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时量:90分钟(Ⅰ卷60分钟,Ⅱ卷30分钟) ‎ 满分:150分(Ⅰ卷100分,Ⅱ卷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共100分)‎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反映了 A.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统治者转向“以法治国” D.统治者转向“无为而治”‎ ‎3.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长期居于正统地位。这一地位确立于 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宋朝 ‎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荀子 ‎5.中国古代一位浙江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 ‎6.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 A.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B.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 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 ‎7.《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后期另一部“《人权宣言》”,下列有关该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者为明末清初的黄宗羲 B.该书影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C.该书强烈地抨击君主专制 D.该书是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产物 ‎8.“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朱熹 B.程颐 C.王阳明 D.黄宗羲 ‎9.下表中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 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 A.论点与论据都正确 B.论点与论据都不正确 C.论点正确、论据不正确 D.论点不正确、论据正确 ‎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古代思想”‎ 主要是指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 B.中世纪的神学思想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D.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11.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12.1926年胡适在英国作巡回演讲时,以“中国文艺复兴”为题宣讲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共同之处是 A.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B.大肆提倡禁欲主义 C.带有反封建专制色彩 D.极力反对宗教神学 ‎13.马丁·路德说:“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材料表明他 A.宣扬了上帝的万能 B.肯定了世俗的王权 C.打破了宗教的束缚 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14.有学者说:“正是这样一部书,奠定了资产阶级的法的理论基础,这部书中所阐述的三权分立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部书的作者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5.“其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这位被称为“人民主权捍卫者”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 .卢梭 ‎16.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 ‎17.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B.重视实用技术 C.重视系统性的实验 D.理论体系完整 ‎18.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 ②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9.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 A.汉赋辞藻华丽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 C.楚辞浪漫主义的风格 D.小说通俗易懂的特点 ‎20.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 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朱耷的题画诗反映了明末清初绘画艺术的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作品还有 A.《游春图》 B.《墨兰图》 C.《送子天王图》 D.《步辇图》‎ ‎21.爱因斯坦在评论一位物理学家时说,他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该物理学家是 A.普朗克 B.牛顿 C.伽利略 D.哥白尼 ‎22.19世纪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神学观,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中解放出来。该理论的创立者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达尔文 ‎23.奥地利的大学教授龚普洛维奇于1875年出版《种族和国家》一书,认为世界上在宗教、思想原则名义下进行的各种社会斗争,实质上就是种族斗争。这一思想明显受到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影响 C.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D.进化理论的影响 ‎24.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25.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采矿业的发展 C.珍妮纺纱机出现 D.电力的广泛使用 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 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同时期的古希腊也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在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国教时代,特别是4世纪末,皇帝狄奥多西登位之后,信奉异端成为应受国家制裁的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少数持不同宗教观点的人被当作国贼加以剪除。‎ ‎——摘编自《基督教的大事记》‎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然而他自此处处背负着锁链。……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对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拥有唯一的决断,他因此成为自己的主人。” ‎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规定的实质,并列举古代中国历史上两项与之类似的历史事件。(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显著特点。(6分) ‎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能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6分) ‎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材料二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出处并归纳这两类作品各自的特点。(8分) ‎ ‎(2)材料三属于什么文学体裁?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文学有何特点。(4分)‎ 第Ⅱ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1.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A.东周 B.西汉 C.北宋 D.明朝 ‎2.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材料表明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 B.理性地看待权威 C.反对教皇的权威 D.承认国王的权威 ‎3.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 A.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 B.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 D.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4.《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讠斤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由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国民热衷于中国党派之争 B.维新变法于中国无进步意义 C.陈独秀意在反对政府政策 D.很有必要开展思想启蒙运动 ‎6.“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观念形态的变革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下列选项能准确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 B.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7.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A.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8.孙中山说:“现在是中国国民驱除衰落的征服者之时机,我们如不急起驱除之,外国列强则将在不久替我们赶走……那么,我们将成为另一统治民族的奴隶。”由材料可知,当时孙中山的意图是 A.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除出中国 B.进行民主革命须先推翻清朝 C.推翻清朝应争取获列强支持 D.联合外国力量推动民族革命 ‎9.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著作 内容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1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认为:“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B.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2.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13.下表中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 时间 国家 ‎ 代表性展品 ‎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瓷器等 ‎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14.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后的结果 ‎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15.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 类别 ‎1950年 ‎1953年 全国 湖北 全国 湖北 ‎ 工科院校 ‎27‎ ‎2‎ ‎38‎ ‎2 ‎ 师范院校 ‎12‎ ‎1‎ ‎33‎ ‎1 ‎ 农林、医科院校 ‎53‎ ‎3‎ ‎58‎ ‎3 ‎ 财经、政法院校 ‎15‎ ‎0‎ ‎10‎ ‎2 ‎ 艺术、体育院校 ‎15‎ ‎0‎ ‎16‎ ‎2 ‎ A.尚未反映形势需要 ‎ 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 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 ‎ 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 ‎16.某文学流派基于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下列与该文学流派属于同一风格的作品是 A.《悲惨世界》 B.《百年孤独》‎ C.《播种者》 D.《旋转木马》‎ ‎17.他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他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这就是他出名的所谓“心灵辩证法”。这位俄国作家是 A.巴尔扎克 B.马克·吐温 C.罗曼·罗兰 D.列夫·托尔斯泰 ‎18.浪漫主义画家布莱克的作品《牛顿》,常常被人们理解为: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他却讽刺道: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却不知道自己其实跟动物一样。这表达了他对 A.人文主义的否定 ‎ B.理性主义的批判 C.古典主义的反对 ‎ D.现实主义的失望 ‎19.下图是法国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年)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的《少女与狗》。这幅画 A.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情态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心灰意冷 C.强调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刻画了法兰西民族的现实生活 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得分 答 案 二、非选择题(12分)‎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与创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C B C B D D B A A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D B D B B C D D D A ‎4.B 【解析】材料认为世界万物皆有理,先有理而后有物,而气是构成事物的材料,此为理学思想。‎ ‎6.B 【解析】由材料“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分析得知,王阳明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 ‎7.D 【解析】明清之际并未涉及社会转型。‎ ‎15.D 【解析】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且与洛、伏和孟都主张君主立宪制不同的是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19.B 【解析】白居易强调文章诗歌“为时”“为事”而作,有利于反映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 ‎20.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耷的题画诗反映了写意画的特点;A、C、D三项是以写实为主。 ‎ ‎23.D 【解析】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思想,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材料中认为所有的斗争都是种族斗争,显然是受进化论的影响,故D项正确。‎ ‎24.D 【解析】“电话”“电报”等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5.A 【解析】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是蒸汽机的改良,其原料为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共同点:注重人和人类社会;注重人的美德;注重教育。(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 ‎(2)实质:罗马帝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人民的思想。(2分) ‎ 举例: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每点2分,共4分)‎ ‎(3)主张:提倡平等自由;强调理性思考;倡导人民主权。(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思想不断解放;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7.(1)①从水平上看:中国古典科技高度发达,长期位于世界前列,但没有发展成近代自然科学。②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整理典籍与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③从科技成就上看,应用性强,重实用,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④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是为封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⑤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等方面。(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①经济因素: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政治因素:大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国家的重视和组织。③文化教育因素: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④交往因素:民族交流和中外交流频繁。⑤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8.(1)分别出自《离骚》和《诗经》。(4分,顺序错误不给分)‎ 材料一:句式灵活,浪漫主义风格;材料二:以四言为主,现实感强。(4分)‎ ‎(2)词。(2分)宋金对峙,国家分裂,金兵南下给中原人民带来灾难;南宋政权苟且偷安,满足于半壁江山。 (4分)‎ ‎(3)我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体裁丰富;特色各异;题材广泛;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 第Ⅱ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D C D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B C C B A A D B A ‎1.B 【解析】材料信息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又说明不是纯粹用儒家思想,而是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这种现象始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2.B 【解析】马丁·路德的改革一方面反对教皇的权威,另一方面承认世俗君主的权威,表明马丁·路德在理性地看待权威。‎ ‎3.D 【解析】鸦片战争已结束,“换取和平”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不能体现;C项过于绝对。‎ ‎4.B 【解析】材料未涉及A、C、D选项。‎ ‎5.D 【解析】陈独秀指出国民对待政治活动“熟视而无所动心”,认为必须要开展思想启蒙运动。‎ ‎6.C 【解析】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C项正确。‎ ‎7.D 【解析】1921年马克思主义被重新注意,并出现爆炸式增长,与中共成立有关,依旧局限于知识界。‎ ‎8.B ‎9.D 【解析】“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节制资本”‎ 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 ‎10.D 【解析】《论十大关系》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1.B 【解析】“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指暴力革命,未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重大失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 ‎12.C 【解析】“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等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困惑和疑问,进一步深化了改革,促进思想解放,符合材料和题意,故C项正确。‎ ‎13.C 【解析】产品的变化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但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排除A,B、D不符合史实。‎ ‎14.B 【解析】“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马寅初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由于“左”的错误盛行,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此时国家经济总量不高,理性看待人口增长符合客观需要,故选B。‎ ‎15.A 【解析】全国高等教育除财经、政法院校外都呈增长趋势,而湖北工科、师范、农林、医科均未增加,可以看出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尚未紧跟形势需要,故A项正确。‎ ‎16.A 【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故选A。‎ ‎17.D 【解析】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由此判断此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流派,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其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符合题意,故选D。‎ ‎18.B 【解析】布莱克否定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认为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其实是在批判科学理性,故选B。‎ ‎19.A 【解析】根据图片判断,这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的代表,强调光和色,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2分)‎ ‎20.论题:围绕“传统与创新”自拟一个标题。(2分)‎ 阐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方面在于坚持优良的传统,另一方面在于适当地保持创新。阐述中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了哪些优良传统,取得了哪些创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结构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