,而法家“刑法”不仅可以禁乱,还可以强化君主的权威,正是法家思想顺应了此政治形势,才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故答案为A项。B项,法家的“刑法”思想虽有利于促进古代法律的发展,但不能说促进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采取“刑法”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而非广大民众,不能说明“深人人心”,排除;D项,法家的“刑法”思想虽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刑法”思想,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5.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一个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C. 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 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答案】C ‎【解析】‎ ‎【详解】“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属于墨子的“节用”思想,“和而不同”属于儒家的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儒家主张“仁爱”,C正确;无为是道家的思想,A错误;主张战功是法家的思想,B错误;“王道”是 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的是以武力、刑法、等统治天下的政策,属于法家思想,D错误。‎ ‎6.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在宗教方面,他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精通黄老思想的汲黯曾说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说明 A.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B. 统治者儒表法里治国策略 C. 汉武帝时期诸子思想的融合 D. 封建统治者都善于施展权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在政治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体现儒表法里的治国策略,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没有涉及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信息,排除A;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无法体现封建统治者都善于施展权术,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在政治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联系所学西汉时期的治国思想分析解答。‎ ‎7.汉武帝之前,人们对祖先神的关注较少,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 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B. 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C. 选官制注重考察孝廉 D. 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与董仲舒新儒学注重伦理有关,而汉武帝后,逐渐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实行察举制,削弱了血缘宗法关系,故A错误;选官制注重考察孝,与儒家思想注重伦理有关,主要原因还是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排除C;材料说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不能体现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联系所学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分析解答。‎ ‎8.在古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 A. 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B. 加强君主专制的策略 C. 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 D. 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罪己诏”的颁布实际上反映了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意统治天下,若天子违背天意,不仁不义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与警告,人君必须仿效天道进行统治,故“罪己诏”本质上属于加强皇权的思想策略,B项正确。A项为对材料的现象阐述,但未深入实质进行分析,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民本治国理念,排除。D项,题干现象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 ‎9.北宋士人根据政治发展的需要,对儒家学说原有内容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并大胆地从佛、道学说中汲取思想精华。这一做法 A. 使儒学进入思辨化、哲理化的新阶段 B. 巩固了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 扩充了教育的内容并提高了官员素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北宋儒学的发展是“对儒家学说原有内容进行全面反思与批判”“从佛、道学说中吸取思想精华”,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推动了儒学思想进入思辨化和哲理化阶段,故A项正确;北宋儒学的复兴,使北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的政治措施有了更好的政治思想理论依据,但不等于该举措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形成于汉代,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教育和官员素质,排除D项。‎ ‎10.朱熹继承并发挥了理一分殊的思想,认为“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这一思想 A. 强调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B. 把格物致知作为求理方法 C. 实质是将儒学与伦理结合 D. 体现了朱知行合一的主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理一分殊”的含义及“万物皆有此理”的信息,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只是“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朱熹对“理一分殊”的阐发,而非探究理的方法,排除B;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知行合一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排除D项。‎ ‎11.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 A. 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 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 C. 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 D. 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等信息可知,这是说明太阳运动有规律,理就是规律;这与北宋理学家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一致,故A正确;据材料强调的是北宋科学家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没有说明理学系统化,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而是说明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C错误;据所学可知理学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故D说法错误。‎ ‎12.纂辑《天下郡国利病书》时,顾炎武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由此可知,顾炎武 A.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B. 倡导废除土地私有 C. 尤为注重实学研究 D. 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顾炎武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表明顾炎武注重实学研究,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问题,排除A;材料表明顾炎武关注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问题,不能反映顾炎武倡导废除土地私有制,排除B;顾炎武的思想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范畴,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顾炎武的思想分析解答即可。‎ ‎1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14.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 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 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 认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得出王夫之重视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项排除;王夫之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不同于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故C项错误;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点睛】“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是关键信息。‎ ‎15.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B错误;AD是智者学派的特点,排除;C不是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的思想,排除C。‎ ‎16.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将军在其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并努力挖掘事件的更多起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 A.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B. 专注于历史原因的多方面探究 C. 立足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D. 被束缚在片面的战争观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让历史学留有宗教神学和神仙鬼怪的踪迹,他热衷于以人性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特点来解释说明人的政治行为和事件进程”,可得知修昔底德的历史意识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故本题答案选A项;本题旨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B项不符合本题题意,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7. 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对“中庸之道”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生哲学是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B. 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 C. 任何行为过度与不及都会产生失误 D. 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中的慷慨、挥霍和吝啬等可知,B项说法正确;题干中的“慷慨、庄重和谦谨”是亚里士多德所认同的,过之或不及,就会变成挥霍和吝啬等,C项说法正确;依据前两个的分析判断D项是说法正确的;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无从反映,故A项正确。‎ 考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难度中等,此考点还可从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的评价切入进行考查。‎ ‎18.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不必通过教会和教会,不必参加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这一主张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故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 ‎19.“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 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 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 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可知,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文主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B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智者运动,A错误;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C错误;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故D错误。‎ ‎20.彼特拉克(1304~1374年)的财富观与当时教会“追求财富是有罪的”主张是一致的,而同为人文主义代表的布鲁尼(1370~1444年)却肯定了人对财富追求的正当性。这一财富观的变化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缺乏统一的观念 B.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 C. 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了挑战 D. 享乐主义社会新风气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彼特拉克和布鲁尼生活的时代不同,虽同为人文主义者,但是两人财富观有别,后者认为追求财富是正当的,这显然是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选项B正确;材料只提及两人财富观不同,无法得出人文主义者缺乏统一的观念,排除A;选项C错在“开始”,排除;追求财富不等于享乐,排除D。‎ ‎2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 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 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但此运动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故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项错误;两者都是反对天主教教会的神权统治,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材料未体现谁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其目标都共同指向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故C项错误。故选D。‎ ‎22.霍布斯认为“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一个最坏的政府也胜过没有政府。”在霍布斯看来,这种“人格”的形成,可以通过 A. 自然获得 B. 订立契约 C. 军事压服 D. 权谋欺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霍布斯认为只要是统一在一个人格中的政府,即使是最坏的,也比没有政府强。根据所学可知,这种统一人格是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即社会契约,选项B正确;国家权力不会通过自然方式形成,选项A排除;军事压服、欺权谋诈不符合霍布斯社会契约的观点,排除C、D。‎ ‎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 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C. 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 权威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应该包括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上自然科学的进步。故B项正确。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不是启蒙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A错误;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不符合启蒙运动产生的主要背景,C错误;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也不是启蒙运动产生的原因,D错误。‎ ‎24.18世纪的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喜欢宣扬“民贵君轻”。主要因为 A. 以民为本思想是东西方共同的宝贵遗产 B. 启蒙运动需要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C. 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不了解 D. 儒家思想主张士大夫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其之所以认可儒家思想,是因为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需要思想武器,选项B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伏尔泰所选用的是儒家理论中的民本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制不理解,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选项D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与题无关,排除。‎ ‎25.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 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 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 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对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的批判,集中在三种体制的“腐化”最后都走向了“专制”上,结合所学可知,为反对“腐化”和“专制”,孟德斯鸠在他的国家学说里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以B项正确;“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不是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不是孟德斯鸠这一分析的核心,只是一种感叹,A项错误,“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都是卢梭的主张,CD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 ‎【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 ‎(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要从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两个方面分别解答,例如,积极方面主要突出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使儒家思想上升到了理的高度等。‎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同之处主要突出都追求个性自由、‎ 个性解放之类的答案均可。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所起作用的不同主要突出李贽的思想作用甚微而文艺复兴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 ‎(3)第三问要从明清时期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文化状况分别去解释原因即可,例如,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方面大兴文字狱等使人们受到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严重等。‎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材料中的“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稍加变通就可以作为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的答案。‎ ‎27.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答案】(1)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 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 ‎(2)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推动力人性的复苏和精神解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等信息概括得出。其产生的原因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回答。‎ ‎(2)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点睛】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学派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开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是社会舞台的主角,人类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能力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动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和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 ‎28.启蒙运动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怎样的显著发展?‎ ‎(2)依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两位思想家的政治追求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1)新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西欧民族家的形成。‎ 发展:启蒙运动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描绘了一整套蓝图,如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治等。‎ ‎(2)不同:孟德斯鸠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的共和国,主张全民参与立法。共同点: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体系。‎ ‎【解析】‎ ‎【详解】(1)关于“新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可从经济、阶级、近代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和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等角度归纳。关于“发展”,可以从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的内容作答。‎ ‎(2)关于“不同”,结合所学,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由材料“实行直接民主”,可得出实行直接民主,由材料“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可得出主张全民参与立法。关于“共同点”,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武器,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