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分校高二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被誉为至圣。下列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仁、礼 B. 他关注现实,注重鬼神 C. 他主持编纂了影响后世的《论语》 D. 他教育学生要不走极端,以和为贵。‎ ‎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3.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 强调“仁”和“仁政” 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4.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5.汉代民间一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A.天人合一思想 B.天人感应理论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求雨迷信活动 ‎6.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7.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统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上述材料说明 A.汉武帝好大喜功 B.儒家思想取代道家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C.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 D.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是错误的 ‎8.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无论元世祖怎么劝降,都坚持“忠臣不事二主”的人生信念,坚决不投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这表明程朱理学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 A. 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 B.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 ‎9.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 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 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 根植于自然经济,重视科技发展 D. 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10.某思想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下列哪一思想主张与此一致 A. “格物致知”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人伦者,天理也” D. “存天理,灭人欲”‎ ‎11.下列属于陆王心学基本思想的是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③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2.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限制君权 D. 民贵君轻 ‎14.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 ④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 从根本上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 认为人要有理性的认识 C. 使哲学转向了对人自身的研究 D. 强调人应有高尚的品德 ‎16.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这一时期东西方先哲的下列主张中,与中庸思想不具有相似之处的是 A. 孔子:“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亚里士多德:“凡行为共有三种倾向,其中两种是恶,即过度和不及”‎ C. 印度的释迦牟尼:“避免两种极端,即理性自觉”‎ D.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7.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他按照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18.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 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 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D. 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19.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20.康德的思想主张有 ‎①主权属于人民 ②法律应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反对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 ④赞成为了自由进行暴力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1.(2017·衡水高二联考)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3.下列现象出现于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4.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5.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 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 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C. 提倡“知行合一 D. 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 ‎26.黄宗羲在《学校》一文中说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从材料中可得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哪一功能 A. 培养人才 B. 执政治理 C. 舆论监督 D. 传承文化 ‎27.欧洲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产生 B.欧洲封建势力的瓦解 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商业资本的发展 ‎28.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 《周髀算经》的出现 B. 《九章算术》出现 C. 九九乘法口诀的出现 D.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9.我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千金方》‎ ‎30.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31.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材料反映了 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C. 政府不再重视科举制度 D. 明末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32.明清时期,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较流行,这说明 A. 社会需要小说,剧本读来更有趣 B. 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 C. 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形式表现,从而绘画极具生活实用性 D. 刻画坊用木刻版画作为文学读物的插图 ‎33.中国“福文化”渊源深厚,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在屋门、门相、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祈福盼福。下列“福”字与“柳体”风格最接近的是 A. B. C. D. ‎ ‎34.《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 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 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35.“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36.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由于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力学中的哲学原理》的发表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C. 《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的发表 D. 《科学的经典力学原理》的发表 ‎37.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一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B. 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 C. 成为挑战神学权威的有力武器 D. 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38.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39.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 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40.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让世界从“大号”缩小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到2000年,让世界从“中号”缩小到“小号”;2000年以后是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第三个时代使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 络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 二、综合题(41题14分,42题14分,43题12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材料二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 ‎——《汉书•董仲舒传》‎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 ‎(4)根据材料四、五,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42.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 ‎ ‎ 世纪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8~19世纪 ‎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指出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及重要主张.并举一例说明他的主张实施情况 ‎4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历史答案 ‎1.D 【解析】A、应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B、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而不是“注重鬼神” C、《论语》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而不是孔子所编纂。D、体现的是孔子的中庸思想。‎ ‎2.D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①句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讲的是天地与我同时存在,体现顺应自然,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指宇宙和大自然的法则中,包容精神与和谐之道,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④强调了德和才,是对人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排除①④,排除ABC,所以选D ‎3.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了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即在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方面儒家学者主张个人不能逾越礼制和要有社会责任担当, BC两项是针对统治者而提出的主张,D项是儒家的教育方法与题意无关。故选A。‎ ‎4.B 【解析】略 ‎5.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人类进行“求雨”——“动阴以起阴”和“止雨”——“动阳以起阳”的这些活动是因为人们相信人类“动”阴及“动”阳的举动会因“物类相召”而影响和导致上天出现“起阴(雨)、起阳(晴)的变化。它反映出时人对“天人感应”学说的信奉。“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侧重于人类与宇宙自然是一个整体,要和谐相处。‎ ‎6.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王阳明的思想;乙主张“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丙意为邪僻之说不行于世,然后统治的法度可以统一明了,百姓知道应该如何做,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体现;丁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体现,故选C。 ‎ ‎7.B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统治思想转变的原因。西汉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汉武帝谋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新发展的儒家思想便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8.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天祥宁死不降,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他的行为主要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调人的自身修养,D项正确。题干强调程朱理学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与文化教育的普及无关,排除A。南宋时期,中国尚未具备社会转型的条件,排除B。题干强调程朱理学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与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9.B ‎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至明清,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始终是主流思想,B项正确。A项关注民生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重视科技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紧随世界潮流的说法错误,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B 【解析】根据题干“人皆有是心。心即理。”可知是心学观点,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一致,B项正确。A、C、D是程朱理学观点,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作为陆王心学代表的王阳明则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同时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①③④说法正确,选B。②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是朱熹的观点,排除A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C 【解析】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一家之法而要为天下人立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辩证认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社会当有法律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和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是有区别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C 【解析】从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中,反映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提出“众治的主张”,故答案选C。AB两项也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14.B 【解析】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思想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主张“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而后者提出“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故排除ACD,选B。‎ ‎15.B 【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发展,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目无关,故排除。‎ ‎16.D 【解析】“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我们的生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真正做出自己的决定,与中庸思想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A、B、C 都能体现出中庸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17.A 【解析】材料中“路德通过《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体现出路德对于教会斗争的采用策略的灵活性,故A项正确;路德主张“信仰得救”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对教会斗争的策略,不是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故C项错误;路德主张信仰方式的变化,不是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故D项错误。‎ ‎18.A 【解析】文艺复兴是肯定世俗的生活,是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是建立新教,是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也是研究人的旨意而非上帝的旨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是宗教领域的反封建斗争,也不是追求真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对待神的态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9.C 【解析】根据材料 “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不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A项错误,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权,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项错误,排除;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知,文艺复兴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C项正确;D项表述“摆脱了”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20.D 【解析】康德主张康德主权属于人民、法律应保护个人的权利,也反对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但他反对暴力革命,本题凡是含④均是错误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 ‎21.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A符合题意,故选A。‎ ‎22.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共同点是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23.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故①②两项的表述与此相符;该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③④两项的表述与此相符。本题应选D项。‎ ‎24.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文精神,“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典型的人文精神,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是会说话的工具”没体现出人文精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文把精神的压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是对人文精神的否定,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5.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BC选项与材料无关,D是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的思想。‎ ‎26.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为: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可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的舆论监督功能,故C正确。根据“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可以判断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和文化的传承,排除BD。‎ ‎27.A 【解析】本题注意理解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C项隶属于A项。‎ ‎28.B 【解析】《九章算术》是一本综合性的数学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选B。ACD只涉及局部数学成就,排除。‎ ‎29.B 【解析】《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千金方》是唐代孙思藐的医学著作,均不是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中医药学著作,排除ACD;《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故选D。‎ ‎30.C 【解析】:材料中的“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这一信息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功名富贵的不屑,希望通过隐逸山林和寻仙问道来摆脱现实中的痛苦。C项的说法与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一致的,本题应选C。A、B、D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 ‎31.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明代徽商社会地位提高,经商成为当地主要的生活追逐目标,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科举,这反映了明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并影响到传统观念的改变,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人地位的问题,没有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和徽商的经营活动,故AB项排除;隋唐以来,政府一直重视科举制度,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32.C 【解析】明清时期的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均属于民间风情。它是一般老百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有实用性。故正确答案为C。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33.B【解析】“柳体”的字体偏瘦,选B的字体就属于偏廋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小篆,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草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4.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反映了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和崇高品质的观念,这属于理学的思想影响,文人画也蕴含了文人的气节精神,故D项正确。花鸟画不等于写意画,故A项排除。风俗画一般不体现道德修养,故B项排除。中西间文化交流,材料未涉及,故C项排除。‎ ‎35.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技。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得益于电的发明和使用,而促进电的发明和使用的正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所以应选D。‎ ‎36.B 【解析】试题分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故答案为B。ACD三项都是错误著作名称,干扰项。‎ ‎37.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中期提出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所以A表述错误。故应选A。‎ ‎38.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很显然,不能够简单的将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直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即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只能是借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9.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曼彻斯特从17世纪到1841年人口、工厂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故B 项正确。城市化的进程的主要原因不是殖民扩张,故A项排除。大企业制度的出现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排除。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排除。‎ ‎40.B 【解析】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在2000年以后的第三次经济全球化。A错在时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在1973年后;中国加入世贸是2001年,两极格局结束在1991年,CD两项都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因素,排除。信息技术革命把世界各地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形成,故答案选B。‎ ‎41.(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4分 举例: (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例子即可,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 例: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分 ‎(或答出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影响并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为立法的指导思想。3分 ‎(3)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4)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分 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制度走向衰弱。4分 ‎(5)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再结合所学,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士的崛起。而社会变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举例: (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例子即可,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 例: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在当时被统治者采纳的是法家思想,因此可以举韩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不阿贵”、君主专制理论等。其影响是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展开,有利于封建制的确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张释之的判决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汉初治国思想为黄老“无为而治”,因此主张轻刑。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较重,与汉武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时代背景有关。根据所学可知,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汉武帝时期变“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根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知其宣扬的主张是“大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其主张限制儒家思想以外的学说发展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与要求。其提出的背景正是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因此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是其原因。‎ ‎(4)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和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根据“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可以得出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根据“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可以得出李贽主张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是因为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儒家思想受到佛道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儒学复兴,其目的正是通过重树儒家正统地位以维护封建统治。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制度走向衰弱,因此出现了反正统思想,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原理。‎ ‎(5)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因此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其成为正统;唐宋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重树儒学正统地位,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而成理学。因此可知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一方面是封建统治的需要。‎ ‎42.(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③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2)严复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属于人民;人类社会受天演法则的支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或者答解放思想也可以);为变法图强提供了理论武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3)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或者《法意》。其主要主张是三权分立学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采用了这一原则建立政权,如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国会享受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享有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①阶段的中国百家争鸣和西方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可知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②阶段的中国封建文化专制政策和西方中世纪教会垄断文化,可知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③阶段的中国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西方启蒙运动,可知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以及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第二小问可以从思想启蒙、维新变法、近代化等角度概括严复主张的影响。‎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或者《法意》,其主要主张是三权分立学说。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 ‎43.(1)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 ‎(2)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3)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在世界的比例来说明中国科技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 ‎(2)根据材料二图表“《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解读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的领域,即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之所以在这些领域,中国的科技长时期领先于世界,主要与中国当时具体的国内环境密不可分,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古代中国统治者极其重视农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耕文明极其发达等。‎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及其中国科技自身的特点进行归纳其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专制集权统治严重束缚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同西方缺乏交流;古代中国重人文、轻技术的传统不利于科技发展;重农抑商传统政策阻碍科技发展;中国传统科技结构自身缺陷的制约,过分强调实用性,缺乏理论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