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6/3977c3c3918f31084b56a4b9577dc7d5/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6/3977c3c3918f31084b56a4b9577dc7d5/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6/3977c3c3918f31084b56a4b9577dc7d5/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高二上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 宗教信仰 B. 财产制度 C. 血缘关系 D. 地域联系 2.“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 A. 代议制 B. 轮番而治 C. 君主专制 D. 人民主权 4.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财政权 D.司法权 5.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 A.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6.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7.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 )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 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8.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9.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10.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 11.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12.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1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 ) A.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 C.孔子主张 D.封建专制 14.邓小平曾经说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更使我们吃了很大的苦头,造成很大的灾难。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好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干扰。”材料中所说的这件事是指(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市场经济 15.一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他阅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恩仇记》《唐·璜》《悲惨世界》等一系列相关的作品。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与哪一文学流派有关( ) A.解冻文学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16.2500余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下列教育方针政策与其思想类似的是( ) A.教育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B.教育要使德、智、体全面发展 C.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6分) (2) 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9分) 18.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6分)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11分) 19..经济规则是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在美国倡导下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摘编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99年12月30日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背景。(8分) (2)依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又有何相同点?(6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片区丙组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7 8 C D D A D C B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B C A D B D A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地域联系。 2.【答案】D 【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暂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证明了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最终被行省制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故选D。 3.【答案】D 【解析】图片表现的是陶片放逐法,体现的是人民对破坏民主制度人的制约措施,所以该题目反映的是人民主权的特点,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排除。 4.【答案】A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行政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及确立了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故本题应选A项。 5.【答案】D 【解析】图一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崛起;图二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图三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图四反映了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所以答案选D。A项与图三不符;B项与图一和图四不符;C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各国的外交,仅能体现国际地位的变化。 6.【答案】C 【解析】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7.【答案】B 【解析】 娶妻为财而不单是传统的传宗接代,并非意味着社会风气的逐渐败坏,而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一种表现,故B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故A项正确;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民产生幸福感,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是斯大林时代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C项不符合苏格拉底的主张;A、D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B。 1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的观点。材料反映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符合孟德斯鸠的观点。 11.【答案】C 【解析】西汉前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已经有了纸,从而大大减轻了书写负担,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12.【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等信息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甲午战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发动民众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不是强调国民素质亟待提高,故D项错误。 13.【答案】D 【解析】要结合当时“尊孔复古”的背景看问题。陈独秀认为北洋军阀利用孔教复辟帝制,颠覆共和。故他主张的“必排孔教”,实质上是反对北洋军阀复辟封建专制制度。 14.【答案】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故选择B项。 15.【答案】D 【解析】这一系列文学作品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方针,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故选择A项。 21. 【答案】 (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略 22.【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的时代特点。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解析】第(1)问从表格中言论的关键信息“民为贵……君为轻”“天理”“良知”等可知分别是孟子、朱熹和王阳明的主张。第(2)问应从当时的形势需要和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通过材料可反映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特点,其形成原因要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进行概括。 23. 【答案】(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危机的教训;世界市场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要求。 (2)特点:常设性(永久性)的机构,具有法律强制性。 相同:原则上,开放市场、非歧视性。宗旨上,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倡导”并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进行归纳作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并结合所学世贸组织进行归纳特点;第二小问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开放以及贸易公平的角度组织答案,宗旨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思考作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