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科目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科目联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学测科目联考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38题,共76分)‎ ‎1.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中的“异姓不养”和“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可知,这里的收养规定是为了保护同姓家族的利益,古代的姓是代表血缘关系的,而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亲疏的,故选D;分封制是西周地方行政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禅让制是指部落联盟推选领导人的制度,题干信息与之不符,故排除B;世袭制与题干中的收养规定不符,故排除C。‎ ‎2.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皇位世袭 B. 独断性和随意性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可知,古代的避讳制度反映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位的继承制度,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皇权的随意性,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和王权相结合,故C项排除。‎ ‎3.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创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 A. “仁”与“礼”的学说 B. 民贵君轻的观点 C. “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 D. “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创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可知是孔子,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故A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观点,B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观点,C错误;“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D错误。‎ ‎4.2016年2月22日,中央部署城市未来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有 A. 城市中市与坊严格分开 B.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C.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D. 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有:坊市界限被打破;时间的限制放松;官府的控制减弱;行政和军事因素减弱,经济功能上升。故ACD错误,B正确。‎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等待朝廷察举 B. 投笔从戎戍边 C. 依靠门第做官 D. 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实行科举制,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故D正确;汉朝实行察举制,排除A;B不符合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排除;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做官,不符合题意,排除C。‎ ‎6.《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 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 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西周的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A项正确;B错在“皇帝”;C错在“农民”;受封的土地不得买卖和转让,D项错误。‎ ‎7.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A. 中书省 B. 枢密院 C. 六部 D. 军机处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满、汉大学士”可知是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 跪受笔录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后,经皇帝审批,即传达执行。故答案为D项。中书省、枢密院在清朝已废置,排除AB项;内阁在清朝主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不参与军国大政,排除C项。‎ ‎8.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知习近平主席倡导实干,反对空谈,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9.以下是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图片,其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①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②是唐朝出现的曲辕犁,③是商朝的司母戊鼎,④是西汉出现的二牛抬杠犁耕法,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③④①②。‎ ‎10.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明清儒学 ‎【答案】B ‎【解析】根据“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可知,材料现象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天人感应”的思想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故B项正确;先秦儒学提倡仁和礼,没有神话色彩,排除A;宋明理学把儒学哲理化,没有神话色彩,排除C;明清儒学批判和继承了儒家思想,没有神话色彩,排除D。‎ ‎11.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本题关键就是“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中国近代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因此选择D选项。‎ ‎12. 下列历史事件的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B. 赔款2100万银元——《辛丑条约》‎ C. 广州被设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 D. 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错误,火烧圆明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A错误;赔款2100万银元是《南京条约》,故B错误;广州被设为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错误。割香港岛给英国为《南京条约》的内容,故D正确。‎ ‎13.奕诉在《统筹全局折》中写道:“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发昌机器厂 B. 汉阳铁厂 C. 轮船招商局 D. 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知为洋务运动,符合题意的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答案为D。发昌机器厂是民族工业,A错误。汉阳铁厂和轮船招商局都是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题意,排除BC。‎ ‎14.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A. 清朝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B. 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 C.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控制 D. 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材料中 ‎“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因此这与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日货运动开始于20世纪初,而不是这时期,故B选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对华控制是在一战期间,故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失败,故D选项错误。‎ ‎1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 京津两地区罢工游行 B.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北洋军阀逮捕大批学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5月5日”、“青岛问题”、“曹汝霖”、“章宗祥”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故C项正确。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与材料中“北京学界”不符,排除A。材料中只提及五四运动在北京的情况,而不是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北洋政府逮捕学生的信息,而是体现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的情况,排除D。‎ ‎16.“长征中的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文中所指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长征中的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遵义会议,故C正确;中共一大主要是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材料无关,故A不正确;中共二大主要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17.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 B. 产品上交国库 ‎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兴办学校教育 ‎【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平均分配土地有利于满足缺地和少地农民愿望,故对农民最具有吸引力,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农民作为一个小生产者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并不关心发展资本主义,故C不符合题意;兴办学校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但不符合农民的经济利益,故对农民并不最具吸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 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功绩,符合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内容。故C项正确。A项只是孙中山的一项实践活动,排除。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故B项排除。在孙中山之前,农民起义的目标也是推翻清政府,故D项错误。‎ ‎19.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属较难题。从材料中可提取出“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些有效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日本大规模侵华,即抗日战争。故选C。A项并非全民族的抗战;BD项体现不出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排除ABD三项。‎ ‎20.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答案】B ‎【解析】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正确。A项是在北平, C项是在山西,D项是在山东。‎ ‎21.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赛挺进豫西,陈毅、粟裕挺进鲁西南构成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势态,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的开始,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项正确。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开始,三大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排除A。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1947年夏,此时长江以北的华东及中原地区、平津以及东北都没有解放,排除C。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1954年召开第二届政协会议,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而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事情是指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D.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转变成为统一战线组织,故A正确;B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3.在2016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A. “一个中国”‎ B. “和平统一”‎ C “一国两制”‎ D. “平等协商”‎ ‎【答案】A ‎【解析】“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因此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一个中国”。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24.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D. 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是亚非会议的“求同存异”方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是日内瓦会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亚非会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一边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5.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在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市场“一词出现频率高,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26.“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 A. 《王子复仇记》‎ B. 处死查理一世 C. “光荣革命”‎ D.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答案】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688年,以及“男主角是两位国王”、“入侵的军队”等信息,这些信息都表明这一历史事件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一本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创作完成;B选项错误,处死查理一世发生在1649年;D选项错误,斯图加特王朝统治开始于1603年,时间不符合要求。‎ ‎27.有美国学者认为:“我国宪法创立了一种在形式和设计上史无前例的政治体制。它建立了两套政府机构,两者都同创造、维持它们并受它们统治的人民各自发生直接的关联,各自相互知悉并保持默契,各自产生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一政治体制是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邦联制 D. 民主制 ‎【答案】B ‎【解析】“两套政府机构”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属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美国联邦制的典型特点,故B正确;A和D属于美国政治特点,与题意不符合;C与联邦制相反.‎ ‎28.《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 “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 B. 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 D.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该政策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应是苏俄于1918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俄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故选A。‎ ‎29.下图所示著作以讲故事的形式,描绘了意大利社会生活的画面。它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该著作成书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价值的探究,出现一批文艺复兴巨匠,如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等,其中《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作品,故B项正确;A属于古希腊时期思想运动;C属于德意志思想运动;D是倡导理性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30.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走向西的海路”即可排除走向东的海路的A、B两项;15世纪末,哥伦布试图寻找一条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海路,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沿着这条航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故由题目中的信息“向西的海路迄今尚无人走过”即可排除D项,选择C项。‎ ‎31.20世纪40年代,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施 D.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较为简单。A项出现于30年代,排除。C项是国际贸易体制,与金融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是B项的组成部分,《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选B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32.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乡。这主要得益于 A. 蒸汽动力的使用 B. 电力的使用 C. 内燃机的使用 D. 量子力学的提出 ‎【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重要标志是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它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以煤炭作燃料,从而带动煤炭的开采,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使用,时间不符,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发明与使用,时间不符,排除C;量子力学提出于20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D。‎ ‎33.“我无须对诸位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具体措施是 A. 出台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成立北约 D. 分裂德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帮助西欧国家发展经济实施了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属于冷战的经济方面的影响,通过这一计划美国控制的西欧,B正确;杜鲁门主义属于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A错误;成立北约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C错误;分裂德国不符合材料中“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信息,D错误。‎ ‎34.俄国某文件宣称“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代表大会决定: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一文件颁布的直接背景是 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 ‎ C. 十月革命 D. 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正确;A是推翻沙皇,B是和平夺权;D是1922年。‎ ‎35.“(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四月提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依据材料中“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这部著作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提出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四月提纲》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提出的和平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6.如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B. 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C. 广大亚非拉国家迅速发展 D. 西欧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材料体现不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C项说法与题文无关,可以排除。题文中体现不出D项说法,可以排除。B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B。‎ ‎37.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彼特拉克 C. 马丁·路德 D. 康德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启蒙”、“理智”可以知道,该思想家是启蒙思想家,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康德指出人非工具,尊重他人,突出了人类主体地位,强调了理性,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故A项错误。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故C项错误。‎ ‎38.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哥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社会契约 ④伏尔泰——三权分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①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②正确;社会契约属于卢梭的思想,③正确;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思想,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C正确;A、B和D项错误。‎ 二.材料题(39题12分,40题12分共24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1933年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请回答:‎ ‎(1)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为此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3)二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支柱。‎ ‎(4)材料二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答案】(1)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增发货币(美元贬值)。‎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4)发展模式:新经济。 特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较低。‎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20年代末即1929年开始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所以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是指经济危机。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行了罗斯福新政。‎ ‎(2)从材料的具体内容看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和发行30亿美元纸币两个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设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还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关贸总协定,其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4)材料二是考查克林顿时代美国的新经济,新经济的特点。据材料“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进行分析即可。‎ ‎40.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积极倡导并践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正在失序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变革动力和新的行动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谋求共同发展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3)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1)变化:由盟友到对手。格局:两极格局(冷战格局)。‎ ‎(2)举措:成立欧洲共同体。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苏联解体。‎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盟友关系开始变化,战后美苏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对世界进行了两分天下的瓜分,逐渐形成了美苏冷战格局。‎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更好促进经济发展,摆脱美苏的控制,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世界格局表现为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该变化的原因在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