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周测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 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 2.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3.《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 4.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5.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6..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来源:学|科|网]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8.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9.“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该比方意在说明( ) A.西班牙和葡萄牙具有海洋探险的优越环境 B.葡萄牙和西班牙必然走在海洋探险的前列 C.商品经济发展是欧洲海洋探险的根本原因 D.商业危机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 10.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 430匹和15 000匹,而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 450匹和3 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来源:学科网] 11.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黑奴贸易 B.殖民屠杀 C.工业污染 D.商业战争 12.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 C.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 D.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14.《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 088 000库平银,关税21 989 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15.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 960锭 1 986台 华商企业[来源:学§科§网] 25家 484 192锭 2 016台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6.下面是1929—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17、18两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来源:学§科§网]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 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 1900 100 4 500 16.7 75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来源:学§科§网]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8分) 18.(28分): 材料一 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上海物价稳定。除了少数年份因丰歉偶有涨落外,粮价相对稳定在这个水平。……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进口,使松江等地手工纺织业开始衰退。鸦片进口量骤增,从40年代中叶的每年4万多箱至50年代每年约7万箱。十余年中,进口鸦片总数达七八十万箱,合三四亿银元。尽管中国茶、丝出口量直线增长,但外贸价格受外商、买办商人的控制,致使白银外流,物价(米价)上扬。 材料二 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国民政府退出上海,上海成立日伪政府……至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时期是物价狂涨时期,米价从每石238元涨至150万元,上涨6302倍,且上涨率逐年递增。日伪政府成立米统会,企图限制黑市,平抑米价,结果食米来源越来越少,米价则愈涨。民国三十三年底,黑市米价每500克竟达5万元以上,黑市煤每吨涨至20万元以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上海米价变化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伪时期上海米价疯涨的影响。(1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