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摸底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摸底考试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5月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2.“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盟国任何会员国,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该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是(  )‎ A.“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 B.“集体安全”和“委任统治”‎ C.“维护和平”和“大国一致” D.“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 ‎3.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符合该思想的措施是(  )‎ A.实物配给制 B.余粮收集制 C.工业国有化 D.允许部分企业给外国经营 ‎5.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斯大林执政时期,为“转入进攻”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废除实物分配制 C.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 ‎6.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曾说:“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无组织暴力。”这里的“无组织暴力”是指(  )‎ A.封建势力压迫 B.学生爱国运动 C.群众革命运动 D.工人罢工运动 ‎7.有学者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焦虑的时代”。导致“焦虑”的原因有(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②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读下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9.20世纪的两次大的灾难——世界战争都是从欧洲爆发,下列关于这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共同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战后都形成了新的欧洲格局 ②社会主义运动都得到了发展 ③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都得到了恢复 ④都引起了欧洲版图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11.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 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建设“福利国家”‎ ‎12.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其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工农业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1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苏联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4.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纸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15.“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居住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 A.20世纪初期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6.二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采取和平与中立的对外政策,为此兴起了(  )‎ A.不结盟运动 B.亚非独立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和平外交运动 ‎17.《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这里“欧洲”的内在含义主要是(  )‎ A.和平的欧洲 B.平等的欧洲 C.联合的欧洲 D.稳定的欧洲 ‎18.“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  )‎ A.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 D.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 ‎19.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  )‎ A.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0.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  )‎ A.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 C.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 ‎21.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90%,这说明(  )‎ A.跨国公司已垄断了世界经济 B.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激烈 C.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已被清除 D.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2.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 B.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23.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公开宣布并执行了大面积、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从1992年的43.2%降至2002年的12%。以下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 B.世贸组织对贸易小国利益足够重视 C.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中国企业有技术、市场等绝对优势 ‎24. 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 B.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 C.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 D.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 ‎2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沿线国家纷纷响应,这一构想正一步步付诸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 ‎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 ‎②确立了我国在经济、政治上的霸主地位 ‎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 ‎ ‎④表明我国要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 一战结束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 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 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8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 ‎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材料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 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 ‎(1)材料一反映出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国际关系格局。(6分) ‎ ‎(2)依据材料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2分)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5分) ‎ ‎2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1. C 2.D 3.B 4. D 5. C 6. C 7. D 8. D 9. D 10. A 11. A 12. 13. C ‎ ‎14. D 15. C 16. A 17. C 18.D 19.A 20. A 21. B 22. A 23. C 24. C 25.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侵略方:英德双方都是侵略方。(2分)‎ 理由:英德都是为争夺商业利益,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故双方都为侵略方。(2分)‎ ‎(2)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制裁战败国的不平等条约;由于分赃不均和其掠夺性,引起德、意的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兴起;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二战全面爆发。(4分)‎ ‎(3)同: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2分)‎ 异:雅尔塔体系包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美苏主宰。(6分)‎ ‎27. (1)格局:两极对峙。(2分) ‎ 评价:长期对峙,使世界不得安宁;但避免了大范围世界大战的爆发;两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殖民瓦解的过程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4分)‎ ‎ (2)原因: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2分) ‎ 措施: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3分) ‎ ‎ (3)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中间阶层兴起、“知识经济”的出现等。(5分) ‎ ‎28. (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分)‎ ‎(2)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4分)‎ ‎(3)现象: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影响: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第三世界兴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