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3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3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

课时作业(三十九)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B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解析: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材料中孙中山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一班人争做皇帝导致其失败,强调的是民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因为争做皇帝,没有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只有通过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式,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强调的是土地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和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张家口模拟)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B )‎ 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解析:“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政治基础问题,故A项错误;由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可知欧洲的问题主要是贫富不均,所以民生主义被列为三民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帝的内容,故D项错误。‎ ‎3.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B )‎ 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解析:“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表明孙中山已经脱离了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孙中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放在了一起,这符合时代的潮流,故B项正确;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是共产国际,故C项错误;“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生义侵略的民族立场”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4.1921年6月,孙中山说道:“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C )‎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解析:由材料“宜先求富强”可知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应在实现民族主义之前,但并不能反映出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表明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 ‎,体现了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 ‎5.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 A )‎ 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解析: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旨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除地主剥削的可能性,其就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的背景下提出的,故A项正确;“平均地极”具有空想性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民族独立问题,故C项错误;俄国受“平均地权”的影响材料反映不出,故D项错误。‎ ‎6.(2019·六安模拟)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D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据材料可得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增加了民权主义的内容,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实现,故D项正确。‎ ‎7.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 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C )‎ A.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解析:材料所给时间是中共二大,即1922年,此时新三民主义尚未提出,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是否要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面临的问题,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知毛泽东认为民主主义革命后应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事情,而不是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8.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B )‎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解析:“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是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内容,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B项正确。‎ ‎9.如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A )‎ A.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解析:著作的目录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由此推断这部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故A项正确;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错误;著作目录没有涉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故C项错误;著作目录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 ‎10.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D )‎ A.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C.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报告针对“一五”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进行反思,B项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在材料中不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可得报告吸取苏联农轻重比例发展不协调的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正确。‎ ‎11.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言论( D )‎ 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C.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提出的 D.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故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关键时期”是指世纪之交,与题中“1979年”不符,故C项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 ‎12.“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C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解析: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1690年)里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必须分立并相互制衡,以此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但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由君主一人掌握,实质上是二权分立。此后孟德斯鸠将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司法权的设置和独立是“权力制衡”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权力”。‎ ‎——摘编自翟刚学《论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之差异》‎ 材料二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孙中山在五权宪法里设计了“权能分治”的宪政制度。孙中山将政权与治权分开,让人民掌握“政权”,而政府则实施的是“治权”。国家当中的人民是有“权”对政府进行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主权在民,政府的“能”必须接受人民的“权”的管控,将人民的“政权”与政府的“治权”分开,形成“以权制能”的行政模式。‎ ‎——摘编自马雪芹《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西方 三权分立学说较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的创新之处,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从分权内容、分权形式、分权目的三个方面,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时代等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创新,据材料二“‎ 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种行政权力”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评价,从该时期的正反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1)差异:分权内容不同:洛克主张两权分立;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分权形式不同:洛克主张阶级分权:孟德斯鸠主张机构分权。‎ 分权目的不同:洛克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是为实现政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 权力制衡方式不同:洛克主张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执行权、对外权);孟德斯鸠主张三种权力互相独立、相互制衡。‎ 理论的成熟度不同:洛克认为权力之间存在等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制约与平衡;盂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更加成熟、更具可操作性。‎ 原因: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洛克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较英国更深重,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较英国更迫切;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洛克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早期,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于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盂德斯鸠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合理成分。‎ ‎(2)创新:增加了监察权和考试权(将“三权分立”发展成“五权分治”)。‎ 评价:进步性,①实现了政府职能权力的有效分工;②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保证了文官系统的独立性,免受政党干预;③监督了政府机关的行为,防止权力腐化,保障民权;④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验和智慧,发展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局限性:①主张权力之间分工合作,缺乏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②权能区分学说太过于理想化。人民“主权”对于政府“治权”的制约缺乏具体的办法;③过分强调国家自由,抑制个人自由。‎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即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道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必须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其次所拟论题要符合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要顺理成章;最后要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答案:示例 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 论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妥协。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